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入冬以來,相信很多人早上就成了“起床困難戶”——再睡五分鐘、等鬧鈴再響一遍……幾乎每天都要掙扎好久才能擺脫“溫柔鄉”~
那麼,你可曾想過,為什麼一到冬天起床就特別困難呢?真的是太懶了嗎?
一、一入冬就早起困難
可能是因為……
1、低溫環境
有研究表明,除了身體怕冷的原因,環境溫度變低會影響到我們的睡眠,導致在低溫環境中不容易睡醒。
因為感覺神經將寒冷訊號傳遞給大腦後,中樞神經會抑制晝夜節律神經元的啟用,也就是會阻礙大腦的覺醒和活躍。
2、飲食變化
天氣一冷,您是不是也偏愛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像火鍋、羊肉湯、蹄花湯、糖炒栗子、奶茶等,甚至每天都喜歡吃上一點。但時間久了,血糖、血脂升高,就會開始在體內“作妖”——
①高脂肪的食物能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讓人產生鎮靜與滿足感,增強睡意;
②體內血糖升高,不僅會抑制食慾素,使人更容易產生睏倦感;而且機體會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多,高胰島素水平也是導致人睏倦的原因之一。
建議冬季進補要適量,每次吃高脂飲食後最好進行幾天清淡飲食,避免油脂過多堆積,減輕身體各器官的負擔,包括甜食、精白米麵要控制好量,適當多攝入果蔬和粗雜糧,以均衡飲食。
3、褪黑素濃度
褪黑素是體內的一種激素,主要是負責睡眠質量和情緒,而它會受到光照的影響,且白天分泌少,濃度低,人容易保持清醒;而夜間分泌多,濃度高,能加快入睡,改善睡眠質量。
相對而言,冬天日照時間短,天亮得也晚,體內的褪黑素濃度不能迅速降低,所以容易出現醒不來、起床困難的情況。
4、冬季抑鬱症
有種抑鬱症叫做季節性情感障礙,俗稱“冬季抑鬱症”,它會週期性地發作,每年冬天症狀持續約4-5個月。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冬季戶外活動減少,人體新陳代謝減慢,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焦慮、壓力大等問題,從而影響到睡眠質量;
另一方面,有學者認為這種精神障礙和光照情況密切相關——陽光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清素水平,而冬天光照減少,體內的血清素水平降低,學習能力、社交衝動等能力也下降,從而更容易出現嗜睡。
醫生表示,季節性情感障礙有輕度和重度之分,一般輕度的不存在病理性的原因;不過,重度的就需要及時干預,向正規醫療機構尋求幫助。
二、冬季“喚醒”指南
1、床頭放一杯水
經過一夜睡眠,我們的身體消耗了不少水分,起床時喝一杯溫開水可以滋潤口腔,不僅能補充身體因代謝失去的水分,還能加速喚醒身體。
2、調整光源
光線會喚醒視覺系統,由它傳遞訊號給潛意識,並叫醒腦部,啟動四肢。這也是最自然的一種醒來方式。
睡前可將窗簾稍微拉開點縫隙,第二天陽光就能透進房間,人體感受到光線照射後,血液中褪黑素水平會下降,容易醒來並保持清醒;也可以醒後直接把臥室的燈都開啟,幫助自己快速清醒。
3、音樂喚醒
有沒有發現:鬧鐘一響,你會立馬按掉,這也有可能是因為大腦習慣了忽視熟悉的鬧鐘聲。因而建議準備兩三個不同鬧鈴的鬧鐘,輪流用;也可以將鬧鐘放得遠一點,讓我們不得不下床關閉。
另外,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的研究發現:相對於刺耳的警報性鈴聲,更具旋律性的鈴聲,能讓人更加迅速地清醒過來。所以,不妨將鈴聲換成節奏感較強的音樂,透過音樂促進腦中氧氣與血液的流動,讓身體也想律動起來。
4、保持適宜的溫度
被窩外的溫度太低,是許多人起不來床的原因。
建議可以在起床前開啟暖氣,將室內溫度調到最適合人體的18-22℃,這樣可以有效緩解起床困難的症狀。
5、適當補充維生素
當機體缺乏維生素時,也容易引起疲勞,讓人睡不醒、起不來。對於這類人群,建議有針對性地適當補充營養素。
①B族維生素:像維生素B1對神經組織和精神狀態有良好的影響;維生素B2可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緩解視疲勞;維生素B12可以預防貧血,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提高免疫力……
建議日常飲食多樣化,常吃豆類、糙米、牛奶、瘦肉等食物。
②維生素C
經過一天緊張的腦力活動後,人往往容易疲勞,這也可能是體內積聚的代謝產物“乳酸”所引起的,而補充維生素C則可以幫助消除這一物質,使我們的疲勞情況得到改善。
建議冬季可以常吃冬棗、獼猴桃等果蔬。
③維生素E
維生素E能夠對抗自由基,促進人體抗體形成,身體的狀態得到了改善,免疫加強,日常睏倦乏力的狀態也就得到了改善。
捲心菜、萵筍、瘦肉、核桃仁、芝麻、花生米等都富含維E。
6、晨起保健操
冬季清晨是心梗、腦梗、冠心病等最易發生的時刻,因而其實早上醒來後我們可以做做下面這套“晨起操”,既能幫助清醒,也能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一舉兩得~
①通鼻竅:食指彎曲,一個方向按揉迎香穴(鼻翼兩側)20下。
②通耳竅:手搓熱,按揉耳朵20下。
③通眼竅:手搓熱,從眼睛內側往外按摩20下。
④通口竅:舌頂上顎,叩齒1分鐘。
⑤梳頭:用十指梳頭30下,改善頭皮的血液迴圈,有醒腦開竅的作用。
⑥手搓熱洗面:雙手掌心搓熱,兩手從面部中間輕柔向上洗面,到前額分開向兩側擦下,一上一下為一次,如此搓手反覆洗面三次。能改善臉部血液迴圈,還有美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