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中國的科學技術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浩若煙海的科技成就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農學、天文學、數學、中醫學,百花齊放。中國的科技史源遠流長,是在亙古的歷史長河中開出的絢爛花朵。古有萬戶完成人類飛天夢想、嫦娥仙子奔月神話;今有嫦娥衛星登陸月球、蛟龍號下潛深海七千米。古今相望,承載中華民族多少殷切期望。回看今朝,中國科技發展崛起,暗物質探測器取名為“悟空”,寄託著人們希望能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般洞察本質的期待;中國最大射電望遠鏡取名“天眼”,表達了人們希望能像二郎真君般通三界知八方的希冀;定位衛星組網取名“北斗”,表示它能像天上星宿一般精密準確;實施太陽監測,將其命名“夸父計劃”,是中華民族持續秉持夸父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火星車命名為“祝融”,包含著中華兒女對火神的敬仰與崇拜;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叫“崑崙”,並在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放置中華“天鼎”,意為“定鼎南極”…… 每一個名稱和故事都隔著悠久歷史長河而來,滿載“手可摘星月,談笑凱歌還”的壯志豪情,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懷著滿腔熱血,腳踏實地、前赴後繼、胼手胝足,表達著中華文化的魅力,傳遞著中國科技的力量,也努力實現著這份獨特而有韻味的中國式浪漫。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今,科技不僅僅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同樣也是國家實力的重要象徵,科技創新,非大國、強國所不能為也。百年鏗鏘,回首望去,多少黑暗中摸索的雙手、多少泥濘中行走的腳步,一次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革才造就今日的偉大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成立之時,全國各地百廢待興,不要說飛向太空、潛入深海,即便是全國人民最基本的衣食溫飽都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大問題。可儘管境況如此艱難,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依舊在風浪中堅定如磐石,以頑強的意志與力量堅決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步一個腳印建立起了強大的工業和國防體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中華民族的“軟實力”和“硬拳頭”。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政黨,長久以來都能夠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與堅定的理想信念。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也在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值此世界格局變化之時刻,中國共產黨迅速對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做出了戰略指導,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我們深刻的明白,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甚至是領先與創新,更加需要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從無名英雄-于敏、深潛之父-黃旭華、到衛星天路-孫家棟、禾下乘涼-袁隆平,再到天眼探空-南仁東、石墨烯天才-曹原,無數科學家面對荒涼孤獨的環境,總能想到自己肩上的使命與責任,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去克服無盡的苦難與險峻,他們是平凡的,卻也是偉大的;他們是質樸的,卻也是浪漫的,為國為民責任大,甘做隱姓埋名人,他們用每一點汗水、每一滴鮮血凝結出了“胸懷祖國、追求真理,嚴謹求學”的“科學家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擔當”。對於青年來說,大學時期是我們開啟科學探索道路的起步階段,作為新時代的求學者,要從浪漫情懷中培養興趣、從求實樂趣中磨礪本領;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有志於從事科學研究的學子更要堅定走好學術發展道路,為中國科技事業新迴響獻出有力的人才與智慧支撐。
古人渴望擁有燦爛,於是人間有了煙火,盛開一場又一場火樹銀花的浪漫,今人眼中盡是星辰大海。“科技”這一詞被人類所創造出來,註定要讓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去創新,並終將為我們帶來美好的未來!對於歷史,時光飛逝,萬物變遷。唯一不變的是每個深夜無數中國人凝望夜空中的同一輪明月;對於未來,滄海桑田,闊步前行。唯一不變的是一步一個腳印,每個依託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都見證著我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國正在探索和發展科技的道路上昂首向前。創新的種子已經播撒,創新的激情正在升騰,創新的中國風華正茂!
青史如鏡,鑑照崢嶸歲月;初心如炬,輝映復興之路。這一路以來的科技創新與成就無疑是一代代華夏兒女接續奮鬥,用一滴滴鮮血與汗水書寫在歷史詩篇上的一句句壯麗之辭。在星河漫步是一種浪漫,在海底遨遊是一種浪漫,在地上脫貧也是一種浪漫,縱橫古今,無限浪漫遐想變為現實,中國科技承載著無數中華兒女的浪漫遐想,凝聚著一代代人的奮鬥與堅持,成就了獨有的“中國式浪漫”。
作者:張富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