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GDP居全國第3位,常住人口居全國第2位。因此,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口規模,山東都是當之無愧的強省。
山東的陸地面積15.81萬平方公里,在全國排到了第19位。為何面積不大的山東,能容納如此多的人口,這與山東的地形密不可分。
山東的中部為山區,四周為平原,北靠黃河、東臨大海,自古就是經濟富庶、人口密集之地。
山東在未來的發展中,提出了很高的目標。將建成 “一帶一路” 新高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龍頭等。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山東唯有繼續壯大經濟實力、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山東共有16個地級市,對於這些城市,山東也有著明確的定位。
到2035年,山東將建成特大城市2個、大城市14個、中等城市21個、小城市57個、建制鎮若干個。
山東的16個城市中,副省級2個、一般地級市14個。這就是說,2個副省級城市的目標是特大城市,14個地級市的目標則是大城市。
特大城市2個:濟南和青島。濟南和青島是2個副省級城市,也是山東最大的兩個城市。山東省對於濟南的定位是: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島的定位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透過濟南和青島雙中心的輻射帶動,引領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發展。
現在兩地GDP均進入了“萬億俱樂部”的行列,中心城區人口距離特大城市還有一定的缺口,但是不是太大。隨著山東經濟體量的不斷攀升,到2035年實現這一目標應該不是難事。
大城市14個:淄博、 棗莊、 東營、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根據現有的城區人口規模,將這14個地級市分成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有望衝擊300-500萬Ⅰ型大城市,共有4個。選取標準是目前城區人口超過150萬的,分別是淄博、煙臺、濟寧、臨沂。這裡面臨沂、淄博衝擊的可能性比較大。
煙臺和濟寧都在150萬以下,想要達到300萬的目標,還要再翻一倍,難度略大。
第二層級:城區人口在100萬左右,是棗莊、濰坊、泰安3市。這三個城市衝擊Ⅰ型大城市希望不大,但是可以繼續擴大城市規模,向200萬目標邁進。
第三層級:城區人口在100萬以下有7個。分別是東營、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這裡面菏澤已經超過了90萬,距離門檻一步之遙。
東營、日照和濱州3市,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除了以上16個城市,山東還有縣市區136個,其中區58個、縣級市26個、縣52個。除去區外,剩下的縣和縣級市合計為78個。
這78個縣市,山東的定位是要建成21箇中等城市、57個小城市,這樣山東的所有縣市均上榜。到2035年城鎮化率的目標是要達到75%,這些城市的發展水平,決定了這個目標能否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