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京古寺位於株洲淥口區3A級風景區——大京風景區的婆仙嶺上,距株洲市區15公里。全名金輪古寺,始建於唐貞觀8年(公元607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初名報恩寺,古嶽峰寺,觀音寺,上世紀九十年代更名為金輪古寺。婆仙嶺有老少二峰,老峰在東,嶺高304.9米,少峰在西,嶺高313米。寺內有高達59米的萬佛金剛舍利塔,成為長株潭境內佛教的標誌性建築。寺內有"屏風夕照"、"柘嶺丹霞"等金輪八景。
12月5號日,又是一個豔陽高照的週末,我和老婆隨著兩個女兒一家,帶著孫子孫女,驅車來到了大名鼎鼎的大京風景區,給自己放個假,少不了湖光山色,鳥語花香,一家人相聚其樂融融。
但我卻無心於這裡的山水,不是說這裡的風景不美,而是我覺得這裡的山水和我家鄉的比起來,差得可不是一點兩點。至少,我家鄉的風景是動態的,流動的,是有生命力的。溪水是跳躍的,瀑布是奔騰的,龍潭是波動的,雲霧是蒸騰的,彩虹是霞蔚的,空氣是清新的,鼻息是醉人的……算了,不說了,恐引起噴子的公憤,敝帚自珍吧。不喜勿噴。
於是我悄悄一個人出來,從逍遙島步行,前往幾公里之外的婆仙嶺,慕名而來,虔誠拜謁金輪古寺。
一條兩車道水泥路通往婆仙嶺。這條寬6米,長1400米的水泥路修建於九十年代。坡度極陡,十分難走,也不易停歇,即便是行車,也十分困難,必須加大油門,直轟而上,看著有點讓人咂舌。且只有這一條大路,再無旁門左道,真正的一條大路通羅馬。不像我家鄉的路,在大路之外,還會有上山小路,便於行人抄近道或休息。我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有什麼寓意,難道是要人們摒棄雜念,一心向佛?
走了一段時,竟然發現路邊砌有仿古的城牆和身披鎧甲的武士塑像,十分逼真,栩栩如生。這是幾個意思?也沒有看見有資料介紹。我猜測,這是不是古代長城的仿造,狼牙烽火臺,戍邊的武士是秦始皇兵馬俑的複製吧?烽火狼煙,金戈鐵馬,很有穿越感。
一路步履蹣跚,大汗淋漓,氣喘吁吁,連滾帶爬,好不容易,終於爬上了婆仙嶺,來到了金輪古寺的大門前。只見一座器宇軒昂,琉璃黛瓦,金碧輝煌的廟宇聳立眼前。據記載,古寺飽經滄桑,幾經摧毀,尤其是1958年大躍進年代,更是被拆除,夷為平地。從1990年開始,經政府撥款,各地集資,慢慢修復,才有了今天的規模。真乃佛門有幸,桑梓有福,阿彌陀佛。正門前左右兩邊各題有一副對聯,上聯“以情為本”,下聯“行善即佛”,言簡意賅,入木三分,深入淺出,合情合理。
時值正午時分,守門的僧人正在用膳,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暇他顧,總之我們先後有幾個人沒有驗票便從大門魚貫而入。拾階而上,依次穿過天王殿、大雄寶殿,來到大雄寶殿廣場。殿前的香爐上正香霧縈繞,僧舍裡傳來一陣陣“南無阿彌陀佛”的唱經聲。依次排開的僧舍、居士樓、講經堂,乾淨整潔,井然有序,好一派佛界淨土。
小心翼翼地邁進大殿裡,來到三尊佛像金身坐像前,滿懷虔誠地三拜九叩,行膜拜大禮,心中默默地許下心願,祈禱我佛聖靈,佑我全家老小平安健康,萬事如意,並恩澤子孫後代,發達興旺。殿外的廣場上,有幾個大大的金字寫著:“古寺金輪,許願最靈”的吉言,在預示我心想事成。
位於大雄寶殿廣場左側,是地藏王菩薩的金身立像。手持佛仗,慈眉善目,和藹可親,栩栩如生。
轉過一個雕樑畫棟的小亭,婆仙洞赫然在目。洞也不深,洞中婆仙金像坐立其中。低眉順目,普陀眾生,我佛慈悲,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從山門進來穿過的第一個殿,是“天王殿”。“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就是由此而來?看著挺著大肚,滿面笑容的菩薩,想起了那句“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詩來。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是一個很崇高的理想境界,可不是是每一個人都能達到的。
婆仙嶺不但有真佛,寺裡寺外,而且風景如畫。寺內雕樑畫棟,碧瓦朱簷,亭臺掩映,寺外青山白雲,竹影搖曳,暮雨黃昏。寺後的萬佛舍利塔高聳入雲,金頂朱簷,一派豪華莊嚴風格。八角屋簷上的的無數銅鈴隨風搖響,鈴聲悅耳,好一派“風吹山愈靜,鈴響寺更幽”的詩情畫意。
不知不覺,時間已過了正午,將近兩點鐘了,我早已飢腸轆轆。吃過午飯的守門僧人也回到了崗位上,正“咿咿呀呀”地對進門的遊客打著手勢比劃著,原來是個啞巴僧。可等遊客身影在大門裡消失後,卻見啞巴僧從口袋裡掏出手機來,對著手機說起了話,雖然吐詞不清,但分明可聽出是一口本地口音,我不禁啞然。
下山時,我想沿著那條仿古城牆的路走下去,可根本不行,太陡了,不但打滑,而且腳步根本停不下來,用一句調侃的話來說就是“踩剎車不穩”,只得作罷。山腳下的農家樂餐廳裡都坐滿了人,坪裡停滿了車。酒足飯飽後的人們正滿面紅光地紛紛合影留念。就剩下我,飢腸轆轆,步履疲憊地走著。雖然肚裡空著,但心中卻收穫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