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休閒農業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議題,據資料顯示,每年休閒農業直接帶動吸納就業人數1200萬,帶動受益農戶800多萬戶。在“大城市、小農業”的北京,休閒農業園區如何推動北京城鄉融合發展?9月18日,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主辦,順義區農業農村局、順義區龍灣屯鎮政府承辦的“京彩園區·舞動京郊——北京休閒農業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上,數十位行業專家齊聚,共話首都休閒農業園區未來。
9月18日,在北京葫蘆藝術莊園,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聯盟副主席於基隆等專家展開圓桌論壇,共話首都休閒農業園區未來。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要有比較優勢
北京觀光休閒農業行業協會諮詢培訓委員會主任榮振環認為,發展休閒農業園區在北京很有必要,它是盤活城鄉經濟、驅動區域大迴圈、打通線上線下規模市場的重要引擎,“有的地方,比較偏僻,有可能即使有了完善旅遊設施,也不見得能吸引到人,這就需要講好故事,在線上吸引流量,實現線上業態增值。”
榮振環認為,在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和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北京發展休閒農業園區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契機,“周邊遊”和“鄉村遊”正替代“跨省遊”“出境遊”成為市民更加優先的休閒選擇,所以要有比較優勢,才能留下本城的消費者。
“擁有消費能力的市民也不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基本需求買單,逐漸為‘琴棋書畫詩酒田園茶’的休閒娛樂買單。所以,各休閒農業園區經營主體應跟得上時代,開展全面頂層設計,注重節點提檔升級,以爆點專案為驅動,以高品質服務為助力,抓住市場機遇,積極投身京郊休閒農業園區發展中來。”榮振環說。
隨著休閒農業園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參與其中,然而大部分人對休閒農業園區的瞭解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對更深層次的休閒農業園區建設不太瞭解,怎樣才能創造出更突出有特色的休閒農業園區呢?豐臺區委農工委委員、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孫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炯等專家表示,當下休閒農業市場進入快車道,休閒農業園區也面臨深度調整,已經進入到拼人才、拼經營、拼品牌、拼服務、拼品質的階段,做好休閒農業的前提是產品第一,保障好產品才能做好二產和三產,進而最大化滿足市民京郊休閒農業體驗。
豐臺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孫崢。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離不開創新創業
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聯盟副主席於基隆認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亦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元年,在大的時代背景及歷史發展機遇下,新農人更應該圍繞創新創業的時代腳步,運營經營好休閒農業園區。
順義區純然有機農場總經理李彥、豐臺區綠野仙蹤負責人馬振、平谷區世紀開泰農莊負責人劉長城、“吉祥八寶葫蘆”產銷專業合作社社長牛成果等新農人,將農業創新創業經驗總結為六條,分別是:休閒農業貴在挖掘好人與農業的關係,好玩兒才能創造生產力;品質保障、品種聚焦,做好差異化定位和鮮明主題;學會挖掘農耕文化內涵,做好文創產品開發,講好品牌故事;農業創業者面對非標產品,唯有加強人的參與,產品才有生命力;園區打造不建議打造大場景,多做小場景打造;做好優勢轉化,形成三產融合發展。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唐崢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