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針狀芒硝:出土瓷不洗不動,陰乾一月後,會生成針狀芒硝,唐之前陶瓷為最顯。
32、臭幹黑:是指腐敗的有機物沁染了古瓷,多數表現在素胎、破泡處。經長期水泡,會發軟,漲大,而被洗掉。新舊器物在放大鏡下有區別:臭幹黑無定形,河塘泥有土粒。特別是微破泡裡鑽進的臭幹黑,是需上百年才能形成,一般是出現在明之前的古瓷上。清三代的瓷上會很少,用放大鏡尋找,也較難。晚清的只有在欠火的低溫瓷上,才能找到一點點。
33、風化老氣:陶瓷年代越久越老氣,風化程度上有所差異。特別是在傷痕處、裂片處、素胎處表現明顯,色彩向黃黑色轉變,質地始發疏鬆。在釉面則是呈現亞光。其實眾多的古瓷特徵,都具風化老氣之徵。
34、破泡:指釉面的氣泡因年久風化、矽膠化,經清洗摩擦而產生的破裂,一般釉面損傷太嚴重時,才見到中下層破泡。宋瓷上會有此現象,如在破泡裡找到臭幹黑或黃水斑,就可判定為古瓷了。另有一種叫冰裂泡的很神奇,氣泡的頂端呈放射性的冰裂,難仿。
35、破泡眼:釉面大泡破裂後出現一個口小內大的洞。不同於棕眼,破泡眼是呈園球狀的洞。破泡眼內,常鑽有陳附跡和臭幹黑或黃水斑。
36、氣泡壁色。清三代之前的古瓷釉面通常都會發現破泡,必定會觀察到氣泡壁色。上溯到明代前破泡應更多,就連北宋柴燒影青瓷上也可找到。要注意其疏朗的大氣泡在下層,大泡沒破而微小氣泡卻有破。
37、氣泡眼:在窯裡燒造時形成,泡裡氣跑出,而釉面不收縮,外呈圓形小口,內呈球形大洞,明顯區別於氣泡坑、縮釉氣眼、縮釉棕眼。古瓷的氣泡眼、縮釉氣眼、縮釉棕等,內裡是漆黑的,少部分具古銅色。
38、活流紋:北宋鈞瓷特有的現象,似流水又似流沙;活流紋中的色彩絢麗,看上去美而誘人。後人仿的活流紋太粗獷,只造出牛毛紋。
39、火石金絲:明之前的高古陶瓷會有此現象,即在金絲片縫上又泛吐火石紅,也就是在金絲上又生成紅色的吐筋線,很結實。目前雖無學術著作論及,目前雖然有仿,但仿者水泡手擦後,即掉。
40、牛毛紋:象粗牛毛一樣的流淌紋,有動感,但不及活流紋豔麗。各個時期的牛毛紋,也各異。難仿。
41、泡黃漿:宋官、哥瓷在清水中泡上一天水會成黃色混濁,如黃釉官、黃釉哥、遼黃釉更顯。疑是金絲與黃釉中的鐵氯化合物被水解。
42、泡青漿:鑑定北宋天青釉專用術語,該瓷浸在水中清洗,水會微顯天青色,水變濁如漿。與泡黃漿相關聯。這是千年自然老化形成的特徵。
43、氣泡坑:鈞窯釉面氣泡裡的氣,因高溫跑出繼而縮釉,縮釉中央留下一個小坑,曰“氣泡坑”。桔皮紋由小氣泡坑組成,與此有明顯區別。
44、鱔魚血線:又稱官窯紅線。已有名家名著解釋。在此補充的是:鱔魚血線下,必是紫金土細漿包胎坯,火石紅從片縫中吐出,而片縫呈紅色,通稱鱔魚血線。明顯者會出現紅色吐筋線。前人非常看重鱔魚血線,知是官窯重器。鱔魚血線,比較稀疏,沒有見到線條密集者。
58、鑽石包珠紋:它是釉面被氧化後的一種現象,就像一堆鑽石中包著一些寶珠。鑽石是被氧化的氣泡,寶珠是還沒有被氧化的氣泡。目前造假者有一種技術已經可以實現鑽石雲霧紋(鑽石紋)了,但沒有包珠現象。
46、活芒片:開芒片後,片隙裡進了髒物,則謂死芒片,不會再開閉。活芒片是乾淨的,再經水泡,可重新開閉的
47、開芒片:指出水後,釉面重新開裂,裂片翹起,手撫如觸芒。個把月後,又自行關閉,如平面。復置水中數年,再拿出,又會開芒片。以臨汝瓷,冰瓷為最。
48、破泡氣眼:鈞窯、花鈞裡常見。釉下大氣泡,因歷經千年腐蝕風化,氣泡中心釉薄處,率先破裂。顯示出球狀洞眼,古瓷洞眼裡漆黑,常有臭幹黑集聚其內,或有百年陳附跡鑽入。
49、起翹翅:指釉面開裂,收縮,邊緣向外翹起,如鳥翅。古陶瓷特徵,常出現唐以前的陶瓷上。難仿。
50、縮釉氣眼:在窯裡燒造時形成,氣泡裡的氣跑出,繼而釉面收縮。外呈圓形小口,內呈球狀大洞,區別於氣泡眼的是:外小口四周有明顯的縮釉。古瓷的縮釉氣眼內漆黑,或在外口顯冬瓜霜,或在外口顯黃色小斑點,洞口大點的,可查到百年陳附跡。
51、吐筋線:低溫瓷開片後在片縫上會生長起一道隆起的線,不同的胎質則色不同。古瓷出土後也會逐漸生成吐筋線,但要在片縫的基礎上形成,並且需經過幾十年的風吹日曬。
52、五彩發朦:明末清早期的五彩瓷器,經久歲月出土後,釉表面經歲月腐蝕會呈現“發朦”的現象。
53、 火山岩漿圖(火山紋): 這種氣泡現象在前面已經多次提到,它看上去就像火山爆發時奔流而出的岩漿。這是釉面的氣泡歷經漫長而緩慢的氧化過程後形成的,土水沁的氧化都有可能形成這種氣泡現象。由於這種現象的出現是一種氧化、再氧化過程的積累,目前藥水氧化還未能。
54、水滴落花紋:這種氣泡現象看上去像一滴水落在了水面,濺起了一圈漣漪般的水花。它也是由一種特殊的燒製工藝形成的,目前在仿品中還未發現此典型水滴紋。因此,出現水滴紋的也可視為真品。
55、 斜開片:開片有直開片、斜開片、大開片、小開片等幾種。斜開片是汝、官窯重要的外觀特徵。斜開片形貌多變的原理與釉厚有關。斷面觀察的結果表明,斜開片把釉層一分為二,一半銳角,另一半成鈍角。當光線以合適的角度照射到斜開片上時,銳角的尖端部分由於釉層很薄,故色調比周圍的其它部分明顯較淺,結果就形成一條寬度約為0.5~1毫米的接近無色透明的白邊。
56、 蟹爪紋:較多的出現在汝瓷上,是釉面開裂,裂縫上串有多個小氣泡,後又被汙染成黑色,故形象地稱蟹爪紋。難仿
57、魚鱗紋:屬於是斜開片的一種,透明的較薄的片紋,因象魚鱗一樣細薄故稱魚鱗紋。此處要補充的是現代仿品釉色發濁,達不到魚鱗之美稱。另有蟬翼紋與之一個理。
58、鑽石包珠紋:它是釉面被氧化後的一種現象,就像一堆鑽石中包著一些寶珠。鑽石是被氧化的氣泡,寶珠是還沒有被氧化的氣泡。目前造假者有一種技術已經可以實現鑽石雲霧紋(鑽石紋)了,但沒有包珠現象。
59、蟬翼紋:是斜開片的一種,透明的較薄的片紋因象蟬翼一樣細薄,故稱蟬翼紋;現代仿品釉色發濁,達不到蟬翼之美。
60、白片縫:唐宋古瓷中常見。因受水土沁染,開片處經千年風化腐蝕則順著片縫的走勢形成道道白線,風化嚴重者便開始“脫釉”,再嚴重些的便形成“脫衣傷”。
61、冰裂:指冰瓷的裂紋,象冰塊開裂一樣,斜片、宋官窯中常見。宋官窯冰裂是無色的,後因汙染才有色。冰裂是經歷若干年才形成,現若將宋官冰裂瓷放在水裡三五年後再拿出來經太陽暴曬,必定會開出新的片紋。
62、冰裂梅花:冰瓷中最高藝術境界,冰裂紋有向心性,多條弧狀斜片的冰裂紋組成一朵朵梅花,花朵中心花蕊部分不開片,只有點點氣泡坑,而且整個釉面,又由數朵分佈等稱的冰裂梅花組成。大件是大朵梅花,小件則是小朵梅花,整個釉面顯得和諧適中,美也,妙也,神奇也。今日的工藝冰瓷也有冰裂梅花,但藝術性相差太遠了,可能是製作者沒有見過宋官瓷的藝技頂峰的古瓷奇芭——冰裂梅花。
文章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作者的辛苦付出,很值得推薦。
感謝大家的關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