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11月21週日,回農村老家看望父母,順便拿點紅薯回來煮粥。老家還有兩處房子,一處父母住,一處原來奶奶住,奶奶不在了以後,屋子現在空閒著,放些雜物,院裡種點菜。
原來上學的一些書,娘裝進了編織袋,也放在閒置的房子裡。幾十年過去,編織袋已經非常脆弱,一碰就破,幾乎朽爛了。裡面不少書已經老鼠嗑的殘缺了。
不少碎屑充斥其間。大部分是初中高中的書,還有一部分小學的。從中抽出來幾本,不免想起了當年上學的時候。那還是1980-90年代。不免諸多感慨。
當再次抽出幾本,左手掐著右手翻看。其間一個薄薄的東西,倏地掉到了地上。移動目光一瞥,一個曾經熟悉的畫面展現在眼前。就是它,心裡面一直想找,而有不知何處找起的,一本彩色錢幣摺頁畫冊。想來已經被放在這裡也已經差不多30年。因為1991年上初中就很少再翻看它。以後隨著到縣城上高中離開家,學習壓力增大更是想不起來把它放在了哪裡。 它竟然忽的又現身了。
從地上撿起來,心裡免不了驚喜。更可貴的是,竟然跟跟記憶力的樣子一模一樣,萬幸地還逃過了老鼠的門牙,儲存完好。逐頁展開,我跟古錢的一點緣分也浮現在了腦海中。1980年代,方孔古錢(我們那邊叫大錢兒)在普通人家裡還是不難見到的。每家好像都能找到幾個。還用它做毽子,踢得時間長了有的就被踢斷了。也不知什麼時候我手裡也有了幾個大錢兒。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大概85-87年(2年級留級一年),不知從哪裡來得的,手裡也攢了八九十來個。清朝的乾隆道光嘉慶多見,字都還認得,兩面都有字。有兩個開元(後來丟掉了一個),還有兩個元豐,一個行書,一個篆書的,背後沒字,感覺很稀奇。最神奇是一個黑乎乎的錢兒,別的錢都是四個字,它正面只有兩個字,而且不認識念啥。問大人也都不認識。那個年代獲取知識不是那麼容易的,何況我們河北山區農村. 有一陣同學們有時也會帶著大錢兒去學校互相比。我的這個怪異的只有兩個誰也不認得的字錢兒。成了同學矚目的焦點。而我也更加珍視它,不輕易示人。後來用鉛筆把文字拓下來,只拿“拓片”給人看。有了這麼一出,以後一段時間有意識的蒐集大錢兒,不過偏僻農村也沒啥資源。只收了同學,發小兒一個景德一個元祐,和幾個清代的。記得好像死皮賴臉強要過一發小一個天佑(不是元祐,元和天字還是分辨的,見註釋),記得當時我是拿過來看,把它含到嘴裡然後說找不到了,掠奪過來的。拿了一段時間,後來不知道怎麼覺悟又還給了他。這應該是當時接觸的唯一一個高檔點的”珍品”吧。當時也不知道它的價值。後來就不知道哪裡去了.也許被走街串巷收錢幣收走了。
當時80年代中期,錢幣收藏在城市裡應該已經慢慢復甦了,村裡偶爾開始聽說有收東西的人了。商品經濟也逐漸活躍。我們村雖是山區的農村,但也是鄉政府所在地。每隔兩三天都會有集市,也是周圍十幾二十多個村唯一的集市。弟弟一個發小家裡是做五香調料小買賣的。不知怎麼地知道我攢大錢兒,說有大錢兒的畫。他家用它當調料的包裝紙。他給我拿來了幾張斷開的,和一個完整的小冊子。想來應該是在88-89年四年級的事。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在這個冊子上我找到了那個只有兩個字怪異錢幣的圖片。共三枚錢幣在一張圖片上,寫的是王莽新朝時期的“大泉五十”“布泉”與“貨泉”。經過一番比對確認手裡面的是貨泉,因為篆書的字跟楷書的“貨”字更接近,而不是布泉的“布”字。至此終於揭開了這枚錢的神秘面紗。算了算日期居然快兩千年了。還是個姓王的皇帝,恰巧我也姓王。還知道了金錯刀,貨布。畫冊上還有開元通寶,和我一個行書一個篆書元豐通寶的圖片。經過一番考究,由此便對這些錢更加的珍視。想來那時候,在農村小學裡能有這點知識,應該也是難能可貴的了。
我們小學校是一個帶緩緩坡度的大院子。聽說以前是一座寺廟。從下到上大概有4-5排教室。一條大道從中間穿過,兩邊是教室。現在想來真是寺院的佈局。但我上學時就沒有任何古建築。四年級期末暑假開學,聽說就在我們班教室前面,有村民挖出來了一大罐銅錢兒,裡面有個頭非常大的,不過我沒親眼見到。後來我在教室前看著土翻動過的地方,居然用腳提出來一個小乾隆。有了這麼一段,一段時間晚上做夢,很多次都夢到在某土坡挖到不少的古錢,欣喜若狂,醒來後總感覺是真的發生過。
以後到了五六年級,隨著注意力專一到學習上,這些錢幣被我收到一個小罐子裡,還有那個冊子也夾在書裡收了起來。偶爾會拿出來翻看一下。再以後初中學習更緊張了,就更少翻看這些東西,初中歷史課會講到一點點錢幣,由此對歷史課也非常有興趣。94年上高中離開家到縣城去上學,那罐錢幣和畫冊就留在了農村老家。再後來去外地上大學,畢業工作,在城市安家。那罐錢幣幾年後也被我帶到城裡。但是畫冊後來沒找到,不知道放哪裡了。前兩年想起畫冊來,還從孔夫子舊書網憑著記憶搜到,又買了一本,算是彌補。直到這次回家,畫冊竟又不期而遇的從書中飄落。想來已經快30年了,這也是一種緣分吧。
大概2007年的時候,又重拾了對錢幣的興趣,買了幾本泉譜。也去市場轉轉。出於對歷史興趣,按照朝代收集一些錢幣。實力有限,珍貴的品種買不起。
閒暇之餘翻看一枚枚古錢,遙想歷史長河的人物典故,也是一份精神的追求。貨泉,開元,元豐,現在看來都是最普通的錢幣,但在我們那個山區農村,那個時代,甚至連常見的五銖,半兩都沒見到過。但我又曾經那樣的珍視過它們,一直儲存了30多年。這是一份童年的記憶。
集泉
不敢奢求五十珍
亦慕孔方鑄金文
華夏千載枚枚數
求古尋論怡心神
注:1)泉:古錢幣在收藏界又稱古泉
2)孔方兄:方孔外圓的古錢幣,有稱孔方兄
3)五十名珍:中國錢幣收藏界對50個品種珍稀古錢幣的統稱,存世量稀少,價格昂貴
4)天佑通寶:元朝末年,張士誠起義軍鑄 "天佑通寶” ,存世較少,價值較高
5)貨泉:貨泉是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鑄造。存世量大,常見
6)開元通寶: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鑄,整個唐代都有鑄造,常見
7)元豐通寶:北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鑄造。篆書、行書、 隸書三種,存世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