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醬油、醋——“配製”
釀造醬油是以黃豆為主要原料,輔以少量小麥粉、麩皮或稻殼等其他原料經過微生物發酵製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體調味品。
而配製醬油是指以釀造醬油為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漿,再加入少量食品新增劑配製而成。其中以全氮含量為標準,配製成分中釀造醬油的含量不得少於50%。
釀造醋是指富含澱粉、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原料經微生物發酵後生產的含有醋酸、乳酸等多種有機酸及其他香味成分的醋。
而配製醋是指不經發酵過程,直接將食用冰乙酸與水按照一定比例配製而成。其成分較為單一,酸味物質主要是乙酸,且其他有機酸的含量極低。
食用配製醬油、配製醋對健康的危害
配製醬油的過程中,存在氯丙醇超標的風險,氯丙醇類化合物對人體的肝、 腎、神經系統、血液迴圈系統皆有一定的毒性,還有一定的致突變和致癌作用。在製作過程中,還會將釀造醬油進一步稀釋,降低營養價值。
而食用配製醋短時間內身體不會感到不適, 但如果長期食用,過量的冰醋酸則會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造成刺激性反應。
為此,2021年6月2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公告,對醬油和食醋的質量安全加強監督管理。
公告中指出,不得再生產銷售標示為“配製醬油”“配製食醋”的產品;嚴厲打擊使用工業鹽、工業醋酸等非食用物質生產食品的違法行為。
這也就是說,以後“配製醬油”不得叫醬油,“配製食醋”不得叫食醋,不能再賣了。快去看看你家裡囤的醬油和醋,是否有“配製”二字,如果有,建議你儘快丟掉。
2.掛麵——“碳酸鈉”
通常掛麵的配料表很簡單,就是麵粉、水和食鹽,而有些掛麵則會加入“碳酸鈉”。
碳酸鈉也叫食用鹼或者蘇打,很多人會將它和小蘇打混淆,其實二者並不相同。
相比小蘇打(碳酸氫鈉),碳酸鈉的鹼性程度更高,攝入過多會破壞胃液的酸鹼平衡,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狀,尤其是本身有胃病的患者,會使得不適症狀加重。因此,不推薦含有碳酸鈉的掛麵。
在購買掛麵時,看一看鈉含量也很重要。掛麵在生產過程中會加入食鹽(氯化鈉),一方面為了讓麵條更易於儲存、更白亮,另一方面還有利於縮短煮熟時間。
也就是說,煮麵條的時候,即使一勺鹽都不放,你也在攝入鹽分,烹調時再加食鹽、醬油、豆瓣醬、辣椒醬等配料,就很容易讓你一天的食鹽攝入量超標(每人每日食鹽攝入不宜超過6克)!
長期鹽攝入過量,不僅會增加高血壓、骨質疏鬆風險,還會加重心臟、腎臟、心血管等負擔。因此,買掛麵的時候最好選擇無鈉掛麵(鈉含量0%)或者低鈉掛麵(鈉元素含量在500毫克/100克以下)。
3.牛奶——“調味乳”
你每天早餐喝的牛奶是真正的牛奶嗎?很多人早餐喜歡喝一些“早餐奶”、“巧克力味奶”、“紅棗味奶”,其實這些都不屬於真正的牛奶,它們屬於——“調味乳”。
根據國家標準規定,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必須大於2.9%(即每100毫升大於2.9克),而一些優質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能達到3.3%。早餐奶的蛋白質含量一般在2.3%以上,屬於調味乳的範疇。
有些早餐奶中還會加入花生、蛋粉、燕麥以及鐵強化劑、鋅強化劑等成分,看起來營養更豐富。但這些新增的營養物質含量太少,對平衡整體膳食沒有太大意義,相反,還會讓我們攝入很多新增劑。
所以,在買牛奶時請認準“純牛奶”,而“調味乳”建議慎選。
4.酸奶——“風味”
如果你買的酸奶帶有“風味”兩個字,比如“風味發酵乳”、“酸酸乳”、“乳酸菌飲料”等,往往不是真正的酸奶。
“風味”往往並不是指口味,而是商家為了提升酸奶的口感和營養添加了別的成分,比如果粒、穀物、營養強化劑、新增劑等。當然,最常被新增進去的還是糖。
風味發酵乳的蛋白質含量一般比原味酸奶低,糖和脂肪的含量比酸奶要高一些。
一般而言,就營養價值來說:
酸乳/發酵乳>風味酸奶>乳酸菌飲料
如何判斷自己買的是不是酸奶?如果商品名稱是“發酵乳”“酸奶”“酸牛乳”“酸酪乳”等名稱,一般指的是酸奶。若名稱拿不準,可再看一下“產品類別”,產品類別是“發酵乳”就是酸奶。如果寫著“風味發酵乳”、“乳酸菌飲料”,那你可要慎選了!
5.燕麥——“小麥粉、玉米粉”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吃燕麥能減肥、控制血糖。於是吃了半個月過去,體重一點沒掉,臉倒是圓潤了幾分......很明顯你買錯了燕麥。
購買燕麥時要看清楚食物配料表,一類是配料表中只有燕麥,這是真正的天然燕麥片,口感比較粗糙,保健作用最好。還有一類是經過碾壓的燕麥片,因為燕麥粒比較硬,有些難煮,壓扁後烹調起來更容易,只需要用沸水沖泡就可食用。
還有一類就是配料表中除了有燕麥,還添加了小麥、麥麩、香精、奶精等成分,這種產品的營養價值遠遠低於單純燕麥的營養價值,不推薦大家購買了。
如何挑選食物?
1、營養價值
如果你在選擇食物時,無法辨別營養成分,可以看配料表。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的,含量就越高,並依次遞減。所以,儘量選擇天然原材料靠前的。
2、小心套路
現在不少商家會玩文字遊戲,知道大家害怕高糖食品,所以就在宣傳中宣稱“無蔗糖”。但無蔗糖並不代表不含糖,其中還有可能含有麥芽糖、半乳糖、乳糖和果葡糖漿等。一定不要掉進商家的文字陷阱裡!
3、少新增劑
不少新增劑現在的名字十分隱秘,導致很難辨別。下面這些名詞,希望對大家有用!
甜味劑:帶有“糖”“蜜”“甜”字的,比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鈉、糖精、甜蜜素等。
色素:帶“顏色”字眼的,比如日落黃、胭脂紅、亮藍、檸檬黃、誘惑紅等。
防腐劑:帶有“苯甲酸、山梨酸、亞硫酸”字眼等。
增稠劑:帶“膠”字眼的,比如阿拉伯膠、卡拉膠、果膠、瓊膠、明膠等。
轉自健康時報
來源: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