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世界。
作為我國最有名的石窟寺景觀之一,洛陽龍門石窟一直吸引著眾多遊客。它的受歡迎程度,甚至可以從洛陽市高鐵站“洛陽龍門站”這個名字看出端倪。
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如果再加一個天水麥積山石窟,便是“中國四大石窟”。如今,它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在唐朝達到鼎盛,並延續到清末。歷經十多個朝代長達1400多年的營造,龍門石窟擁形成了伊河兩岸龍門山與香山上,南北長達1公里的石窟造像。其中2300餘座窟龕、10萬餘尊造像、2800餘塊碑刻題記。
其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品味之高深,使之成為了解和感受我國古代人文、佛教、藝術、建築等的珍貴樣本。
龍門石窟有10萬尊佛像造像,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奉先寺盧舍那大佛了。這尊大佛是龍門石窟中最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摩崖造像,其通高17.14米,以武則天為形象,是龍門石窟中的標誌。除了盧舍那大佛,還有一尊佛像靠著呆萌的形象成了“網紅”,被遊客稱為“剪刀手大佛”。
這尊剪刀手大佛位於“賓陽三洞”中最北端的“賓陽北洞”中,是一尊阿彌陀佛。他端坐在方形座上。左手下垂,右手向前伸出兩根手指,看起來非常像現在人們拍照時擺出的剪刀手手勢。
因為手勢十分呆萌可愛,也讓很多遊客爭相合影拍照,因此他也成為了龍門石窟中人氣最高的佛像之一。
我們知道在佛教中,佛像的手勢被稱為“手印”,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佛像手印很上百種,但剪刀手的手印但還真沒見過,所以也引發了很多遊客的感嘆:這尊大佛難道是穿越過去的?
來參觀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尊大佛的右手原本是伸出了三根手指。只不過大拇指斷了,才陰差陽錯變成了如今“剪刀手”的模樣。
即便如此,得知真相的我們還是在大佛前面比個耶,完成了一次有儀式感的合影。
言歸正傳,雖說賓陽北洞的這尊大佛靠剪刀手走紅了,其實從建築、藝術角度來說,“賓陽三洞”也是龍門石窟中不能錯過的佛窟之一。
“賓陽三洞”是一組洞穴,分為賓陽南洞、賓陽中洞、賓陽北洞。"賓陽"意為迎接初生的太陽。三座洞穴都是北魏時期開鑿的,其中只有中洞的佛像是當時雕刻完成的,而南北洞都是到了初唐才全部完成。
因此,這三座洞窟展現了我國石窟雕塑藝術由北魏“秀骨輕像”到唐代“體態豐腴”的風格轉變,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那麼,你來龍門石窟旅遊的時候,有沒有和這尊呆萌的剪刀手大佛合張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