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大趨勢?
它有兩個特點:一是不容易形成,二是一旦形成,便難以被逆轉。
未來幾年,有哪些稱得上“絕對明顯”的大趨勢?碳中和、國產替代、數字化,等等。
而對企業而言,數字化或許是當下最迫切、又攸關生死的一個選擇。在這個領域,金蝶國際軟體是繞不過的一家企業,業內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一部金蝶創業史,半部中國軟體史”。
曾有人調侃,金蝶創始人徐少春是個“最善變”的男人,從做DOS財務軟體起家,到做企業ERP軟體,接著又砸碎ERP邁向“雲”,經歷3次劇烈而又痛苦的“蝶變”。
但就像曹德旺所說:“賢者預變而變,智者遇變則變,愚者看見變但仍不跟隨著變。”
這樣變著變著,徐少春就把創業初期從老丈人那裡借來的5000元,變成一家千億市值企業、全球領先的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
我們根據徐少春在“2021全球創見者大會”上的演講和他接受採訪的內容整理成文,相信這名“軟體行業老兵”的思考會給你啟發:
口 述:徐少春 金蝶國際軟體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
編 輯:餘心豐
來 源:正和島
01、4個鉅變
問:人們常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一名常年在一線奔波的企業家,你怎麼看目前的形勢?
徐少春:有些人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不夠樂觀,不少企業也感覺經營壓力很大,似乎整體經濟遭受到很大挑戰。
但我不這麼認為,我常常講3句話:
第一句話,經濟不是在下行,而是在醞釀新的增長。這些年來,中國在新經濟領域的增長很快,傳統經濟轉型、調整是應該的。
第二句話,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市場發生了變化。很多同事曾跟我說,在推廣“雲產品”時,大家都不知道“雲”是什麼,所以他們推斷“雲產品”沒有市場。
我說不是沒有市場,是市場發生了變化。我們應該去告訴客戶,“雲”的價值是什麼,它怎麼幫助公司降低成本、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第三句話,偉大的公司總是孕育在大變局中。沒有變局,就沒有超越。人與人的差距是在變局中拉大的,企業與企業的差距也是在變局中發生的。在變局之中,中國經濟正在醞釀新的成長,數字經濟將成為主力軍。中國企業應該順勢而為。
每當遇到變化的時候,我都感到很興奮。因為我心裡很高興,有機會再為這個世界奉獻一次。雖然我的頭髮白了、年齡也大了,但是我的激情不減,相反還更有智慧和力量。
所以無論是90後還是00後,甚至是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遇到變局,大家不要感到不適,要興奮,要充分地把自己心中的寶藏激發出來。
問:有一種說法是,“所有的經濟都是數字經濟,所有的企業也會成為數字化企業”。數字經濟在未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作為這個行業的前沿從業者,你是怎麼看這個行業、產業裡的變化的?
徐少春:我常常會講“4個鉅變”。第一個是技術鉅變。我從事這個行業差不多30年了,看到計算機軟體、高科技行業裡的技術日新月異,但我還從來沒有看過,像最近這3-5年來許多新技術在這個時點上集中爆發,比如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等。
這是我們這個行業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當新技術集中爆發後,就會使得我們解決某個重大問題的時間得以縮短,因此就能迅速產生一個爆發式的效應。
第二,技術鉅變導致消費鉅變。我們國家的90後、00後大概有3.4億人,佔總人口的25%。他們的很多個性化消費行為,你想象不到。比如喝杯茶,裡頭要加點牛奶,再弄出點泡沫,感覺很特殊,年輕人就喜歡這些東西。各種各樣的消費行為就推動了消費行業的大變局。
第三個鉅變是產業鉅變。消費鉅變又拉動了產業鉅變。我們可以看到,比如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當你在駕駛一輛新能源汽車時,座位上的幾百個感測器就把你的駕駛行為、駕駛偏好給抓下來了,傳到後臺由演算法工程師進行調整,讓你不斷享受到不一樣的出行體驗。因此很多人就喜歡購買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也就崛起了,產業結構也就改變了。
最後一個就是管理鉅變。網際網路浪潮就像大海的波濤洶湧一樣,湧到我們每家企業的內部,湧到我們管理者、領導者的腳下,這時我們就得改變過往的很多管理行為、甚至是管理結構了。
我常常講,管理進入了一個什麼時代呢?3.0的時代,或者說網際網路進入了以管理為主題的3.0時代。
1.0時代的關鍵詞是連結,2000年初,你可以看到許多企業把它的產品、服務目錄上網,讓大家可以訪問;2.0時代就是交易,大概2008年左右,像阿里巴巴搭建了一個電商平臺,讓商家、買家可以在這裡進行交易,淘寶、電商崛起。
3.0時代的關鍵詞就是管理。過去4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企業的發展部分得益於許多有利的外部條件,我們憑藉著自己的勤勞發展得很好。但是未來20年、30年、40年要靠什麼呢?靠管理。
只有極大地排程企業員工的積極性,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釋放他們的激情,我們才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只有管理的創新,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個人和一個群體的積極性,它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
在這種背景下,企業的管理系統也相應地要發生變化:過去是ERP(企業資源計劃),現在我們講EBC(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即企業業務能力)。我在11月27日“2021全球創見者大會”上的演講主題就叫《用EBC,向管理要效益》,就是企業的數字戰鬥力。
問:這也相當於,過去那種單純吃人口紅利、流量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憑“真本事”的時候到了。你提到“向管理要效益”,但這對一些企業而言意味著轉型,而數字化轉型其實已經說了很多年了,似乎“雷聲大,雨點小”,真正完成轉型的企業並不多。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到底是什麼?
徐少春:每個企業家其實都認識到,數字化轉型不是你願不願意、不是你要不要的問題了,而是你沒得選擇,必須要進行數字化轉型。
一個企業的轉型,我常常用金字塔模型來描述。最底層是運營轉型,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端到端流程的改變;然後是產品和服務的轉型;再上面是商業模式,或者說戰略轉型;頂層是文化的轉型。
最難的正是管理和文化的轉型。為什麼很多企業不能轉型成功?根本原因就是企業領導者不能“放下過去”,心中裝滿過時的經驗而不自知,甚至津津樂道,結果給企業帶來戰略盲點,既看不到戰略轉型的方向,又找不到轉型的突破口。
我常常提到一個公式:Capability(企業業務能力)=Mindset(思維模式)×Technology(數字化技術)×Practice(企業實踐)。在這其中,每個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因子,尤其是思維模式。
真正“卡脖子”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的思維模式;卡我們脖子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
問:但要想讓一個人在還能靠過去成功的經驗、思維模式“餬口”時,就去顛覆它,聽起來還是挺反人性的。
徐少春:王石有一句話,我非常贊成。他說,“你現在沒有變強,是因為你很舒服”。人的本性就是想要舒適,想吃好的、穿好的,最好一覺睡到自然醒。
但我們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總有一些人要去“革命”,去為別人的幸福讓自己痛苦。最大的痛點就在於與傳統習慣作鬥爭,一個人的傳統習慣是多麼頑固,頑固到以至於你要改變它,必須站在他面前,大喊一聲還不行,要天天去影響他、不停地衝擊他。
所以我們一定要讓自己不舒服,不僅需要歸零,更需要去重構、顛覆一些傳統觀念。歸根結底就在企業文化、企業家和員工的心智模式,有時候我們之所以不願意改變,是因為我們看到它要顛覆原來的很多事情,所以感到恐懼、害怕。一旦心智上沒有改變過來,數字化轉型就會比較難。
過去,我們已經習慣一種思維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以自我為中心”,天生以為我們的工作方式就是這樣,天生以為公司領導說的就是對的,天生以為產品就該是這樣一種模式。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跟員工一塊研究某款產品的報價,有些人認為報價就該這樣。我說:錯!應該聽客戶的聲音。
回想剛創業時,我是自己騎摩托車上門給客戶提供服務。他們直接打電話給我:老徐,這個產品有問題了。你就得趕快過去。客戶說,一個朋友要買軟體,老徐你趕快過來。我以前天天聽到的就是客戶的聲音。
20多年下來,像我自己還有更多的人,跟客戶離得遠了,我們更多聽到的客戶反饋來自內部人的彙報。
我想,如果我們每位員工不是以他坐的位置為中心,不是屁股決定腦袋,而是真正做到從社會、行業以及董事長的視角來看整個公司,我相信就能做到人人是CEO,就能打破束縛。
所以金蝶過去幾年,我就是砸呀,每年要砸一樣東西。
02、“砸出一個新世界”
問:聽起來跟海爾一樣,一個“砸”字聲名遠揚。你一直也以“創新者”的面目示人,為什麼非得這麼折騰、不停地“砸”?
徐少春:為了轉型,我採取了很多比較劇烈的變革行動,經常拿一個“雷神錘”砸了很多東西。
第一次“砸”,2014年5月4日,我特別選在青年節。我覺得青年就代表一種熱忱,勇於改變和顛覆。
當時,我把自己的膝上型電腦砸了,憑手機移動辦公。我還在朋友圈裡發了條微信:5月4號後,我就憑手機工作了。我是凌晨1點33分發的,馬化騰在1點35分回應說,他基本上兩三年前就這樣了。
後來,我就對員工說,同志們必須要加油啊,移動化辦公不是什麼新鮮事啊,人家馬化騰兩三年前已經開始了。
第二次“砸”,2014年8月,我和客戶一起掄起大錘砸掉伺服器,金蝶就由企業管理軟體向雲服務轉型。
第三次“砸”,2017年,我們把ERP也砸了,這是砸得最狠的一次。砸掉ERP不僅僅是砸掉一個產品,而是意味著砸掉自己從事的事業。當時銷售人員問我,砸掉後我們賣什麼?我說:沒有退路,就不能再賣ERP這樣落後的軟體了,我們要賣“雲”,要去研發新的“雲朵”。
後來,金蝶雲就有一款款產品出來——金蝶雲·星空、金蝶雲·蒼穹、金蝶雲·星辰,等等。我們的雲是一朵朵砸出來的。
過去幾年間,金蝶雲的雲收入佔比從2017年的24.7%上升到66.1%,可以說取得階段性成功。
我想這是一個化壓力為動力的過程。“砸”其實是我們對市場做出的反應:向客戶是一種承諾;向同行是一種宣誓和引領;向內部員工是告訴大家,我們沒有退路了、已經通通“砸”掉了。
大破才能大立。你有多大的勇氣,就能獲得多大的回報。我想,人就是要有捨我其誰的精神和勇氣。
問:但好像早在2011年,金蝶就已經開始進行“雲轉型”了。當時你是怎麼做出這個判斷的?
徐少春:你問得很好。因為在2011年時,金蝶的員工人數已經上萬了,但我們還是一種license、使用許可式的產品和思路,叫“安裝在客戶本地的”。
那時候也差不多創業20年了,我預感到很多新技術將要來臨,比如當時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開始出現,等等。我感受到了,它們會對我們的行業產生影響。
我當時到一線訪問客戶時,他們會跟我說:你看,我最近看到一個軟體,它做得很好,你們能不能把你們的軟體改變一下。諸如此類的。
這就讓我的內心產生一種衝動:我預感到雲計算的浪潮即將來臨,而我們的人數已經超過1萬人,如果還是按原來的模式發展,將來會很困難。
2012年,我就說,我們要改變,一定要往移動網際網路、往雲的方向轉型,儘管當時很少人知道什麼是“雲”。
我就鼓勵我的員工,1/3的員工去創業,我把某一款軟體開放給他們,讓他們去銷售、經銷、代理;另一部分員工就到客戶那裡去;留下的就探索新產品、新技術。將近1.2萬名員工的一家公司,在不到1年時間裡變成8000人。
這是多大的一個改變啊。所以2012年有一天,我回到家,夜深人靜,我一個人在那思考,這麼多的抱怨,這麼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什麼力量能支援我繼續往前進。
突然間,我的內心深處升起3個堅持:堅持信念、堅持信任、堅持行動。
問:怎麼說?
徐少春:首先是“堅持信念”。我當時的信念是,我在這個行業已經創業20多年了,看到客戶的需求是如此急迫,以及新技術不斷地湧現到我們的行業中。我就堅信軟體行業一定是潛力無窮的。我常常在公司裡講,金蝶所做的是一個永恆的行業,只要地球上還有企業存在,就會有我們發光發熱的地方。
其次是“堅持信任”。在一家企業裡,同事與同事之間是不是能達到上下同欲,是不是真的能產生一種很緊密的信任關係,只要有,就會有力量。歷經艱難後,金蝶有一支高度凝聚、高度信任的團隊,我不再迷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而是更信任一起奮鬥的兄弟姐妹。
接著就是“堅持行動”。不要彷徨了、不要痛苦了,立馬行動。這3個堅持讓我內心一下子充滿力量,第二天我就跟同事們分享了,後來我也沒要求他們講“3個堅持”,但結果是“3個堅持”不約而同地成了大家的共識。
03、500強的新選擇
問:轉型成功後,金蝶最近一直在倡導“數字戰鬥力”,但聽起來稍微有點抽象?該怎麼來理解?
徐少春:我先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在2020年全球遭受疫情重創下,中國成為抗疫最成功的國家?因為快速控制疫情的背後,我們透過一個健康碼實現所有資料的互通。
為什麼TikTok能夠成為全球爆火的現象級APP?3年前,TikTok進入美國,現在美國使用者達到1億多,全球總下載量超過20億次。因為它採用精準推薦演算法,讓人長時間沉浸其中。
為什麼特斯拉能夠成為全球車企的新霸主?因為它所記錄的大資料在推動著駕駛體驗的改善,不止賣車,還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這是一個數據科技制勝的時代:誰善用資料科技力,誰就將搶佔商業競爭的制高點。
所以這也是一個重構數字戰鬥力的時代。調查諮詢機構埃森哲的一份分析報告提出,企業的每一次轉型,都會推動商業進化、增加商業價值,但如果採用新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就會帶來更高的商業價值。在這兩者之間,有一個“禁錮價值缺口”,這個缺口代表著每家企業隱藏的、不斷強化的顛覆力量。
如果用一句話來定義企業的數字戰鬥力,就是每家企業都蘊藏著一種未被發現的、隱藏的能量或者力量。
所以我們認為,數字戰鬥力就是透過數字化轉型,在企業的每個價值鏈和場景中,收集、儲存、處理、分析和轉換資料,把企業隱藏的或被低估的潛能激發出來,這將為企業帶來額外的力量和競爭優勢。
問:對企業來說,具體該怎麼把這種“數字戰鬥力”給它激發出來?
徐少春:在技術鉅變、消費鉅變、產業鉅變、管理鉅變的背景下,企業的管理模式也正在發生改變,過去強調按計劃來做管理,現在更看重企業業務能力。
所以對應到企業管理軟體、對應到激發數字戰鬥力的具體解決方案,就是從ERP(企業資源計劃)升級到EBC(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即企業業務能力)。
我先講一下它的來龍去脈。2019年,國際諮詢公司Gartner正式提出“EBC”,我們和它一拍即合,連續兩年聯合釋出《EBC白皮書》。早在2017年,金蝶就在公開場合宣佈要“砸掉”並進行重新定義ERP,在2019 Gartner提出EBC之前,金蝶就一直在找一個合適的詞,用於重新定義ERP,2019年,國際諮詢公司Gartner正式提出了EBC(企業業務能力,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重新定義了企業數字化的方向和範圍。雙方一拍即合,連續兩年聯合釋出了兩份EBC白皮書。
在EBC的發展過程中,Gartner又提出構成可組裝EBC的更小顆粒PBC(Packaged Business Capability,可打包的業務能力),與金蝶已經倡導多年的企業級雲原生和KDDM(動態領域模型)技術再次不謀而合。
這該怎麼理解呢?一個企業的業務場景可以由一個或若干個PBC組成,一個個的業務場景可以變成類似於樂高的一個個“積木”,比如財務,可以由預算、資金、成本等元件組成;再比如人力資源,可以由招聘、選拔、晉升等元件組成。
所以,“EBC”就是視外界的變化和企業內部的具體需要,將一個個不同的PBC“積木”進行不同的組裝,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組合的數字戰鬥力,讓一家企業變得更有韌性、更加柔性。
這樣一來,無論外界環境有多不確定,企業都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據Gartner預測,到2023年,採用“業務可組裝”方法的企業將比競爭對手的業務創新速度快80%。“可組裝(Composable)”將成為必不可少的企業特性。
問:金蝶還把“EBC”分成五大平臺?為什麼?
徐少春:是的,EBC包含五大部分:客戶體驗平臺、物聯網平臺、資訊平臺、生態平臺、大資料平臺。
每家企業都將成為一個大資料企業:
1. 客戶體驗平臺,將全鏈路、全場景連結服務於客戶。比如VIVO有1.1萬家渠道和門店,透過金蝶提供的一個全渠道營銷平臺,使它的店鋪效率提升了70%,庫存週轉率提升近兩倍;
2. 生態系統平臺,展現的是一種連結和賦能夥伴的戰鬥力。溫氏連結了200多家合作伙伴以及5萬養殖戶,形成一個巨大的生態平臺;
3. 物聯網平臺,反映的是連結和管理萬物的戰鬥力。我們幫助中車株機構建了一個物聯網平臺,連結上萬種物料,把200多個工位連結在一起,透過我們的支援,中車株機的服務工單處理效率、準時完工率提高至96%,因器械造成的產品質量下降也可以降低30%,企業得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完成交付;
4. 資訊系統平臺,展現的是連結和賦能員工的戰鬥力。在去年抗疫期間,九州通用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把所有捐贈的物資整理得井井有條。它採用我們提供的移動網際網路平臺,連結了3萬名九州通員工;
5. 資料分析平臺,展現的是資料驅動業務的戰鬥力。幸福西餅把上千家的蛋糕店開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社群裡面,形成了一個數據分析平臺,每天4萬筆訂單可以做到2小時送達。
問:華為也已經和你們合作了。
徐少春:是的,華為全球人力資源專案一期已正式上線,金蝶與華為將持續推進,共建面向未來的數字戰鬥力,結合華為HR實踐,金蝶將在明年隆重推出金蝶雲·星瀚HR。此外,去年新冠剛暴發時,我們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華海通訊(原“華為海洋”)由於受到美國打壓,用了10多年的像Oracle這樣的國外系統,不能再繼續使用了,需要用本土系統。
市場給了我們這個機會,透過投標,我們最終中標了。我們用了68天時間,把華海花費10多年建成的184個國外系統給全面替代了,覆蓋華海的LTC、PTP、ITR、IPF四大核心業務流程以及全業務場景,讓它的管理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能更快速地響應全球市場的需求;我們還有幸中標了華為的全球人力資源專案。
如果說在10年前或更早的時候,我們很多中國企業還沒這個能力跟國外抗衡。但現在我們有這個條件了。
就拿中國軟體行業來說,我們應該算走過了一條跟隨、學習到超越、再到引領的一個歷程。在某些領域,我們正在或已經超越國外了,開始擁有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技術。
問:還有哪些大型企業、500強用了你們的軟體?
徐少春:除了華為、中車株機外,金蝶還服務了400多家大型企業,在大型企業市場完全具備了國產化替代的能力;另外,3萬多家中型企業也正在藉助EBC重構數字戰鬥力。
金蝶現在還與中軟國際、招商局、美團、統信、航天資訊、三六零、容聯、信宸資本等央國企、科技公司,以及多家知名IT資訊化企業、軟體廠商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從去年到現在,據我們初步統計,已經完成44家大型企業的國產化替代,把國外的ERP系統替換成金蝶的EBC系統,金蝶雲正在成為EBC中國企業市場落地的最佳實踐;我們發現中國的大企業,對金蝶這樣的本土廠商越來越有信心。
而且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中國大企業的五大數字化平臺成熟度均未達到50%的水平,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空間還非常大。
所以中國500強的新選擇是什麼呢?那就是“用數字戰鬥力,向管理要效益”。如果哪家企業能夠極大地把自己的資料、把自己的數字化變成一種戰鬥力,我相信它的高質量發展將得到保障。
我們看上面蛇口工業區當年的這張圖片。40多年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影響了每家企業。每個中國企業都應該重視時間、重視效率。
但我想,現在和未來,我要倡導這樣一句話——“資料就是金錢,體驗就是生命”。每家企業都是一個大資料企業,每家企業必須構建一個EBC平臺,這裡面的核心就是大資料。
另外一句話“體驗就是生命”,在金蝶這幾年的轉型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客戶的每一次體驗就是企業的每一次生命。我從2018年開啟個人公眾號“徐少春個人號”,每天可以收到上千封客戶來信,包括一些抱怨和意見。客戶的每次聲音都是對我們的鞭策。
我們在端到端的流程裡,如果把每一個基礎點的體驗做好,讓數字化、讓EBC、讓每一次體驗都變成是一次次有效的連結或者價值的連結,再或者愉悅的體驗,那麼,每一家企業就會顯著增強戰鬥力。
我們一定要時刻記住彼得·德魯克所說的:
“大變局時代,企業最大的危險不是變化本身,而是採用昨天的邏輯去應對變化。”
04、讓中國軟體在全球崛起
問:創業20多年,您覺得中國管理模式的核心、數字化轉型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徐少春:我記得成思危老先生講過一句話,“照搬國外的管理模式難以搞好中國企業”。我創業20多年,以前一直在學微軟、學IBM,最後發現你學的只是人家的一個“術”。
我想分享一個“心-道-德-事”四部曲。我們要想透過管理重構企業數字戰鬥力,除了技術、除了對標外,最根本的其實是進行思維模式的轉型。
所謂數字化轉型,其實就是“事”。但如果只在“事”上用功,收效甚微。
如果我們表現出更大的智慧、胸懷和能量,在“德”上用功,就收效頗豐。而這需要企業家有新的格局。
比“德”更有效的,是在“道”上用功。什麼是道呢?“道可道,非常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很簡單,其實就是我們心中的良知。企業成長的過程,就是企業家和團隊共同求道的過程,就是內心尋找光明的過程;企業的轉型就像登山,越往上走越艱難,但越往上越要提升境界。
而最終的捷徑,就是跳躍道、德、事,直接在我們的“心”上用功。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工作的時候,看似他是在做事,其實是在用心。
心是萬事萬物的源泉,只要我們內心有這個起心動念,就會去做這件事情。如果我們每時每刻、每一個動念,都是圍繞客戶、圍繞他人,不斷地明心和淨心,就能找到最好的數字化的美好願景。
“淨心”就是淨化我們的心靈,不斷地反省,反省為什麼在過去的轉型中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為什麼採用了某個技術還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等等。
“明心”就是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我們心中有無盡的寶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相信行為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信種下因一定能收穫果。
所以數字戰鬥力不是來自外界,而是源自我們內心。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轉型就是轉心,轉心就是成長。
如果一個企業的數字化領導者能夠實時地、每時每刻地,激發我們內心的力量,就能感染團隊、感染全體員工,就能形成使命、哲學、戰略和技術。
問:張瑞敏說過一句話,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在日新月異的浪潮面前,企業家都是很焦慮的,生怕“被拍死在沙灘上”。你創業20多年了,應該什麼風浪都見過,如今還會有焦慮的時候嗎?
徐少春:我非常同意張瑞敏的這句話。任何企業不一定是長勝將軍,只要你抓住時代的潮流、趨勢,就能夠成功。
企業家就是焦慮的。但對待焦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過去我對待焦慮的態度,就是更焦慮,停留在自己思維的侷限裡頭,所以你看我頭髮都白了。
經過前幾年的調整和變革後,現在我有一顆平常心來應對焦慮,就像我辦公室中星雲大師的題字:“心閒”“無我”。
問:您當初創立金蝶的“起心動念”是什麼?在您眼中,現在的金蝶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徐少春:30年前我是一名“碼農”,用找老丈人借來的5000元,組裝了一臺286電腦,開始編寫人生的第一個軟體——金蝶。
當時我給公司取名“愛普”,反過來就是“普愛”,就是“讓愛普灑人間”。當時我只是希望開發出一個財務軟體,把財務人員從記賬、做賬的苦海中解脫出來,這是我的初心。
後來創立金蝶不久,我提出“五子登科”(金子、票子、房子、車子、女子)的概念,希望員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讓員工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紅利。
但我其實還有一個抱負,就是讓中國管理軟體在全球崛起、讓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所以在我眼中,金蝶不僅是一家技術公司,更是一傢俱有人文精神的公司、一家有偉大抱負的公司。
問:回過頭來看這幾十年的創業,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徐少春:我常說,這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一個風雨無阻的時代、一個風雨同舟的時代、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改革開放40年,點燃了無數中國人的夢想。“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和軟弱者”,我們唯有無所待而興起,與祖國同頻共振,去幹一番偉大的事業,才能不負這個千年一遇的偉大時代。
問:一步步走過,你對商業有什麼更深的理解嗎?商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徐少春:儘管這幾十年間經歷了許多變化,但我認為商業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到底什麼是商業的本質?我想,從商業開始的第一天起,商業的本質就推進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商業唯一的目的就是創造最大的價值,給這個世界提供更多的美好。
我們是一群創見者,是一群具有創造性見解和開拓精神的人;我們喜歡解決問題,也樂於回饋他人;我們擁抱變化,無懼挑戰;我們享受分享的快樂,在成就他人中獲得成長。
因為相信,所以創見,我們正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世界,正在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一切的快樂,都是創造的快樂。這就是商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