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高冬麗
7月23日,“雙減”政策落地。對培訓機構而言,這一次真的是“狼來了”。
“限價”“限薪”“限廣告”,每一條都直擊教培人員的命門。就連想曲線救國的“一對一”家教也被叫停。幾乎是一夜之間,近萬億的k12教育(代指基礎教育)培訓市場塌了:裁員、停業、轉型,教培人員都人人自危,他們知道,曾經的輝煌不再已成定局。
(教培行業曾經熱得發燙 記者 沈翔 資料圖片)
賣房 還貸 教培行業這個夏天迎來寒冬
王偉(化名)怎麼也沒有想到,培訓機構的滅頂之災會來得如此之快。
2003年起,一直從事培訓行業的他加盟了北京的一家培訓機構。“我們主打英語和數學。”王偉說,最開始,他們也只有一個校區,隨著家長口碑傳播,生源越來越多,到去年,他們就擴到大到9個校區,3000名學生。
其實,不止是王偉,擴張成了不少培訓機構實力的象徵。據媒體報道,某知名品牌培訓機構,到2019年夏,已經在鄭州區域開設了79所直營校,校區覆蓋鄭州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管城區、惠濟區、鄭東新區、高新區、經開區、航空港區等9大行政區域,遍佈重點中小學和主要社群周邊。同樣,其他品牌也是競相爭奪地盤,在鄭州市內各區佈局校區。
時至今日,在鄭州,農業路文化路、花園路省科技館周邊、桐柏路凱旋門附近,依舊彙集著不少培訓機構。
教培行業人員也賺得盆滿缽滿。陳軍(化名)的一個朋友2006年從家教開始做,一直堅持到現在,買了5套房、兩輛賓士車。去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一年收入近150萬,僅一個暑假40天都賺了45萬。
李亮(化名)說,自己一個做培訓機構的朋友經常抱怨這個行業難做,但這個朋友卻兩三年就換一輛新車。
不過,輝煌只屬於過去,去年的疫情讓很多培訓機構不堪一擊。今年,原以為可以大幹一場的培訓機構又因為暴雨、颱風、疫情等接二連三地停課。
7月底的“雙減”政策,讓培訓機構徹底感受到了寒冬的到來。
“僅一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就讓我們沒有活路。”王偉說,以他們為例,40%的收入來源是在寒暑假,僅周內的上課根本就不足以支撐一個校區的成本。
無奈之下,王偉開始辭退員工、退房、處理桌椅……9個校區關閉掉一半。
車在720暴雨中被泡了,賣房子還貸款,如今的他每天騎著電動車或共享單車奔波,尋找新的出路。
動真格 培訓機構的倒閉潮已拉開大幕
其實不止是王偉,網路上不少資訊都顯示,今年培訓機構確實很“難”。
9月9日晚,廣州學而思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宣佈部分校區將在秋季撤點,同時部分面授課程將轉為線上小班。
鄭州學而思方面,8月27日,鄭州學而思官方微信公眾號在致鄭州學而思家長的一封信中提到:秋季週末將不再開設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課程併合規開設部分周內課程,目前,秋季課程調整正在進行。
據央視財經8月29日報道,杭州學而思原有58個老教學點,有12個正處於退租狀態。
另據媒體報道,9月10日,大山教育釋出公告稱,決定於2021年9月底前進一步關閉20間自營教學中心。
縱觀全國各地,8月31日晚間,青少年教育培訓機構“巨人教育”釋出公告稱:由於經營困難,今年秋季將無法繼續向學員提供教學服務,同時也可能無法滿足家長的退費要求。4月26日,上海12年老牌培訓機構——沃格國際英語宣佈由於資金短缺,無法繼續運營。
……
在鄭州,眾所周知的就是於歡英語倒閉,老闆每天都在抖音直播。其實,去年開始,位於凱旋門附近的教培訓構,已經從最多時候100多家減少到不到三分之一。
一切來得那麼突然,但一切又似乎早有徵兆。據教育部網站2月4日釋出的《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點》,教育部2021年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目標。
然而,對於這條要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訊息,各大培訓機構並沒有看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過去的幾年,對於整頓校外培訓機構也頻頻有訊息,但每次也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喊“狼來了”次數多了,“狼”就真的來了。這不,這次要動真格的了。
7月下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讓教培的盛宴戛然而止。
(小學生的大課間活動。在“雙減”同時,教育部也指出,科學減負應當有增有減,把不合理的負擔減下來,增加體育美育勞動教育 新華社圖片)
此時,人們才意識到,原來之前的繁華只是假象,網路上各培訓機構裁員、倒閉的訊息徹底揭下了教培業的遮羞布,炙手可熱的賽道“涼”了。
據資料顯示,在2019年,國內K12教育市場的規模就已達到了7629億元。據媒體報道,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曾釋出了《疫情期間培訓教育行業狀況的調研報告》顯示,調查的1459家教育機構中:29%的機構可能倒閉;36.6%的機構經營暫時停頓;還有25.4%的機構經營出現部分困難,處於勉強維持狀況。
還在掙扎的她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失業
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當教培行業熄火,人潮散去,教培從業者的去留,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中國企業家》報道的資料顯示,我國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超過1千萬人。
就在剛剛過去的教師節,不少失業的教培人員在抖音上祝自己教師節快樂的同時,也不忘說一句“教師節,我失業了。”簡單的話語也道出無數教培人的心酸與無奈。
“教培的我失業的第五天。閉門不出了5天,頭暈目眩,寢食難安。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規劃。”
“30多歲,一夜失業,從畢業入行教培到現在,十幾年過年了,除了教課什麼也不會……”
趙欣(化名)也在朋友圈裡看到了被辭退的老師那些心酸的離別的話語“縱有萬般不捨,也得揮手告別。”
從2010年大學畢業,就進入教培行業的她曾是同學們羨慕的物件。十幾年來,她覺得自己最大的自豪感就是看到孩子們取得進步,內向的孩子逐步自信。從去年疫情開始,趙欣已經有危機感了,但今年7月下旬的“雙減”,徹底讓她陷入了糾結。
此刻的她依舊在為自己的未來掙扎,從大學畢業進入教培行業,不轉行可能生存就成問題,但一旦轉行,就意味著走出舒適圈,即使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她也擔心自己能否適應。
王偉的培訓班也已經離職了45名老師,雖然這都是他精心培養起來的,但他知道,不能耽誤人家。“3個去了私立學校,3個考上了招教,其餘都在家待業。”這是這45名老師的全部去向。房貸、車貸和奶粉錢已經成為壓在他們頭上的三座大山。
無論轉型還是轉行 盛況將不復存在
從7月底“雙減”政策出來以後,教育部又密集地釋出了多個有關校外培訓機構的檔案,這其中包括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教材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要“限價”“限薪”“限廣告”;堅決查處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
雙減之下,學校類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體系已經完善,這張大網使得學科類培訓動彈不得,想當年的盛況已經是過去時了。
學科類校外培訓真的是末期將至了嗎?在王偉看來,未必,只是這個行業會迴歸社會公益屬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不少教培機構也表示,目前表面上看是在打壓校外培訓機構,但其實也是在給這個行業及家長更多的思考時間,讓大家真正想明白,這個市場到底該怎樣?家長是否真的需要投那麼多錢在學科類培訓上。當然,最終,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供給,這個市場也會趨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