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橫流方顯思想之貴,在人人都看重金錢的時代,有這麼一位追求思想獨立的“攀登者”,他在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後,放棄實業,轉向探索思想獨立之路,他就是翟海潮先生。
2014年,翟海潮先生轉讓了他與同事合夥創業的公司之後,開始專注寫作,先後出版了《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創業者管理修煉:我這20年的奮鬥感悟》、《心想事成:如何成為成功、健康、幸福的人》、《企業百論:從創業到基業長青》、《詩畫品紅樓》等10餘部著作。
我有幸結識了這位正走在思想獨立之路上的探索者,與他深聊,受益頗深。翟海潮先生向我講述了他人生中的5個偶然和一個必然。
35歲以前的四個偶然
翟海潮說:“35歲以前,命運好像老作弄人似的,我很偶然地來到了北京,很偶然地進入膠黏劑領域,很偶然地出版了第一本書,又很偶然地創了業。”
第一個偶然:翟海潮高考志願本來報的是第一軍醫大學(廣州),軍隊院校提前招生通知他去體檢,當年他老家下暴雨道路中斷,等他到了省招生辦公地點時,第一軍醫大學的體驗已經結束。焦急之時,翟海潮偶遇他學校的一位幹事在省招生辦幫忙,說裝甲兵工程學院正在組織體檢,就幫他改了志願,就這樣他很偶然地來到了北京
第二個偶然:翟海潮在裝甲兵工程學院本科學的是車輛工程專業,畢業時考入本院研究生,因當時教研改革,他選擇了先到教研室工作兩年後再讀研,最初確定的課題是“超聲振動車削陶瓷”的研究。他的導師翁熙祥教授到吉林石化公司聽了一個來自美國“貝爾佐納工業修補技術”的講座,回來後翁教授決定搞這方面的研究。陰差陽錯,翟海潮於1988年5月很偶然地進入了工業修補劑研究小組,從此他與膠黏劑結下了不解之緣。讀研時課題改為“粘塗耐磨塗層及其機理研究”,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第三個偶然:1992年,翟海潮在裝甲兵工程學院任講師,編寫了一本《粘接與表面粘塗技術》內部教材。一個偶然的機會,翟海潮的同事張鳳華將這本內部教材介紹給了化學工業出版社,該書於1993年12月出版了,這更堅定了他做膠黏劑的信心。
第四個偶然:本來想當一輩子教師的翟海潮,正好趕上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後第二波創業潮——知識分子下海。1993年底,翟海潮很偶然地與3位同事合夥創業,當時公司原想註冊為“天一新材料公司”,取意天下第一的意思,可惜重名註冊不了,工商局的辦事人員給起名註冊為“北京天山新材料技術公司”。從此,翟海潮步入了20餘年的企業生涯。
35歲時重新思考、規劃人生
翟海潮說:“2000年,世紀之交,人們都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也開始反思自己走過的路,規劃自己的人生。經過半年多的反覆思考,2001年,36歲時我確定了自己人生的大目標:我今生只有一個願望:財務與思想上的獨立。”
為此,翟海潮為自己制定了ABC(Adhesives-Business-Consultants)三步走的金字塔式人生規劃:
(1)25~36歲專注於膠黏劑專業(Adhesives),成為行業知名人士;
(2)37~48歲轉向管理和投資(Business),實現財務上的自由;
(3)48歲以後轉向諮詢和寫作(Consultants),用思想影響別人,影響世界。
翟海潮把ABC人生規劃看成是自己生存、發展、自我實現的三個發展階段。即由技術專家、到企業家、再到作家(思想家)轉變的三個臺階。
翟海潮把自己的目標放到筆記本的首頁,放到電腦的桌面,製成鏡框放到辦公室和家裡的書架上或書桌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大目標。工作再忙,他也要堅持讀書、學習,學習與自己大目標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並不斷實踐。
自從心中有了大目標,翟海潮感覺生活充滿了意義,過得很充實,活得很坦然。
36~50歲的轉型是必然結果
如果說35歲以前有許多偶然,那麼說36歲至50歲的轉型則是翟海潮人生規劃的結果,是翟海潮努力所為,是他人生中的必然。
自從心中有了大目標,翟海潮越來越感覺命運聽自己使喚了,好像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翟海潮的創業和企業生涯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994~2003年,翟海潮在公司任總工程師,負責研發、質量等管理工作。
2004~2008年,翟海潮由技術轉向管理與投資工作:成立中美合資公司LINKTITE、HYSTIC,自己擔任法人代表和總經理,開拓了電子用膠市場。
2008年以後,翟海潮作為北京天山新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戰略委員會主任,負責公司的戰略管理。
在創業和管理公司的同時,翟海潮還擔任中國膠粘劑和膠粘帶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粘接學會副理事長。翟海潮曾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工程師、北京市第五屆“科技之光”優秀企業家、“中國膠粘劑和膠粘帶行業優秀人物”。他多次主持或參加國際、國內膠粘劑大會,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實用膠黏劑配方手冊》、《膠黏劑妙用》、《實用膠黏劑配方與生產技術》、《工程膠黏劑》、《工程膠黏劑及其應用》、《膠黏劑行業那些事》等專業書籍。
2014年6月,美國H.B.Fuller與北京天山簽訂併購協議,經過半年多政府稽核,於2015年2月2日成交,翟海潮因此獲得了財務自由。比自己的規劃晚了兩年,翟海潮在50歲時實現了自己第二階段的目標。
50歲,孔子稱為“知天命”之年。意思是到了50歲,一切都造就了,沒有什麼大變化了。但對於翟海潮來說,50歲則是新的開始,他將步入人生的第三階段——諮詢與寫作。
2015年,翟海潮出版了《創業者管理修煉——我這20年的奮鬥感悟》一書,這是他創業與管理經歷的感悟。2017年,《心想事成:如何成為成功、健康、幸福的人》一書的出版則是翟海潮新的人生開始的標誌,是他夢想成真的象徵,也是翟海潮人生規劃、實現轉型的必然結果。
翟海潮先生還於2018年1月創辦了公眾號“思想者札記”,每週一、三、五晚上8點發布3篇原創文章。翟海潮先生說,他從事寫作、創辦“思想者札記”公眾號是為了分享人生經驗,啟迪讀者思維,給讀者提供一個“關於自然、社會、人生思考”的平臺。
被稱為“企業界的思想家”的馮侖先生在給翟海潮所著的《心想事成:如何成為成功、健康、幸福的人》一書的序言中寫道;“海潮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在他獲得財務自由之後,一直在把他的思考與感悟,以及金錢之外的滿足感分享給大家……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也是追求眾善的情懷。”
“思想者札記”公眾號已釋出原創文章500餘篇,內容涉及社會熱點評論、成功的要素、人生的誤區、幸福的蹊徑、健康之路、終極之問、東西方文化比較等,文章涵蓋科學、藝術、哲學、歷史、宗教等領域。每篇文章都獨具思想內涵,令人思考,發人深省。
翟海潮人生中的第5個偶然
翟海潮說:“我是一個理工男,熱愛文學,喜歡《紅樓夢》,但從來沒想過要擔任主編,編寫《詩畫品紅樓》。”主編《詩畫品紅樓》、邁入紅學領域是翟海潮人生中的第5個偶然。
2017年4月,朋友聚餐,翟海潮獲贈劉承彥先生主編的《詩畫品三國》。翟海潮說他喜歡《紅樓夢》,劉承彥先生說:“那你牽頭主編《詩畫品紅樓》吧?”
翟海潮回答:“我既不會做詩,又不懂繪畫,恐難勝任!”劉承彥先生告訴翟海潮背後有文友群、詩友群支援,翟海潮說回去考慮一下。
之後劉承彥先生聯絡了天津作家協會會員範文義先生一起主編《詩畫品紅樓》,天津準風詩社、北京文友群等13個省市的作者將參與創作。有了強大的後盾,翟海潮答應擔任第一主編,負責組織《詩畫紅樓夢》全書的編寫和出版過程。
翟海潮翻閱了大量與《紅樓夢》相關的資料,各種版本的《紅樓夢》、詩評紅樓夢、紅樓夢圖詠和畫集、各種《紅樓夢》品評……經過兩個月的思考,翟海潮設計出《詩畫紅樓夢》一書的結構和三級目錄,把該書分故事篇、人物篇、曹雪芹與《紅樓夢》、附錄幾大部分。
從策劃到出版,歷經4年,《詩畫品紅樓》終於在2021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3個省市的60餘位作者參與了創作,中國紅學會副會長趙建忠教授為本書寫序並給與高度評價。
《詩畫品紅樓》出版之時,正臨“紀念新紅學100週年、中國紅樓夢學會成立40週年暨2021年學術年會”召開之際。2021年7月30日,紀念大會在北京西山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附近的香山飯店召開,翟海潮參加了這次盛會,併為來自全國28個省市的160餘位與會的紅學家和代表,每人贈送了一本《詩畫品紅樓》。
《詩畫品紅樓》全書共收入清代最具代表意義和最高藝術水準的《紅樓夢》插畫340幅,配有本書作者及清代文人撰寫的詩詞600餘首、品評210則。“詩”、“畫”、“品”相結合,旨在讓《紅樓夢》愛好者儘快看懂故事梗概、人物演繹,領會作者的真實意圖。
《詩畫品紅樓》圖文並茂,詩情畫意,是一部全面體現《紅樓夢》故事情節和人物特徵的創新性作品,既對讀者,尤其對年輕讀者閱讀與深入理解《紅樓夢》原著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又能讓讀者領悟名著的思想價值和感受名著的語言魅力,極具欣賞、珍藏價值。
2021年8月,翟海潮又開通了公眾號“詩畫品紅樓”,召集《詩畫品紅樓》一書的作者繼續品紅樓,每週二、四晚上20點發布兩篇原創文章。“詩”、“畫”、“品”相結合,詩情畫意,圖文並茂,古韻今聲,為廣大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品紅方式。
機會永遠眷顧有準備的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0年的努力與堅持,翟海潮的目標正一步一步實現。2015年,翟海潮實現了財務自由,這幾年他正走在“由財務自由向思想獨立攀登”的路上。
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翟海潮說:“我已經找到了一份‘不會退休的工作’——讀書、思考、寫作、分享。除了在自媒體發文外,今後還想寫寫小說、寫寫詩歌等。計劃平均每年寫一本書,直到寫不動為止。”
在用心做好“思想者札記”(ID:SXZzhaji)、“詩畫品紅樓”(ID:ShiHuaPinHongLou)公眾號的同時,翟海潮先生還組織免費贈書、線上線下交流等活動。“讀書、思考、寫作、分享”已成為翟海潮後半生的“事業”,也是他最喜歡做、感覺最快樂之事。
翟海潮的經歷和成功,他的“心想事成”看似偶然,其實也是必然,他的每一步轉型,其實都是自己規劃、奮鬥和努力的結果。翟海潮的每一步轉型,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了充分的準備。機會永遠眷顧有所準備的人,翟海潮抓住了人生中的每一次機遇。(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