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和軍方高層相繼表態要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之後,美方並沒有停下軍事威懾中國的腳步,而且採取了多元化的方式,其中一個就是提升盟友的軍事實力。9月16日,莫里森宣佈澳大利亞將會獲得美國“戰斧”巡航導彈,而且他們還將建造核潛艇,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在針對中國。除了這件事,當天還有三件事值得關注。
第一件事,中國取消了美國的大豆訂單。媒體9月16日報道,美國農業部於當地時間9月15日確認,美國民間出口商對中國出口銷售的13.2萬噸大豆訂單,已經被取消。據悉,中國民間進口商已經找到了新的大豆供貨地,在巴西購買了4至6批大豆。美國大豆出口商認為,中國進口商之所以取消這筆訂單,很可能是擔心颶風“艾達”的影響,導致美國船運延誤。
據悉,在颶風登陸墨西哥灣沿岸的出口碼頭之前,美國就已經簽署了36萬噸大豆出口交易,但是絕大部分在當地時間9月15日取消。儘管這次訂單取消與颶風有很大關係,但是中國從美國的大豆進口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從9月1日開始,2021年至2022年市場年度的中國銷售總量僅為約940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41%。
第二件事,莫里森公開表示想與中國談。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舉行了一場線上會議,計劃組成一個新的印太安全聯盟,並宣佈將會幫助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9月16日,莫里森又宣佈,澳大利亞將得到美國“戰斧”巡航導彈。或許是因為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援,莫里森顯得比較有底氣,表示想與中國談。
據法新社報道,莫里森在9月16日當天表示,他已經準備好對話了,並且向中方發出了公開邀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進行了回應,他表示並不瞭解相關情況,同時強調相互尊重和良好互信是各國間開展對話與合作的前提。趙立堅還指出,中澳關係的困難局面責任完全在澳方,澳方正視兩國關係受挫的癥結是當務之急,而且應該認真思考,到底將中國視為夥伴還是威脅。
第三件事,中方拒絕德國軍艦停靠。北京時間9月16日,路透社報道稱,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已拒絕讓德國“巴伐利亞”號護衛艦停靠中國港口。為了配合美國,今年8月2日,“巴伐利亞”號從德國威廉港出發,前往印度-太平洋地區展開為期6個月的航行任務,並且會途徑南海,而這是德國海軍近20年來首次進行類似部署。
與英國、澳大利亞等國不同的是,德國此次派軍艦前往印太地區,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甚至可以說是為了完成美國佈置的作業。德國方面表示,“巴伐利亞”號會途徑南海,但是不會靠近任何存在主權爭端的海域,並且會繞開臺灣海峽,且也沒有與美軍展開聯合演習的計劃。不僅如此,德國方面還向中方提出請求,希望“巴伐利亞”號可以停靠在上海港。
根據媒體報道,對於德國方面的請求,中國外交部進行了證實,表示德方前後公佈的資訊過於混亂,中方將在德方充分澄清有關意圖後作出決定。不過,中方最終還是拒絕了德國方面的請求,不同意“巴伐利亞”號在中國停靠。據悉,“巴伐利亞”號將於12月中旬進入南海水域,並在明年初返回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