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遠
遠古時代的人類是喜歡群居的。當時的外在條件決定了人類必須聚在一起,人多力量大,這樣就能夠一方面抵禦外來猛獸的傷害,一方面能夠共同捕捉獵物來滿足生活所需。
對外的需求讓我們從遠古時代就自然習得了群居技能。這種基因也延續至今,大家都喜歡報團取暖,無可厚非。
後來聰明的人類在實踐中發明了鑽木取火,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實踐,分工也逐漸清晰,大家都可以各司其職,擔當一面。思想意識逐漸崛起,到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思想開始走向了獨立,為獨立的人格發展,奠定了基礎。
你若獨立,就要打壓。
秦朝出現的“焚書坑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思想先進獨立,威脅到了一些人的利益,那就一定會遭來打壓、迫害。心理學上有一個“螃蟹效應”,籮筐裡只有一個螃蟹,那就可以自由行走,但是有很多螃蟹的時候,你若想獨立出來向上爬,那就會遭到很多螃蟹的拉扯,不讓你向上。這種心態就是,我不自由,你也不要想自由。
於是,我們很怕是那個獨立出來的人,很怕槍打出頭鳥,很怕樹大招風。
沒有自我,沒有獨立,只能隨波逐流。
但是,如果你只想做一棵小草,那你一輩子也領略不了站得高,看得遠的美景。如果你不獨立,沒有自我主見,那就會像是輕飄飄的浮萍,只能隨波逐流,飄到哪兒算哪兒,一直被人擺佈,一直被動生活。
人的幸福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對自己生活的主控。心理學上曾有一個對養老院老人進行有關是否幸福的研究,一層樓的老人每天按部就班,一切聽從醫護人員的安排,另一層樓的老人,從清晨起床到夜晚,完全自己安排,比如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曬太陽,屋裡盆栽在哪兒擺放等等,全部由自己說了算。這個研究進行了半年,半年以後得出的結果讓人震驚:那些主控自己生活的老人,心血管疾病等等明顯比另外一層的老人少很多,幸福度上也明顯比另外一層老人有提高。
我們要過有主控感的生活,那就需要我們有獨立思想,敢於堅持自己的勇氣。
堅持做自己,會上癮。
“飛輪效應”是由亞馬遜ceo貝佐斯提出來的,他說:一個公司的各個業務模組之間會有機的相互推動,就像是咬合的齒輪一樣。不過這個齒輪組從靜止到轉動起來需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有一個齒輪轉動起來,整個的齒輪組就會跟著飛速轉動。
剛開始,你很不習慣在只會討論八卦的同事之間去看書、去考試、去提升自己。你能感受到那種排擠,你曾害怕孤立,身邊沒有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時候會孤獨,特別是遇見誤解,別人都牆倒眾人推的時候,你會懷疑堅持自己,有獨立思想,是不是對的?是不是應該放棄自我,去投奔一個團體?但是,你不願意就這樣把自我丟棄。
跌落谷底,會讓你更加堅定自己,那每一次自我完善、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獨立,都在讓你的羽翼漸豐,慢慢地,你體會到了自我的堅實,曾經易碎的自我,變的更加有韌性和彈性,你似乎一夜之間可以做到“內方外圓”,你也可以無懼那些異樣眼光、質疑冷語,甚至真正體會到尼采說的那句:凡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
只要你敢於堅持自己,保持獨立,你終會出淤泥而不染,你會質疑曾經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為何會纏繞自己那麼久?現在的你,內心因為有了自我,會更加清楚自己知道想要什麼,當你越是清楚,也就越會主控自己的生活,別人當然也不會隨意進入你的生活軌道來干擾你了,你也不會輕易就被前面橫插過來的車而暴怒,因為你知道你的前方還有更美好的風景!
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