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下最平凡的是母親,最偉大的也是母親。
從來沒有一種文字能寫盡母愛,文章是有長短盡頭的,而母愛,卻是無痕的歲月,貫穿著我們生命的全部。
母親的愛就像一道佈滿了無數密碼的電文,需要一顆成熟的懂得感恩的心去破譯它。
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 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
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捲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像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當代散文家餘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迴歸也道盡了漂泊”。
母愛。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些母愛是阻礙了孩子和母親分離的,所以就有了我們今天的話題:和母親關係太好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下面我們從三個角度來論述這個話題:
一、 分離與成長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沒有分離就沒有成長,這一點很具象地展現在了我們和母親的關係裡,比如我們的出生,這就是和母親在身體上分離。
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要面臨分離,分離是痛苦的,而每次分離就是一次成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歷程。從呀呀學語的兒童,到風華正茂的中學生,到將來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每一個成長的過程都飽含了我們奮鬥的汗水。
經歷了人情冷暖,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真愛,也沒有人會同情弱者,唯有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會感受到所謂的關懷與溫情!
我一直喜歡下午的陽光。它讓我相信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會有轉機,相信命運的寬厚和美好。
人生的歷程是由一次次的分離組成,也是這一次次分離去開始另一段全新的歷程,在這一段段歷程中體會生命中意義。
二、 選擇與獨立
好的母親會鼓勵孩子做自己,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因為你從小就學會了選擇,所以人生要怎麼樣過,就是你自己的決定。
從這個角度來說,和母親關係太好,母親往往容易替代孩子做選擇,於是孩子就不會選擇獨立,自我負責的能力,等到了社會上,就很難變得有所謂的出息。
自己的難處,只能靠自己的方法,去努力解決。一帆風順的人,往往經受不住挫折。
我一直認為,成長是這世上最無遮掩的奇蹟。它使人在溫暖中學會關愛,把希望一次次點燃,將甜蜜一遍遍譜寫;但它分明又有著倔強的硬骨隆起,讓人在泥濘中懂得了堅強與責任。
都說人往高處走,可是高處不勝寒。水往低處流,誰知低處納百川!
小時候,即使自己玩,也彷彿擁有全世界;長大後,即便擁有全世界,也總像是一個人!
人不要等明天,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有沒有明天。
成長是鎖在抽屜裡那帶鎖的日記本,記錄了喜怒哀樂,苦辣酸甜,記錄了青春的煩惱和喜歡的那個人。
人生有些事,錯過一時,就錯過一世。
世界上最永恆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長久的擁有就是珍惜。
年輕時我們放棄,以為那只是一段感情,後來才知道,那其實是一生。
在嘗試中成長。退縮時,懷想每一次木棉花開,每一次破繭成蝶。在嘗試中成長,就能看到,自己的人生,春暖花開。
三、自我與內疚
自我強大的另一個特徵就是不內疚,可是在心理諮詢中會發現,有很多與母親關係太好的來訪者,太容易內疚了,特別是對於母親的內疚。
內疚會使一個人的獨立意志沒有辦法展現,帶著壓抑的情緒狀態,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所以就很難在工作上取得成績,因此就很難獲得所謂的出息。
養育孩子的時候,母親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自由,給孩子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
在處理孩子和自己關係的時候,不要太和孩子好,有意識地把孩子“推”到更廣闊的世界,這樣孩子才會變得有出息,最為重要的是孩子才會生活得開心、快樂。
走的橋多,不一定走的路就多。吃的鹽多,不一定吃的飯就多。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記得兒時好,跟隨阿孃去摘茶。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而今人長大,心事亂如麻。
哭有什麼用,明天還是很難,還得去面對生活的種種困難。
凡遇好事的時候別張狂,張狂過了頭後邊就會有禍事;凡遇到禍事的時候也別亂套,沉著冷靜,積極面對,忍過了受過了好事跟著就來了。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的。
以歡喜心做事,即使忙碌,也不會感到辛苦,反而覺得甘甜。
親情就像一捧沙,抓得越緊,流失得越多。
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為能為,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
家的溫暖、無可代替。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最感謝的是父母,最虧欠的也是父母。
努力的步伐趕不上父母老去的腳步,就連陪伴都成了奢侈品。如果可以,希望時光能夠慢些,歲月能夠善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