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門捷列夫做夢都沒有想到,100多年前,夢出來的元素週期表,竟然在2021年讓這麼多人實現了一夜暴富,真的實現了穿金戴銀。
2021年的大宗商品市場可謂來勢洶洶,但後勁稍顯不足。其中,因為年底的全球能源危機,天然氣有望成為今年的大宗之王,漲幅超過100%。星空財富團隊從年初開始,就密切關注重要原材料的動態,從鋰電池的鋰、鈷、鎳,到汽車輕量化的鋁、鎂,到光伏的矽,再到節能電機的稀土,我們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投資大師霍華德的《週期》中,有句話筆者一直很喜歡:
如此覆盤每個週期過程,目的是要讓大家弄清楚三點:過去引發每個事件的原因是什麼,現在發生的事件對整個週期過程有什麼意義,現在發生的事件如何影響後續事件。
在2021年逐漸接近尾聲之際,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今年的大宗商品市場,也全景展望一下明年,是牛氣中天還是惡熊食牛。
一、各有各的漲法,各有各的故事
今年的大宗商品較為完美地演繹了過山車的行情,整體的價格在9月中旬達到近五年的歷史高位,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漲得快,跌的也快。
下面,我們就分行業跟大家盤點一下,每種大宗商品的起起伏伏。
1// 鋰電池的心臟:鎳、鈷、鋰、磷
鎳,作為三元鋰電池中提高能量密度、降低電池成本的重要元素,這兩年一下成為了香餑餑。往下游看,新能源汽車成為其最大的需求增長點。但供給端,印尼和澳大利亞因其巨大的儲量正卡著我們的脖子。短期來看,鎳礦短缺危機仍泛餘波。長期來看,產能釋放+三元和磷酸鐵鋰電池技術之爭+鎳回收技術,三者疊加讓遠期的鎳礦供應有了一定保障。
鈷,今年價格一飛沖天,從年初的32000美元/噸到突破6萬美元/噸的大關。鈷價飛漲的情形下,三大鈷企業的淨利潤增幅都超過了100%。但是,始終有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懸在鈷玩家的頭上,那就是無鈷化,高鎳低鈷成了三元電池發展的趨勢。未來無鈷產品是否真的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還需進一步在商業化量產後觀察。
鋰,更是不用多說,供不應求的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經歷過短暫的休整後,整體來說一路上揚,目前已經超過了18萬元/噸,真的是沒鋰寸步難行。在供給端,我國雖然佔全球鋰鹽深加工產能的近70%,但在資源端卻有明顯的短板。世界上的優質鋰資源,主要集中於西澳礦山、南美鹽湖,而我國鋰原料產量僅佔全球的24%。巨大的反差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國鋰資源高度依賴進口。所以未來,鋰作為白色石油,會繼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磷,磷化工企業三季度業績暴漲,主要是需求端帶動的,而且是電池級磷化工產品。應用到鋰電池上主要是兩種,即正極材料磷酸鐵鋰和電解液主要材料六氟磷酸鋰。第一種,先用磷礦生產磷酸,再生產出磷酸鐵;第二種,先用磷生產磷酸一銨,再生產出磷酸鐵。以磷酸鐵鋰為例,價格已經從年初的不到4萬元/噸,上漲到目前的9萬元/噸。儘管漲勢一片大好,我們仍然磷化工潑盆涼水。因為磷酸鐵鋰的需求2025年才200萬噸出頭,對應1480億元市場空間。對應磷的需求是100多萬噸,目前磷化工4~8倍漲幅的確過度了。
2// 銅、鋁、鎂,新能源的希望
銅,去年4月起,銅價一路飆升,我們深度分析了紫金礦業這家公司。它的業績從去年同期的42%,漲到了65%。銅憑藉20%的營收,貢獻了52%的利潤。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紫金在全球12個國家,國內14省,擁有30多個在產礦山專案。單就銅礦而言,手握全球第四大銅礦(卡莫阿銅礦),銅資源總儲量高達6202萬噸。第二,佈局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開採為主,加工為輔。所以,總結一句話,在資源型企業中,掌握資源,才是王道。
鋁,近一年來,鋁價不斷上揚,已突破21000元/噸,不僅相較於去年二季度11,000元/噸的低價漲幅接近翻倍,而且還創下了近13年來的新高。但是,隨著全國能耗雙控和限電限產的實施,雖然鋁價還在上漲,但是電解鋁企業股價直線走低。而且全國電解鋁企業的產能利用率,目前維持在90%以上,產能接近天花板。未來,鋁價仍有上升的空間。
鎂,鎂價在一年內的漲幅更是接近翻倍,甚至還創出了歷史新高度。需求是一切生意的出發點。金屬鎂(原鎂)很少會被直接使用,其主要用途是製造合金,而鎂合金就是鎂最具亮點的下游需求。鎂合金的下游需求主要包括汽車、消費電子、航空航天,三者的佔比是7:2:1。鎂之所以也能分到新能源的蛋糕,原因是鎂合金將助力車輛的輕量化。我們認為,未來,需求不斷提升+新增供給有限,鎂價的漲勢,是有持續性的。
3// 鎢、銻、銦,小金屬產量不大,價格也能飛
鎢,近年來,贛州鎢業協會和國內主要鎢業公司,上調了鎢產品的價格。實際上,當前的漲價是2020年11月下旬以來,大型鎢企漲價的延續。我國的鎢儲量豐富,佔世界第一。我國2019年鎢產量7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超8成。因為鎢在武器中發揮的作用。但是,相對於其他有色金屬,鎢的交易是缺乏流動性的。
銻,很好的阻燃劑。預計到2025年、2030年,我國銻的需求將分別達到7.86萬噸、17.62萬噸,對應的年複合增速為5.2%、3.6%。銻的需求會隨著宏觀經濟一同增長,但問題是,這種增長模式,缺乏亮點和爆發力。而這也意味著,供給才是行情的決定性因素。
銦,銦價在今年8月時,突破去年9月的階段性高點1460元/kg,並創下了1620元/kg的三年新高。銦具有很好的光滲透性、導電性,其最重要的應用,是用來合成氧化銦錫,而後者是導電玻璃的重要原材料。銦的供給,我國一直維持300噸左右的產量,大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0%。未來,銦的市場也存在著一些短板,比如市場規模有限等等。
4// 稀土,我國儲量最大,飛的有理有據
稀土元素,又被稱為工業維生素。應用端,上到航空航天,下到新能源汽車,都能見到稀土元素。稀土下游需求最大的是永磁材料,2020年全球佔比近30%。而永磁材料中效能最優異的就是釹鐵硼,被稱為磁王,作為高效節能電機的核心材料,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風電、智慧製造等行業。釹鐵硼的大爆發,我們可以進一步向上游追溯,其原材料氧化鐠釹也一下子走到了鎂光燈下。今年,氧化鐠釹從2020年的24萬元/噸左右,至今已飈至70萬元/噸的水平,創下了10年來新高。
二、先揚後抑,今年的主基調
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我們看看大宗商品整體漲跌背後的邏輯。
市場價格得漲跌往往是多因素綜合造成的,但本質上都離不開供需錯配。今年年初,因為全球疫情總體得到控制,經濟開始持續復甦,全球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反映經濟態勢)處於持續擴張的勢頭,這推動我國的出口需求旺盛(兩者高度相關)。同時,漂亮國總統拜登1.9 萬億美元的紓困法案成為新一輪的刺激政策,但也增加了通脹的預期。
所以,大宗商品就在需求持續復甦和強烈的通脹預期下,坐上了火箭,一發而不可收拾。
如果說上半年的大宗商品上漲靠的是需求,那麼9月底前的第二波上漲,供給絕對逃脫不了干係。
先看國內。在廟堂釋出了能耗雙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完成情況晴雨表後,紅燈的省份終於坐不住了,拉閘限電,關燈吃麵,成為了常態。比如用電大戶電解鋁玩家(這裡就不點名了),業績因此受到極大影響。因供給不足,鋁價持續起飛。
此外,為了偉大雙碳目標的實現,各行各業都開始了綠色轉型,鋼鐵行業作為製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必須首當其中。7月開始,全國都開始壓降鋼材產量,這也讓鋼材迎來了今年第二波行情(但鋼材需求下降可苦了上游的鐵礦石的玩家們)。
再看國際。今年下半年開始的能源危機估計未來都能寫進教科書了。在這場能源的壓力測試下,新能源的缺點暴露無遺,最終還得靠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作為壓艙石。危機下,以動力煤為代表的碳元素開始緊缺,導致其價格連創新高。當然了,筆者也相信有不少人也再惡意炒作動力煤。要不是發哥及時下場干預,電廠能不能挺過寒冬,都不好說。
需求的旺盛,疊加供給的壓制,是九月前大宗商品突突上漲的原動力。
時間再往後,隨著國內煤炭保供力度的加大,以及俄羅斯宣佈加大對歐洲天然氣的供應等事件,能源危機出現了一定的緩解,上游產能開始釋放。同時,國內經濟在年中見頂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疊加消費復甦乏力,大宗商品開始急劇回撥。下游房地產行業整體遇冷就是最好的證明。
聊到這,筆者帶你把2021年大宗商品的起起伏伏都帶你梳理了一遍,是不是覺得思路更加清晰了呢?
三、2022年的大宗商品整體下行,綠色引領結構性機會
整體而言,展望2022年,大宗商品或許會延續今年尾聲的行情,價格面臨回落的壓力。
但是,大宗商品種類繁多,不能一概而論。在未來全球綠色轉型的背景下,筆者最看好的細分領域還是:有色金屬。
上面我們也提到了,雙碳目標(30年碳達峰、60年碳中和)是個長遠的目標,關於新能源方面的投資,只能說今年開了一個好頭。未來,相關領域(比如新能源車、海上領域)必將成為各行各業的主要增長點。同時,結合供給端冶煉產能投資放緩(比如銅、鋁)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鋁、銅、鎳可能成為有色金屬價格上漲的三駕馬車。
三駕馬車未來的增長邏輯,我們已經在往期的文章中進行過深入研究,有興趣可以自行閱讀。
除了有色金屬,筆者對黑色金屬和能源商品的價格,都表示焦慮。比如鐵礦石的邏輯是,長期鋼材的限產政策會抑制鐵礦全球總需求。同時,全球鐵礦擴儲週期並沒有完全結束,這加劇鐵礦持續過剩現象。筆者梳理了下各機構對鐵礦石價格的預測,80-100美元/噸是合理的堅戈區間。再比如煤炭,在廟堂強力的煤炭保供政策下,筆者認為煤炭的危機時刻已過。未來綠色能源大背景下,煤炭也會一步一步地緩慢退出舞臺。
四、小結
回顧2021年的大宗商品,經濟復甦、雙碳、能耗雙控、能源危機,需求不振等,是價格先揚後抑的主要推手。
面對錯綜複雜的宏觀環境及快速變化的產業態勢,2022年的大宗商品該如何演繹呢?
筆者認為,2022年的大宗商品,在需求增長漸弱,供給缺口收窄的背景下,價格中樞下行,或許是大勢所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投資機會。綠色轉型的背景下,產能擴張慢、需求旺盛的大宗商品,仍存在結構性機會。
最後,送各位一句巴菲特老爺子的名言:
我覺得預測會發生比較簡單,但預測何時發生會比較困難。
與其預測,不如想好如何應對。因此,沒等到月底我們講究準備了這篇分析。螢幕前的你打算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漲價?歡迎留言在評論區。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