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城古城是全國唯一的儲存最為完整的明代古城,一場場決定明王朝命運的大戰在這裡展開,袁崇煥,祖大壽,朱梅,多少英雄志士在這裡衷心守土,強悍的清軍始終沒能踏入寧遠城半步。
如今的興城人在這裡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我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當年的古老宅院不時會躍入眼前,老宅背後是講不完的過往與故事。
興城古稱寧遠,寧遠城原本分為內城與外城,現儲存下來的全部為內城,
在城東南有一座文廟,也叫孔廟,始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年),它是與古城同期建設完成,是祭祀孔子先儒先賢的場所,是東北地區最古老,最大,最完好的文廟,現在為國保單位。
看到這座文廟就要提到一個人,王承武,興城人,做過直隸省長和督軍,軍政一把手,是大總統曹錕的左膀右臂,後來又封為匡武上將軍,這個官在當時興城是獨一無二的。
1924年前後,他看到文廟破敗不堪,於是自掏腰包捐資修繕文廟,為家鄉做了一件善事。
王承斌的老宅就在古城南門外西側,我多方打聽,在南城外的一片空地上找到了這座老宅。
當地人說以前住了幾戶人家在這裡,就是個大雜院,現在裡面的住戶都退出了,四周都圍了起來,好像是要重新修繕。
從這些木製雕樑可以看出當時的氣派。
在文廟旁是郜家住宅,門前展開的影壁及屋牆上精美的磚雕,說明了主人的身份與地位。
這是誰的房子呢?
其主人叫郜汝廉,興城西關人,曾任張學良的中將參謀長,中將師長,所以也叫將軍府。
1928年郜汝廉解甲歸鄉,就住在這裡。
日本人曾多次讓他到偽滿錦州省當省長,都被他拒絕。
1955年周總理接見一批張學良的老部下,其中就有郜汝廉,
在古城十字大街東段有一座薊遼督師府,它是明朝在北方最高的軍政機關,其前身是總督府。
建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當時是在薊州,天啟二年(1622年),內閣大學士孫承宗督師薊遼,將督師府建在了寧遠,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寧遠總兵吳三桂下令把寧遠城燒了,薊遼督師府也付之一炬,我們現在看到的是2002年新建的。
古城的北側荒廢得比較厲害,有大片的荒地和殘棄的民宅,就是在這片荒地中有一座孤零零的古廟,這就是城隍廟。
在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廟,古人認為,城隍是城市的守護神,朱元璋對城隍神極為崇敬,給城隍神封了很高的職位,要求各地的城隍廟要與當地的官署衙門相同。
興城的這座城隍廟建於明正統年間,裡面供奉的是城隍爺,城隍爺這個人物他不是一個固定的人物,也就是說每個地方的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爺都不一樣,一般都是當地非常有名望的人物被推崇為城隍爺。
在寧遠當地有個說法,當時有個叫線補袞的,明朝時為了保護寧遠城在團山打擊蒙古人,戰死疆場,百姓非常擁護他,把他奉為城隍爺供奉在這裡。
在城內還有一座周家住宅,門前有兩個上馬石,這是一個富戶人家,主人叫周永吉,既經商又務農,在官場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後來全家都遷往北京了。
幾度夕陽,古城依在,這一座座宅院,我們彷彿穿越時空。
置身於當年的街頭巷尾,無論多少年華逝去,這座城池依舊訴說著往昔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