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您平時這麼忙,還來看我們,真的感謝您。”
“我忙就是忙這些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這是今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桂林考察時,與當地村民王德利的一段對話。
人民群眾的每一件事,就是總書記心頭牽掛的事。回顧2021這一年,很多“急難愁盼”的問題,總書記都在一件一件推動落實解決。
一切為了人民!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健康是1,其他是後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這樣說健康的重要性。今天的中國人,更加關注健康。促進全人群健康、逐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應有之義。
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
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會議審議透過《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檔案。其中明確提到,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堅決守住藥品安全底線。
醫改要體現人民至上理念。
醫改,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對於福建三明的醫改實踐,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明考察時再次強調:“三明醫改效果是好的,改革經驗是有價值的,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鑑。”
福建三明,人口不多、經濟體量相對較小、退休人員比重較高,曾經一度面臨著“未富先老,醫保基金收不抵支”等情況。
透過多年改革實踐,三明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實現患者、醫生、醫院、財政(醫保基金)等多方共贏。
其主要做法之一就是“三醫聯動”: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這被認為是實現“三個迴歸”——公立醫院迴歸公益性質、醫生迴歸看病角色、藥品迴歸治病功能的主要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三明醫改體現了人民至上、敢為人先,其經驗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鑑。”
藥品價格也一直是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要繼續加大醫保改革力度,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守好人民群眾的“保命錢”“救命錢”。
國家組織集中帶量採購,可以理解為大型“團購”,就是國家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向藥企購買比較多數量的藥品或者醫藥器材,以量換價。
今年下半年,第五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中選結果公佈,61種藥品採購成功,平均降價56%。其中既有高血壓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也有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用藥。
高值醫用耗材也早已開始進行集中帶量採購,心臟支架是首個集採品種,平均價格由1.3萬元降至700元左右。
同時,每年開展醫保目錄調整,一些價格昂貴的救命藥透過醫保談判降價進入醫保。今年12月,國家醫保局公佈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共有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新納入藥品精準補齊腫瘤、慢性病、罕見病等用藥需求,患者受益面廣泛,每一個小群體都沒有被放棄。
說到醫保談判,就不得不提那些“靈魂砍價”名場面。
- “4.4元的話,4太多,中國人覺得難聽,4.36,行不行?”2019年,醫保專家一路將一種藥品的價格從5.62元砍到4.36元。
影片載入中...
- “在千位數上,你們還要再努力。”2021年,在治療罕見病藥物的談判現場,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反覆同企業談判代表商討價格。最後,每瓶藥的成交價比最初的報價少了2萬多元。
影片載入中...
看過“靈魂砍價”現場,有網友表示,“我快哭了!感謝我的祖國!”
“敬老尊賢,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有2.64億左右。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千千萬萬老年人的幸福生活,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在心。
老有所養是基礎。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省西寧市一個社群食堂瞭解社群向老年人提供餐飲服務情況。
“伙食費高不高?”總書記問。
“不同物件有不同優惠,一葷兩素市場價18元,60歲以上老人享受幸福價6元,80歲以上享受高齡價3元,其中低保、特困等四類老人只要1元。”工作人員說。
“分得很細,工作做到家就要這樣。”總書記稱讚道,“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就應該是這樣。你們做得很好。敬老尊賢,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
截至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實現省級全覆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擴大到49個城市……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努力滿足不同群體的養老保障需求。
老有所醫是保障。
今年重陽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11月2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正式釋出。《意見》明確提到,加強老年人群重點慢性病的早期篩查、干預及分類指導,開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營養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關愛行動;提高失能、重病、高齡、低收入等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佈局若干區域老年醫療中心;加強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
老有所為是提升。
隨著人們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老有所為成為了很多老年人的期待。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承德某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同老年志願者親切交談時說:“心裡覺得挺充實的吧。”一位老年志願者說:“很充實,我們當志願者,就是想老有所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勵老年人繼續發光發熱,充分發揮年紀較輕的老年人作用,推動志願者在社群治理中有更多作為。
桑榆非晚,為霞滿天。14億人民,將共同守護最美“夕陽紅”,更好滿足億萬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我們來共同關心這些教育問題”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近些年來,我國教育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每年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暴露的問題也很明顯,特別是在中小學教育領域。
今年上半年一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熱播,引發網友的廣泛討論和無數家長的共鳴,將校外培訓班、學區房等亂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電視劇《小捨得》片段:老師問,誰在校外上輔導班,差不多整個班都站了起來
孩子教育的事,是一個家庭的大事,也是國之大事。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表示,“培訓亂象,可以說是很難治理的頑瘴痼疾。”
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破“家長焦慮”問題,“家長們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個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輸在分數競爭的起跑線上。別的孩子都學那麼多,咱們不學一下還行啊?於是爭先恐後。這個問題還要繼續解決。”
而“家長焦慮”的背後,有社會上“唯分數論”的錯誤導向。習近平總書記說:“教育,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過於注重分數。分數是一時之得,要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如果最後沒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思慮長遠,著眼重點,系統解決。
培訓亂象發生在校外,但解決問題的“鑰匙”在校內。
6月7日,青海省西寧市一個社群的綜合服務中心,放學的孩子們正在寫作業、做手工。
“孩子們放學後,得有人接得住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首先這件事要由學校來辦,學校不能把學生的課後時間全部推到社會上去。學生基本的學習,學校裡的老師應該承擔起來。不能在學校裡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訓了,這樣就本末倒置了。”
讓學生學習迴歸校園,讓學生在校內“吃飽”“吃好”,國家出臺了重磅檔案。今年7月,“雙減”檔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公佈。
《意見》明確,校內方面,要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做到應教儘教,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校外方面,要規範校外培訓,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
學校教育歸位的同時,家庭教育也要回歸。
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法律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同樣是在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這個問題也很突出。所以學區房加價很高,都往好學校的片區鑽啊。”
整治學區房炒作,不光是進一步明確房住不炒的定位,也關乎教育公平。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就特別提到,要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今年以來,北京等多城重拳出手整治學區房炒作亂象,學區房降溫明顯。
不僅如此,一些地方還試點制定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方案,透過優質教師的輪換,紮實推進義務教育向均衡方向發展。
培訓減負、家庭教育迴歸、發力教育公平……“我們來共同關心這些教育問題。”“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對打著教育旗號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緊盯不放,堅決改到位、改徹底。”總書記語氣堅定,為的就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發展產業就是要帶動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百姓福祉。大家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家裡就有了底,社會穩定也更有保障。
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時刻不忘推動落實。
農曆牛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在苗族村民趙玉學家,習近平總書記仔細察看生活居住環境,並同趙玉學一家制作當地傳統節日食品黃粑,聊起了家常。
趙玉學告訴總書記,原來住在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的麻窩寨,現在住上了二層小樓,水電路都通到了家。習近平總書記聽了十分高興。
“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總書記指出,要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群眾既有收入,又能兼顧家庭,把孩子教育培養好。
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蠟染車間,蠟染師彭藝向總書記講述了自己研究生畢業後選擇回鄉創業的心聲,“我是化屋村人。小時候,是沿著‘手扒巖’爬出去上學的。上大學,也是靠社會資助完成學業。現在我選擇回到村裡創業,就是要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很好!你也是不忘初心啊!”總書記對此予以肯定。
化屋村以苗族為主,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走進扶貧車間裡,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繡服裝吸引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他對村民說,傳統的也是時尚的,一定要把苗繡發揚光大,這既是產業也是文化,發展好了既能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同時也能為產業扶貧、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除了苗繡,一塊塊藏毯,也能拉動起就業的鏈條。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來到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企業車間裡,加牙藏毯非遺傳承人楊永良正在手把手給身邊的徒弟教學。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他:“你這個手藝很珍貴、很有意義,一定要傳承弘揚好。”
企業負責人說,他們公司絕大多數職工都是本地的,高中以下學歷佔80%以上。“很多住在附近的家庭主婦來企業接受培訓,三五年之後就能成長為熟練技工,平均月工資可達四五千元。”
“發展產業就是要帶動就業。”總書記點頭表示肯定,“從這點來看,藏毯產業不僅有扶貧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作用,還有促進民族團結的作用。”
教育、醫療、養老、就業,這些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貼得最近,也是總書記牽掛的問題。民生為大,為誰辛苦為誰忙?總書記給出了清晰答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監製丨李浙 主編丨王興棟
編輯丨戰星岑 校對丨高少卓
掃描下圖二維碼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看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