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特徵
下交叉綜合徵多因腰椎及骨盆周邊相關肌肉的力量失衡而起,更深層次的原因也可能與踝、膝、頸部關節的功能障礙有關,還可能與肥胖以及職業習慣相關。無論因何而起,下交叉綜合徵都有兩個顯著的體態特徵:腰椎前凸、骨盆前傾。
肌肉功能方面的特徵
無論是腰椎前凸還是骨盆前傾,都與肌肉力量失衡相關。肌肉力量失衡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某些肌肉過於緊張(或力量太強),與之相拮抗的肌肉被過度拉長(或力量太弱),讓本應協調的動作產生畸變。對於下交叉綜合徵而言,容易緊張和無力的肌肉如下所列。
1、容易緊張的肌肉(肌肉群)。腓腸肌、比目魚肌、髖內收肌、屈髖肌群、背闊肌、豎脊肌。
2、可能被拉長或無力的肌肉。脛骨前肌、脛骨後肌、臀大肌、臀中肌、腹橫肌、腹內斜肌。
功能會變差的關節
人體動作的功能和效率取決於關節的功能和效率,關節的功能和效率又取決於骨骼之間的合理排列和神經肌肉功能的協調、完整。
對於上交叉綜合徵而言,不僅與腰椎、骨盆、膝、踝關節各骨骼之間的靜態排列錯誤有關,還存在相關肌肉募集關係的紊亂,甚至還存在一系列的運動功能障礙綜合徵。具體來講,下交叉綜合徵通常會伴隨距下關節、脛股關節、髂股關節、骶髂關節、腰椎關節突關節的功能下降。這些關節功能的下降常常會引發腰椎、膝、髖、踝關節穩定性的下降,如果不加以糾正,就會形成正反饋並引發一系列的運動功能綜合徵。
常見的症狀
下交叉綜合徵有如下三個最常見的症狀:
1、下腰背痛。下腰背痛與骨盆前傾、腰椎前凸引發的腰椎周邊肌肉勞損、腰椎韌帶拉傷甚至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有關。
2、膝關節前側疼痛。多與大腿前後兩側肌肉力量失衡引發的脛股關節排列錯誤、髕骨走位不正和髕骨軟化有關。
3、膕繩肌拉傷。屈髖肌的緊張與伸髖肌的無力會讓大腿後方的膕繩肌被迫參與代償且不堪重負,極易在運動過程中被拉傷。
原文連結:http://www.jinlaiba.com/archives/2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