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朝代,沒有之一。然而盛世之下的大宋王朝卻存在著一個隱憂。
宋仁宗時期 , “三冗” 狀況嚴重 , 朝中有識之士, “常患法之不變也” 。改革聲浪日趨高漲。費用窘迫的原因是財政收入不足 , 還是支出太過、管理不善?很顯然是後者。當時人講: “本朝二稅之數 , 視唐增至七倍。” 意思是宋朝的兩稅總額比唐朝高七倍,連宋太宗都承認“ 兩倍於唐室。”(那麼重的稅收,你還想穿越進清明上河圖嗎?)
神宗時期,由於連年對外戰爭、割地賠款,已是國庫空虛,財政入不敷出,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為改變這種國力日漸衰弱的局面,宋神宗便詢問砸缸男孩司馬光解決之道。司馬光提出三點:官人、信賞、必罰。即當下應該全面核查全國各項支出,然後開源節流,入不敷出的問題馬上就能得到解決。
聽了司馬光的話,宋神宗大喜,當即表示要任命他來主持這件事。可沒想到,司馬光正沉迷於編著一部關於歷朝歷代興衰得失的史書,因此拒絕了Offer,宋神宗只好重新開始物色人選。
在大臣的建議下,宋神宗找來了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王安石。君臣二人就如何革除積弊等話題展開一番探討後,宋神宗馬上就意識到王安石才是他真正能委以重任的人,王安石就這樣走上了歷史舞臺。
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原本是好友,但兩人在財政問題上卻產生了嚴重分歧,於是北宋歷史上一場著名的辯論PK就此展開。《宋史》記載道:
神宗時,河朔旱,傷國用不足,乞南郊勿賜金帛。詔學士議,光與安石同見。
光曰:“救災節用,宜自貴近始,可聽也。”
安石曰:“常袞辭堂饌,時以為袞自知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國用不足,非當世急務,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財者故也。”
光曰:“善理財者,不過頭會箕斂爾。”
安石曰:“不然,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彼設法奪民,其害乃甚於加賦。此蓋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書之以見其不明耳。”
爭議不已。
國家財政困難,於是神宗召集大臣討論,司馬光的意思是救災需要節約開銷用度,應該從權貴和皇帝左右親近開始。而王安石的意見是,國用不足不是真的由於國家經濟不發展,依靠節約皇帝或貴人的生活開支,用節省下來的那點可憐的費用來勉強支撐,不是長久之計,根本的是沒能有效管理國家財政。
王安石說“不加賦而國用足”,顯然是透過農業稅收以外的收入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就是透過對私人商業活動的控制和管理來增加收入。而司馬光的回答也是一針見血的:“天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彼設法奪民,其害乃甚於加賦。”
稅收思想大PK
王安石
免役法
官府的各種差役,民戶不再自己服役,改為由官府庸人服役。民戶按貧富等級,交納免役費,原來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錢。這樣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動負擔。
方田均稅法
每年九月由縣官丈量土地,檢驗土地肥瘠,分為五等,規定稅額,都以現在丈量的田畝為準,由官府登記,發給契書。以限制官僚地主兼併土地,隱瞞田產和人口。
新法的實施,增加了國家的賦稅(對的,賦稅又雙叒叕增加了),扭轉了財政入不敷出的局面,加強了軍隊的戰鬥力,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司馬光
培養稅源
司馬光多次談到“養其本源”、“養其所自來”、“養財”的問題,所謂“養其本源”,就是要使各界百姓休養生息,以培養民力,使其富足起來,“養其所自來”是指農工商賈是創造財富的源泉,國家要善於培養這個源泉;所謂“養財”,就是培養財源。司馬光這種培養稅源、財源的思想雖然承襲於前人的富民思想,但較之前人闡述的更為明確。但在王安石行新法後,使他很有價值的賦稅思想黯然失色。
調動農民自身的積極性
司馬光主張國家要千方百計使“農盡力”、“工盡巧”、“商賈流通”,也就是要調動農工商自身的積極性,創造更多財富。
在這一點上,司馬光與王安石有著很大分歧,王安石主張以外延擴大再生產增加社會財富,而司馬光則主張以內涵擴大再生產增加社會財富。
延展:君子之交
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政治主張相差十萬八千里。在廟堂之上,司馬光和王安石是死對頭,彼此都認為對方的執政方針荒謬至極。彼此都覺得自己比對方高明,比對方正確,比對方更瞭解國情。所以在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兩人絲毫都不客氣,用各種手段,向對方痛下殺手。
鬥爭的結果是王安石獲勝,司馬光從宰相寶座上被趕了下來。
王安石大權在握,皇帝詢問他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讚賞,稱司馬光為“國之棟樑”,對他的人品,能力,文學造詣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正因為如此,雖然司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並沒有因為大權旁落而陷入悲慘的境地,得以從容地“退江湖之遠”,吟詩作賦,錦衣玉食。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憤世嫉俗的王安石強力推行改革,不僅觸動了皇親貴胄的利益,也招致地方官的強烈不滿,朝野一片罵聲,逢朝必有彈劾。“曾參豈是殺人者,一日三報慈母驚”。皇帝本來十分信任王安石,怎奈三人成虎,天天聽到有人說王安石的不是,終於失去了耐心,將他就地免職,重新任命司馬光為宰相。
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王安石既然已經被罷官,很多言官就跳將出來,向皇帝告他的黑狀。一時間訴狀如雪,充盈丹樨。皇帝聽信讒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徵求司馬光的意見。
很多人都以為,王安石害司馬光丟了官,現在皇帝要治他的罪,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時機。然而司馬光並不打算做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懇切地告訴皇帝,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
皇帝聽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了一句話:卿等皆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