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和其僕從國對朝鮮戰爭的叫法。美國軍政首腦們對這場戰爭多次做出過戰略誤判,導致了諸多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戰爭結束後,美國軍政高層對這場戰爭進行了反思。但他們的反思不是從真正的民主、自由、人權的角度反思,而是從為什麼沒有取得軍事勝利的角度反思。
也就是說,美國對韓戰的反思是狹隘的單邊主義性質,不是道德和良知層面的反思,所以他們也就無法真正理解自己為什麼沒能取得勝利。
毛澤東曾明確地講過:決定戰爭命運的是人、而不是幾件新式武器,可惜美國人至今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他們也不可能明白,因為他們的文明就沒有正確的基因,所以他們的反思永遠也不會是正確的反思。
美國政府是在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東亞時間)得知訊息的。總統杜魯門和官員們大多正在外地度週末。當得知這個訊息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斯大林鼓動金日成發動的戰爭。
杜魯門於美國時間當天下午回到華盛頓,當晚就召開緊急會議。會上軍政首腦們達成了共識,認為韓戰的爆發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向自由世界發動的擴張之戰,應堅決抵抗,不能讓共產主義的野心得逞。
杜魯門隨即做出了武力介入朝鮮戰事的決策。先是派空軍入朝支援韓軍作戰,隨後命令駐日本的美軍地面部隊進入朝鮮半島,並操縱聯合國通過了軍事幹涉決議,糾集了十六個國家對朝鮮作戰。
這是美國的第一個戰略誤判。後來蘇聯解體後,美國方面看到了解密檔案後才知曉真相。原來蘇聯在很長時間裡是不支援朝鮮向韓國發動戰爭的。斯大林對金日成發動統一戰爭、希望得到蘇聯支援和援助的請求一直不點頭,直到歐洲局勢發生了一些變化後才默許了金日成的要求,但告知他如果一定要發動戰爭,必須得到中國方面的同意。
金日成在得到斯大林的答覆後非常高興,因為蘇聯是社會主義陣營老大,如果得不到大哥的支援,即便發動戰爭也是很難取得勝利的。
至於取得中國的支援,金日成只是敷衍性的派特使來通知中國政府。因為他在取得蘇聯的默許後就已無任何顧及了,派人來中國只是給蘇聯一個交代而已。
這樣我們就清楚了,美國對朝鮮半島的出兵決策是誤判。斯大林當時根本沒有在這個地區擴張的打算,這純屬朝鮮半島兩國一族之間的內政。由於這個誤判,美國從此陷入了為期三年的韓戰泥潭。
美國的第二個戰略誤判是對朝鮮人民軍實力的低估。
美國政府“自信”地以為,一旦美軍地面部隊介入,朝鮮軍隊定會望風而逃。於是,第一批部隊懷著輕鬆的心態開進朝鮮半島,不過他們很快就輕鬆不起來了。
與他們交手的朝鮮人民軍戰術能力和戰鬥意志非常厲害和堅定(戰略指揮能力不行),武器裝備很多是蘇聯援助的,坦克和反坦克裝備數量也很可觀,只是沒有空中實力。
美軍憑藉空中優勢給朝鮮人民軍造成了巨大損失,但地面部隊仍被打得灰頭土臉、連連後退,在不斷增兵的情況下勉強守住了釜山防禦圈,差點就被趕下大海了。
面對危急局勢,杜魯門政府不得不考慮將軍隊撤出朝鮮半島。不過由於麥克阿瑟和前線將領的堅持,美軍乘朝鮮人民軍不備,在仁川突襲登陸成功、才得以反轉戰局渡過了危機。
第三個誤判,也是最大的戰略誤判,就是美國軍政首腦們不相信中國政府敢於出動野戰正規軍在朝鮮與美軍正面硬碰硬較量(中國是以志願軍名義出兵),因而也就沒有做好應對準備,由此導致的戰局逆轉大家都已或多或少的有所瞭解,就不贅述了。
美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誤判,根本原因在於沒有意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府已經不是晚清政府和民國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也不是腐朽的舊軍隊。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怠。正是因為美國軍政領導人還用老眼光看待新中國的政府和軍隊,才做出了戰略誤判,為今後一系列的失敗乃至最終灰溜溜地簽訂停戰協定埋下了伏筆。
當美國確認了中國軍隊大規模介入韓戰的事實後,又做出了一系列瘋狂而又愚蠢的決定。
杜魯門和繼任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先後批准採用了剿殺戰、細菌戰、核武器訛詐等惡劣手段,妄圖摧毀中朝軍民的鬥志、逼迫中朝方面簽訂城下之盟。
中朝政府和軍民對此給予了堅決有力的還擊,使美國的圖謀一次次失敗,最終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如果不簽字,那麼已經逐漸彌補裝備和後勤短板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必會恢復大規模運動戰,像入朝初期那樣連續向聯合國軍發動進攻,那時可就不是“禮拜攻勢”了,很可能一鼓作氣將聯合國軍趕下大海,統一朝鮮半島。
艾森豪威爾政府正是看到了這個潛在危機,才立即恢復了已經中斷相當長時間的談判、迅速簽訂了停戰協議,朝鮮半島的硝煙方才散去。
朝鮮戰爭結束後,由於戰爭始於三八線又結束於三八線,因此雙方都聲稱獲得了勝利。對此我們的客觀評價是:
一、雙方都沒有將對方趕出朝鮮半島,實際上是以平局收場,但對於中國來講確實是獲得了勝利。
因為中國出兵時,聯合國軍的戰線就要推進到鴨綠江邊了。志願軍入朝後連續對敵人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運動攻防戰,最終將戰線穩定在了三八線,所以中國人民志願軍是真正獲得了勝利。
二、對於參戰各國來講,在損失和收穫方面是有很大區別的。
參戰各國絕大多數都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傷亡和物資裝備損失,在這方面朝鮮和韓國的損失尤其的重,收穫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
蘇聯在收穫方面是很大的。蘇聯在整個戰爭期間僅出動了數量有限的空軍部隊,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很小;中朝方面的武器裝備也大多是貸款性質,以後是要還的;最重要的,是蘇聯的戰略重心在歐洲,由於美國在韓戰中損失很大士氣低落,導致對蘇聯的戰略優勢被消弭掉了。
中國方面,雖然人員傷亡和物資裝備損失很大,經濟發展也被迫中斷了好幾年,但收穫也是很大的:
中國當時以貧弱的國力不僅將第一軍事強國富國美國打敗了,國際威望和地位大幅上升,國內的崇美恐美病也被一掃而空;正在國內戰犯管理所改造的日本戰犯和國民黨戰犯對開始崛起的新中國逐漸心服口服不再抵制改造;雅爾塔會議上原本永久割讓給蘇聯的中長鐵路和旅順港也收回來了······等等。
最後要說的是美國,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損失是最大的。
除了軍人大量傷亡和裝備物資的巨大消耗,國際威望也大幅下降;原本在歐洲對蘇聯存在的戰略優勢則蕩然無存;亞非拉多國和地區趁機擺脫西方殖民統治實現自治·····。
戰後美國高層對這場戰爭也進行了反思。不過正像本文開頭講的,美國等西方國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文明是基於基督教教義形成的。
可該教義是沒有正確的、博大的、深奧的思想體系作為指導,所以他們的反思永遠也不可能是正確的反思。西方國家如果不進行徹底的制度變革,衰落甚至滅亡遲早會降臨到頭上。
要知道,地球上只有中華文明才是洞悉宇宙、自然和人生真諦的文明。數千年來雖然歷經風雨磨難但鳳凰涅槃、生生不息,因此中華文明才是引領世界走向未來的希望。
現今的中國人務必要堅信這一點併為之奮鬥,使燦爛的中華文明再次成為普世文明。惟有如此,世界和平與發展才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