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要來了,相信這已經不是新聞。從前幾年市場的期待、爭議、擔憂、上海重慶試點中走來,關於房地產稅的討論早已非常深入。
“10月16日,《求是》發文《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中提到,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
一、從“人”角度看房產稅
自90年代房改以及08年和15年兩輪房價上漲後,住宅商品房價格早已漲至許多普通人難以觸及的程度,先上車者、未上車者、投資客為主的三類主體,對房價存在不同的態度。既有對炒房暴富現象的不滿,也有慶幸早上車的欣慰,更有未上車的焦慮。
不同的人群對於房地產稅的態度也存在不同,大致可歸為幾點:
- 先上車者(此處特指剛需1套)擔憂房地產稅給自身帶來的經濟壓力,這可以理解,畢竟剛需1套基本都是四個錢包+30年房貸+孩子教育壓力並存。
- 未上車者則希望房地產稅能降低房價,能早日上車,這當然也能理解,誰不想早日實現“居者有其屋”呢。
- 無論是先上車者和未上車者,對於投資客的態度是一致的,就是“必須徵”。
這就使得房地產稅的出臺,面臨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為什麼要徵?對誰徵?徵多少?何時徵?都成為了新聞熱點和茶餘飯後的話題。
二、迴歸政策,為啥要徵收房地產稅
無論是做什麼事情,搞清楚做事情目的總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要徵房地產稅,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評論員的文章: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分析稱:從房地產長效機制到共同富裕、再到推動地方職能的轉變,房地產稅都被寄予厚望。一方面,房地產稅改革將站在歷史高度承擔起新時代的歷史責任,在推動共同富裕和最佳化實現三次分配體系應有功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好地調節收入分配和實現社會公平;另一方面,房地產稅的徵收意味著每隔一段時間可重評一次稅基,這也將給地方轉變職能、盡心盡力做好公共服務、最佳化本地投資環境,帶來一個更有效的與其財源建設的“內洽機制”。”
“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李建軍表示,以試點方式穩妥有序推進,是我國多項改革成功的重要經驗。房地產稅被授權試點,表明國家在以深化改革推進地方治理現代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推進共同富裕上邁出重要步伐。”
——人民網《房地產稅改革試點來了 哪些城市會成為試點?》
所有的觀點都可以將房地產稅觀點指向三點:房地產長效機制、共同富裕、地方職能的轉變。
三、市場期待:房地產長效機制和共同富裕
房地產長效機制,在目前可以歸納為四個字,就是“房住不炒”。
“我國將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落實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順應居民高品質住房需求,更好解決居民住房問題。”
這是目前地產行業所遇到的所有政策調控的基礎,無論是“三條紅線”還是“二手房指導價”或是“集中拿地”,都是圍繞著上面這句話來進行的。房地產稅也同樣如此,此處無需多言,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是房地產調控的一種手段。
更重要的是,迴歸上面第一節說的從“人”角度出發,房地產稅還承擔了共同富裕的期待。
無論是從目前“路透”的房地產稅徵收方案還是上海與重慶多年以來的試點,我們可以將房地產稅徵收歸納為幾點:針對商品房排除自建房、面向多套房(如第二套及以上)、按戶內人口計算免徵面積(如人均60㎡)、按年計收(按周邊價格收取一定比例)。
也就是說,這一徵收方案不同於許多國家的“是房子就徵收”,針對性更加明確:不針對只有一套房的家庭、不針對未上車的人群,只針對投資客。
雖然在各城市未正式出臺前,市場上仍有許多擔憂,但以上三個特徵基本可以確認是大方向。也回應了多年以來不同人群對房地產稅徵收的一些爭議,也確實符合“共同富裕”的要求,這點我相信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是可以把懸著的心放下了。
當然,也提醒大家,珍惜第一套房的名額,儘量一步到位,對於房貸、房地產稅等等都是好事。
下篇已更新,請移步:房地產稅的權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