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華兒女》記者 王碧清
編輯 | 陳晰
自2021年1月18日正式赴新疆工作,擔任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一職起,張海瑞負責農機產業板塊的生產組織、採購管理工作,工作日程以小時計。每一天雷打不動的生產碰頭會、每一週的生產計劃和物資保供例會,從天光微明,到漫天雲霞,他的工作時間表精確高效。宿舍、辦公區域、生產車間都建在一處,他笑言,“很方便”。
“精誠實幹,創想成真”,為實現“鐵建重工亞克西”,張海瑞與團隊青年紮根新疆,作為新時代“鐵道兵”,夜以繼日、接續奮鬥,打造出一臺又一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階智慧農機——採棉機、青貯收穫機等,一舉打破國外品牌在國內高階農機市場壟斷,奮楫破浪助力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到新疆去
2020年10月,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建”)舉辦“青馬工程”首期培訓班。“為中國鐵建培養和輸送一批真正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建工作、青年群眾工作和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突出的複合型青年政治骨幹和優秀青年幹部人才”,中國鐵建團委書記史昌盛介紹。
經過層層篩選,時任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鐵建重工”)工會工作部副部長、團委書記張海瑞成為首批學員之一。那時的他還沒有想到,自己的職業軌跡將發生改變。
鐵建重工成立於2006年,總部位於湖南長沙,矢志打造“國之重器”,在隧道掘進機、軌道交通裝置和特種專業裝備等領域為業內翹楚,尤其集團生產的大直徑盾構機,是中國製造業中璀璨的明珠。
2015年7月,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簡稱“新疆公司”)成立。鐵建重工下設多家研究院,科研力量雄厚。為紮根新疆、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鐵建重工經過充分調研論證,成立高階農機研究設計院,隸屬新疆公司管理。新疆公司逐步踏上高階農機發展之路,致力於推動國家智慧農業建設,成為中國鐵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具體行動。
2013年,張海瑞來到鐵建重工工作,擔任計劃生產部計劃管理員、總排程中心生產管理員,後又在工會、團組織工作中,積累了生產經營管理“經”,也成為一名接地氣的80後青年“友”。
張海瑞來到北京參加中國鐵建“青馬工程”首期班,還參加了鐵建重工舉辦的“菁英計劃”培訓。“菁英計劃側重於管理知識培訓,而青馬工程更注重思想教育,以及如何在具體實踐中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聆聽《共產黨宣言》導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導讀,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企黨建工作重要論述的專家解讀等,張海瑞思想覺悟“有質的飛躍”。他心中漸漸澎湃起波瀾,如同詩中所描寫,“胸中有一朵花兒隱藏,它在靜夜裡火一樣開放”。
瞭解到鐵建重工將高階農機作為新興產業板塊,而新疆公司農機發展正需要青年力量,張海瑞想要到新疆去,“自己年富力強,正是幹事業的時候,在公司發展需要的時刻,要體現出一名黨員的作為和青年幹部的擔當”。不過,他唯一的猶豫,是孩子還比較小。與家人寥寥幾句提起,同樣事業心很強的妻子支援他的選擇。心中顧慮被撫平,他迅速將主戰場從長沙移到烏魯木齊。
在機場候機時,時任鐵建重工一級諮詢員和新疆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的劉海華與張海瑞討論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和方向。“上半年抓進度,下半年抓質量”,劉海華提綱挈領,張海瑞更加堅定信心。
齊心破局
採棉機是大型高階農機,屬於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國外採棉機在品牌、技術、效能等方面一直居於領先地位,是新疆地區的主流採棉機。
如今,在鐵建重工青年奮力攻關下,新疆棉田中,開始行駛中國製造的採棉機。2018年9月7日,由鐵建重工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臺高階智慧六行箱式採棉機(4MZ-6)在新疆公司成功下線,具有采棉、一鍵卸棉、故障監測預警、消防噴淋、倒車影像等智慧功能,打破國外品牌對該領域裝備技術長達數十年的壟斷,也開啟鐵建重工勇扛高階農機產業發展責任的序幕。經過兩個月、千餘畝棉花試驗田實地採摘作業後,4MZ-6順利透過產品定型鑑定,吸引了越來越多客戶群體,並獲得2019年中國創新“好設計”金獎。
2020年12月,新疆公司成功下線另一款打包採棉機(4MZD-6),採收環節實現視覺化,機主可在手機上隨時檢視棉花采收情況。該機型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4項,發明專利5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在採淨率、智慧化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這兩款採棉機進入量產階段,新疆公司面臨的生產任務、經營目標成倍增加。2020年底,新疆公司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迎來管理變革和轉型升級,作為獨立運營的子公司和產業板塊,自負盈虧。
2021年1月18日,甫一上任,張海瑞感受到新疆公司的運營難度。新疆疫情管控嚴格,進入新疆的物資,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殺、核酸檢測等環節之後,再進入生產線。加之運輸距離長,生產計劃和物資採購都必須周密安排,生產組織要與時間賽跑。另外,當地高水平的外協配套資源較少,這對量產的質量保障和交付時間都是挑戰。
既要熟悉人員,又要完善制度流程;既要開展成熟產品的批次生產和維保機的技術升級,還要完成新產品的試製,工作千頭萬緒,要快速抓住工作中主要矛盾。馬上就要過年,橫亙在張海瑞眼前第一個緊急任務,就是馬上要發工資和年終獎,同時鐵建重工要求技能員工的工資制度要進行改革。
臘月二十九,專題會召開。聽到管理團隊計劃將“計時制”改為“計件制”,車間員工提出不同意見,“一月和二月拿到手的工資比之前的還要低”,“不穩定”。具體到測算環節,管理團隊結合行業情況和實際調研,再根據原有工資水平、工種特點和2021年生產規模等,向鐵建重工提交分析報告。
既有來自員工的不理解,也有鐵建重工提出的合理疑問,張海瑞繼續提供更加全面的測算報告,並將短期測算改為整個年度收入水平的測算評估。“一二月份工資肯定會略低,但全年工資水平是較去年高的”。張海瑞和員工們交心,最常講的就是“工資制度改革是提升生產效率的基礎工作,也是公司農機產業發展的必要工作,要對公司有信心”,“要打破一碗水端平,鼓勵多勞多得,更要鼓勵幹得好多得”。在鐵建重工批覆同意後,新的工資制度順利實施,員工們心裡有了底,工作熱情更加高漲。
春節過後,新疆公司團隊迅速投入到經營、研發、採購和生產等重要工作。張海瑞對於生產組織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然而,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在人手緊張、場地有限和裝置不足的情況下,有效組織人員、合理配置資源、開展工藝佈局規劃、提升供應商零部件質量,推進生產計劃順利實施。
張海瑞積極開拓外部資源渠道,尋求外協合作,“把烏魯木齊翻了個遍”。一些員工心裡打鼓,他鼓勵道:“必須要有信心,只要有信心、想去幹,天道酬勤,總會有辦法”。他帶隊走訪新疆當地企業,登門洽談合作。在與當地紡織企業負責人溝通時,鐵建重工的責任與擔當打動了對方,在高精度零部件加工中得到有效支援,並由此建立長期合作。他以計劃和問題為導向,開展敏捷供應鏈建設,對於質量和保供能力較弱的供應商,組織公司工藝和質量部門到現場實地考察、主動進行幫扶,有效提升供應商響應速度和質量管理水平。
同時,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信廳、烏魯木齊市工信局等政府職能部門政策扶持、產業配套支援下,許多外省的配套企業受邀來到新疆開展交流活動,從最初的陌生、不瞭解,到達成合作意向。在生產高峰期,新疆公司忙中有序,生產現場熱火朝天。
精誠實幹
今年3月,中國鐵建微博上傳一則“在新疆採棉花很累麼?國產採棉機第一個不答應”小影片,不僅登上微博熱搜,還獲得10萬+轉發、上億閱讀量。網友們紛紛讚歎:“這就吐出這麼大一卷棉花,變魔術一樣”,“如果沒有這次,我還真不知道新疆採棉是那麼的高科技”,“基建狂魔名不虛傳”……
鐵建重工新疆公司2021年交付的第一臺六行打包採棉機新機試採,可調節棉包直徑,最大棉包重量約為2.2噸
這樣的自信和底氣,是鐵建兒女奮鬥出來的。通常農機生產週期為:第一年研發,第二年試製,第三年進行批次生產。打包採棉機質量要求和技術複雜程度高,為了給中國農機、民族產業和新疆棉花爭口氣,新疆公司團隊繼承和發揚“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鐵道兵精神,達到一種極致的工作狀態,研發和管理人員採取5+2、白加黑工作模式,車間員工三班倒,生產線基本不停工,將試製到量產之間的時間不斷縮短。每天一次的生產碰頭會,經營、研發、工藝和質量部門主要負責人員悉數參加,面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即使爭論得面紅耳赤,也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問題。“君子和而不同,我們今天即使有爭論,但能夠把問題從根源上解決,避免重複發生,就是對產品和客戶最大的負責”,張海瑞說。
壓力總伴隨沉甸甸的責任、“爭一口氣”的豪情,以及“時不我待”的決心。張海瑞常常明確要求員工:“提前半小時到達工作崗位,熟悉當天生產任務和圖紙,做好每個班之間的交接。”大家最常聽到他講的就是,“哪怕每天多幹半個小時,一個月也能多幹好多活,多加工出幾件產品”,“事在人為”,“不要有畏難情緒”,“我們必須要比別人再快一點,才能體現出我們的優勢”。
棉花采收季節性特別強,客戶對產品質量要求嚴苛,作為農機生產方,要盡全力將問題解決在廠內。在2021年第一臺打包機除錯階段,空載測試時,發生打包器皮帶位置偏移。要打包的棉花,每一包約兩噸重,微小的偏移會嚴重影響打包質量和磨損皮帶。如果在棉田裡,產品內部的摩擦會導致溫度過高,還可能引起火災。為解決這個讓人頭痛的問題,張海瑞緊盯在生產現場,組織協調研發、設計、工藝、裝配和採購等各部門同事和有關領導召開專題會,討論分析問題,還邀請外部客戶專家提出建議。經過調整,完成初步打包除錯,接下來是在戶外的打包試驗。
6月,打包試驗需要手動填充棉花,正逢初夏,新疆當地日照強烈,生產人員和負責除錯的人員、管理人員守在現場,忍著高溫和酷暑,確保每天可以成功打包六個棉花包。一個半月後,所有除錯和打包試驗完成,正式進入量產。“我們要快速處理問題,問題不能過夜,每次有小的問題都及時改動。大家很辛苦,但都沒有怨言,每個部門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張海瑞回憶。
6月29日,2021年生產下線的第一臺採棉打包機緩緩打出第一個棉花包,接著第二個,“非常完美”!張海瑞和青年團隊興奮歡呼。“我們的努力終於有所收穫”,張海瑞說。
試驗、量產和新產品試製同時進行,新疆公司團隊一路快馬加鞭。所有人的感受,就是“快”,“週期非常緊湊”,“不斷壓縮吃飯時間”。每一天的生產碰頭會,各類產品進度清晰明瞭。“我們都非常努力”,簡單幾個字,紮實有力。
新疆棉花種植戶過去多采用進口採棉機,單價630餘萬元,同時需要一同購買近100萬元的配件。如今,新疆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最新款打包採棉機,售價比國外品牌低了約30%,為廣大客戶大大節約購買成本。其中,箱式採棉機各項效能指標均與國外品牌持平或略高。張海瑞介紹:“據2020年資料,鐵建重工採棉機單臺最高採收畝數達1.7萬畝,優於進口品牌機器的1.1萬畝。”
7月11日至13日,鐵建重工系列採棉機亮相新疆農業機械博覽會,現場還首次展示了六米割幅的青貯機模型及系列配件。
在試製青貯機期間,張海瑞緊急協調配件採購,其中一個核心部件出現故障,他積極與廠家溝通,併到生產現場辦公,在進行反覆拆裝除錯後,他果斷更換不理想的方案,高效將問題解決。8月18日,國產首臺六米割幅高階青貯收穫機順利下線。這是繼箱式採棉機、打包採棉機後,第三款填補國內空白的高階智慧農機,適用於青貯飼料作物的收穫作業。
在新疆公司數字化大廳、生產廠房、辦公室忙碌之餘,也有寧靜時刻。每當看到宿舍窗外,雲霞漸染,一排嶄新的採棉機停放在停車場,張海瑞覺得很美!他拍了許多照片發給妻子,在影片裡和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說,“這是採棉花用的”。孩子熟悉“鐵建重工”的logo,路過長沙園區公司時,會指著logo:“快看,鐵建重工!這是爸爸工作的公司!”他感恩妻子的付出,“她將家裡的事情都扛了下來”。他牽掛妻子身體和孩子近況,挑選了花茶、葡萄乾和乾果等新疆特產,寄回家裡,“那茶對身體好,買給她調理下身體,給小孩買點零食,影片裡聊聊孩子的學習情況”。鐵漢柔情,因為愛與理想,心就有了安放之地。
奮進未來
入秋後,棉花朵朵盛放,乾淨潔白得像雪。棉田裡,一輛輛由新疆公司製造的橙色採棉機格外亮眼。新疆公司技術人員駐紮在現場服務,及時為客戶解決採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烏魯木齊負責生產管理工作不到一年,張海瑞重新找回在長沙時的熟悉感,甚至更加熱血沸騰。他曾在民營工程機械企業工作五年,2013年,堅定加入鐵建重工,希望發揮更多光和熱。“當時所在公司從事的是通用工程機械,鐵建重工在做高階定製化的產品,技術含量更高。在地下工程裝備領域,鐵建重工可以說是國內為數不多致力於這方面研發生產的公司,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我覺得央企是國民經濟支柱,在社會發展中承擔的責任更重大,發展空間更大,未來大有可為”。
在鐵建重工工作7年多,張海瑞創新意識大幅提升,“黨建創新、科研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創新、智慧企業建設創新……在鐵建重工管理模式變革和機制創新中,我也有幸參與。鐵建重工雖然年輕,但跟市場結合緊密,創新性極強,因此才有非常多的成果。整個人沉浸在一種做事的狀態,對於自己是極大的歷練和成長”。
張海瑞將鐵建重工所賦予自己的一切,又回饋到新疆公司的新徵程中。新疆公司嚴格按照鐵建重工提出的“兩型三化九力”戰略(創新型、服務型模式,數字化、專業化、全球化方向,市場開拓與快速反應、全方位與全生命週期服務、敢為人先自主創新、“機制+”牽引推動約束、企業管理及創新、高效資源配置整合與管理、“數字化+”轉型升級、“黨建+”動能轉化、“執行力+”與“培訓力+”9種能力),闊步向前。
在生產現場,隨著6S管理工作深入推進,面貌煥然一新,清新整潔、井井有條。在總裝現場,正在裝配的採棉機整齊停放,一派威武壯觀,張海瑞感慨,“就像看到自己親手培養出來的小孩一樣,非常開心”。
在新疆公司,高階農機研究設計院年輕的研發人員身著紅色工裝,或在電腦前忙碌,或在生產車間指導操作,或在產品上進行檢查確認……
還有許多青年也先後從鐵建重工總部或其他子公司奔赴新疆公司。生產排程員劉東海、計劃生產部負責人馬博來到新疆公司後,也都一心撲在工作上。新老職工都很認可張海瑞所講的:“既然來到新疆、在這個崗位上,就要幹出一番事業。要把國產採棉機和鐵建重工的品牌打響!哪怕之後調任到其他崗位,我們對農機產業的發展是有所貢獻、有所作為的!”
這份正能量與堅定,源自鐵建重工的創新基因。中國鐵建黨委書記、董事長汪建平在新疆公司調研期間講到,“鐵建重工是一個創新型企業”。自2007年至今,將盾構機“從零開始”,到如今的“風生水起”,其背後,是鐵建人始終秉承“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精神,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發展農機產業同樣如此。按照鐵建重工要求,新疆公司團隊化期望為動力,繼續深耕高階農機領域,拓展更多產品系列。
大力發展高階農機,續寫壯志,新程正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每年的中央一號檔案,越來越讓張海瑞和團隊意識到,“必須要把農業發展,尤其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站在國家戰略高度去深刻理解。當下,我們的農業機械生產、應用和服務,與發達國家比,仍有很大差距。正視差距才能更好進步,中國農業現代化勢在必行,我們從事的事業必然有光明的未來”。
“建設現在,引領未來”。張海瑞躊躇滿志:“我們要打造一流現代化農機企業,要具有超前的研發能力、精益的生產能力,最終實現各類農業機械全面開花,達到與國外頂尖農業機械企業並駕齊驅,甚至要超越它們。我們有責任,也必須要具備這種能力去實現這樣的目標。”未來,新疆公司還將推動鐵建重工高階農機“走出去”,讓更多國家瞭解並認可中國製造的農業機械裝備。
[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2021年第21-2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