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後,房子是“白菜價”還是“鉑金價”?專家“6個字”透底!我國商品房制度是從1998年開始的,那時全國均價也就2000多元每平,現在已經漲到1萬多元每平米了,部分城市20年漲幅高達10倍到20倍。現在房價上萬的城市有100多個,佔到全國總數的20%以上,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對於物價、房價也有不同感受,現在一線城市很多地區房價突破5萬元,很多人想買房只是沒有那個能力。
現在買套房子要上百萬已經是常事了,除了那種老破小二手房外,你可能很難找到20萬左右的房子。國人對於房子也是情有獨鍾的,一直存在“有房才有家”的觀點,應該說大家都想買房,但是房價太高了,已經打亂了很多買房的計劃。以前買房除了居住外,還有金融屬性,可以保值和增值,於是不少人直接變成炒房客,幹起了低買高賣的買賣。現在依然很多人想嘗試買房,最擔心的還是房價的問題,買房可以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因為房子跟孩子上學,自己就業,還跟社保和醫保掛鉤,也能夠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安全感和幸福感。
有人說在過去10年,買房會變得越來越有錢,但是現在買房會越來越窮。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定位,以前房地產是支柱行業,對於經濟的促進作用很明顯,如今限貸限購,打擊炒房客,很多人工資不高只能租房子住,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是,房租越來越高,居民的居住問題也有待解決。
現在房價走勢很難判斷,有的人買了房子,有的人選擇租房住,認為租房比較安全,房子不是自己的,房價那麼高肯定會下跌的,倒不如等等看,如果房價下跌30%的話,到時候自己買房的壓力沒有那麼大。現在不少人都關心,10年以後,房子是“白菜價”還是“鉑金價”?專家就曾“6個字”透底,那就是“人口、土地、金融”。還有專家講過,房價短期看金融政策,中期看土地政策,長期看人口。
對於房價的判斷,很多專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覺得買房就一個,那就是“地段”,地段好的地塊,建出來的房子就是貴,可能你的房子賣5000元每平米,但是我的房子要賣1萬元每平米,兩者價格相差很大。也有觀點比價極端的,在2017年有人提出“房價如蔥”的觀點,將來最不值錢的就是房子,可能會跟白菜一樣價格,這個觀點引起無數人的爭論,也有人認為,這是房子過剩背景下必然的趨勢,房子需求量越來越小。
之前也有房地產商主張退出房地產,也發出了罕見的聲音,那就是除了核心熱點城市,其他城市城市沒有必要繼續拿地,將來房地產市場是分化的,熱點城市房價可能會漲,需要調控,而中小城市房價因為人口的流失,可能會下跌,最後穩定在某個價格,現在環京等城市,房價經歷了下跌之後,基本穩定在2000元到3000元左右,這個價格買房的話,也基本不會虧到哪裡去,房價回到了零幾年。
總的來說,樓市有3大變化,可能會對判斷10年後房子是“白菜價”還是“鉑金價”有幫助,其實6個字也基本解答了問題。一是不少地區已經出現了“有價無市”的情況,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由於城市比較搶手,各方面發展也都比較好,吸引了不少人口流入,結果房價都在3萬元以上,動不動就要5萬元或者10萬元每平米,雖然房價沒跌,但是沒人買得動,將來房價可能會回落到合理區間。
二是優質資源是稀缺的,好地段的房子比較保值,現在房子嚴重過剩了,房價會出現分化,偏遠地區房子會越來越不值錢,雖然人口的流失,甚至會演變成“空城”,但是市區中心的房子會比較搶手,因為城市中心是發展的重心,教育資源、商業資源、公共資源也會向城市中心傾斜,那麼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子是很值錢的,將來可能會出現“鉑金價”。
三是閉眼買房賺錢的時代結束了,郊區、資源型城市房價可能跌成“白菜價”,現在每年都會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很多小城市因為人口淨流出,本身就缺乏競爭力,房價跌到了“白菜價”,有的地方房價跌幅高達70%,可見現在買房充滿了風險,房子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房產稅一落地,房價更會下跌,在對待房子的態度上,大家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