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爺,我爺彩雲找到了,是英勇犧牲的烈士!您九泉之下終於可以安心了!”李彩雲烈士的孫子李樅在自家祖墳前上了幾炷香,心裡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李彩雲烈士無後,家裡就把李彩雲的侄子,也就是李樅的父親過繼給了他。對於李樅來說,李彩雲就像自己的親爺爺一樣。
李彩雲出生於甘肅臨洮縣城關鎮,家裡弟兄三個,他排老二。李彩雲從小聰明伶俐,在教育普及率不高的那個年代裡,並不富裕的家裡還是支援他去上學。李彩雲也很爭氣,在學校裡常常名列前茅,“我家裡人常說,我爺彩雲學習好得很。”談及這段往事,李樅一臉驕傲。
1926年,成績優異的李彩雲進入了甘肅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李彩雲深知國家處於危難之際,一心想要參軍報國。於是在北伐時期,他毅然報名參軍,進入了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騎兵隊學習,畢業後即投身北伐戰爭,曾任排長、副連長。參軍以後,李彩雲隨軍四處征戰,家裡人就與他失去了聯絡。
年輕的李彩雲英勇無畏,身先士卒,曾參加過董振堂領導的“寧都起義”、水口戰役等,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4年,李彩雲隨軍經過家鄉臨洮,但是縣城並沒有被攻破。“我們家人都在臨洮,明明離得那麼近,卻見不了面。”李樅說。戰火紛飛的年代,即使近在咫尺,也好似天涯相隔。
後來李彩雲被任命為甘肅省抗日救國軍第二路軍司令員兼甘肅獨立師師長,受命在岷縣、渭源、臨洮等地開展擴紅工作。在渭源縣的時候,李彩雲遇到了家鄉的朋友。故人相見,分外親切,“我彩雲爺拜託那個家鄉朋友捎了口信回來,說待到革命成功之後一定回家。”李樅說,“我太爺收到口信高興壞了,一直在盼革命成功的那一天兒子能回家。”
然而,老人家這一盼,就是一生。
1949年新中國成立,李家人沒有盼回李彩雲。李彩雲的父親年紀漸老,思兒親切的他給朱德總司令寫了信,詢問兒子的下落。很快,朱德的秘書回了信,信中說,現在全國還沒有完全解放,等革命成功了,彩雲一定回去的。
他不知道的是,早在1937年6月,李彩雲就已經在祁連山犧牲了。“老人家一直到去世,還在唸叨著彩雲爺爺的名字,最後帶著遺憾走了。”
直到1985年的時候,甘肅省委黨史辦的同志來到李樅的家,告知了他們李彩雲烈士犧牲的訊息。
1992年5月初,李先念主席親自作了批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國家民政部追認李彩雲為革命烈士,並向李彩雲的親屬頒發了《革命烈士通知書》和《革命烈士證書》。收到烈士證書的時候,李樅的家人們奔走相告,“我們馬上去祖墳上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太爺,他老人家在天之靈終於可以安息了!”
當地的烈士陵園給李彩雲立了墓碑,還專門設了“李彩雲烈士紀念亭”。每逢清明,李樅和家人都會前去祭拜。
李彩雲犧牲後,永昌戰役紀念館收錄了他的資訊,並與頭條尋人“尋找烈士後人”專案合作,期望找到他的親人。
2021年10月8日,頭條尋人釋出尋找李彩雲烈士親人的文章,並利用精準的地理彈窗技術將文章推送到李彩雲烈士的老家武威縣。當地志願者看到文章後經過核對,很快幫忙找到了烈士的親人。在此之前,李家人並不知道李彩雲烈士的資訊在永昌戰役紀念館有收錄。收到這個訊息後,李樅和家人都很激動,“等疫情過去,我們家人會相約去祭掃!”李樅說。
李家人小心把烈士證明用相框裱起來,掛在了自家的客廳裡。“彩雲爺爺是我們家的驕傲,他的故事會在我們家流傳下去!”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專案,與永昌戰役紀念館合作“尋找烈士後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歡迎聯絡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83434440、010-83434485 ),將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資訊進行核實和後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