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元到35元,很多人直言,剪頭都要剪不起了。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商品漲價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是理髮店這一行的漲價,卻充滿了其他的“味道”……
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現有的“理髮店”相關企業,就已經將近115萬家。不僅如此,尤其是最近這些年,相關的註冊量更是“一漲再漲”。
以去年為例,註冊量就創下了近十年以來的最高值,高達18.5萬家。其中,光是前八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註冊了11.5萬家。
而在這些相關的理髮店省份中,廣東省更是“一騎絕塵”。憑藉著12.2萬家企業,遠超其他省份。另外,在城市的排名中,重慶、深圳以及成都,又是榜上的前三甲,企業數量都已超過2萬家。
人們好奇,理髮店這樣的型別,馬路上隨處可見。甚至和奶茶店有的一拼,既然如此,現在入場真的不會太遲了嗎?
看看一些相關領域的新聞,你就明白了。大家應該都記得杭州小吳吧,而當時他就在理髮店,被開出了4萬元的“天價”賬單。
在面對記者採訪時,小吳一直都是面露難色。雖然剪髮漲價是不爭的事實,十元一剪,可能只是路邊的露天小攤。但大多理髮店,35元以內還是可以剪一次的。40000元的價格,讓小吳一下子面露難色。
而小吳的案例,其實也變相解釋了,為何這麼多投資者,爭先恐後地湧入理髮市場。如今的理髮店,早已經“變味”了。
作為門店的主打專案,理髮反而在發展的過程中,變成了“副業”。如果店裡很忙,一位顧客需要簡單理個髮,往往得到的回答都是沒空。
因為對於商家而言,他們更喜歡接到的顧客,是做造型的。不僅如此,小吳被要求支付的4萬元訂單,也透露了一些理髮店的“新秘密”。
在進行理髮的過程中,小吳旁敲側擊地被店員,安排了理髮、修眉、髮際線等多項專案。最終,也就形成了一張高達4萬元的天價理髮單。
而現在很多理髮店,也是如此。在門店價格表上,更是貼出了這些專案。但是往往在提到價格的時候,都不明確註明。
店員簡單介紹後,糊弄兩句,消費者就很容易上當了。說意思意思給個20元的提髮際線,最終卻收了小吳6800元,還是折後價。
並且對於我們消費者而言,最常見的,還是當屬“強制辦卡”。什麼辦卡打折,往往都是理髮店的套路。
但其實就這樣的強制辦卡來講,早已經涉嫌強迫交易罪。如果下次再遇到,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而以上這些,還不是最“恐怖”的,就像電視劇《掃黑風暴》中一樣。一些女性在變美的過程中,因為錢不夠,而申請了美麗貸。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理髮店也有這樣的貸款行為。而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理髮貸款的500元,最終只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所以,理髮店的“套路”:不僅藏在隱藏專案上,還藏在辦卡上,甚至是貸款上。如今相關的企業註冊量在不斷上漲,有關部門們也在加大管理,目的很明確,便是避免出現更多的“杭州小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