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說:“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但在大千世界,做為子女的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我們真的瞭解父母,真的會愛父母嗎?大概許多人都無法給出完美的答案。
網上曾有一個隨機採訪的影片,當被採訪人被問到知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那天,能夠回答上來的竟然寥寥無幾,這一現象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尊重孝道,但真的是這樣嗎?《當你們離開以前》會解開這些疑問。
本書的作者畢嘯南被媒體譽為“學歷最高的主持人”,他也是80後的作家。
當年因家中突發事件,讓他感到父母在不知不覺中老去,然而自己竟然還不瞭解父母。這讓他不禁深思父母與子女之間關於離別、和解與愛的關係。
他用細膩的筆觸,真摯的情感寫出了這本在微信讀書上評分高達91.8分,被許多人稱之為神作的作品。
現在就讓我們從1、瞭解父母,感受他們的艱辛;2、同父母和解,學會愛自己;3、正視分離,讓愛永久續航。這三個方面來品味書中的動人故事吧!
1、瞭解父母,感受他們的艱辛
2015年冬天,作者在北大做博士後工作。當時北大正承擔國家一個雙重大課題的攻堅任務,而作者是這個專案子課題的負責人。
這一天是關於課題的第一次成果彙報會,同事們已經開始進行答辯,但是作者卻感到心神不寧。
原來,作者開會前往家裡打了一個電話,竟然一直沒人接。以前雖然也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可這一次作者卻總有不好的預感。
不久,大伯來電話說:“樂啊!你父母煤氣中毒,人還在醫院,但是已經脫離危險,你媽讓我告訴你,不用回來,沒事了。”
雖然最後醫生也在電話裡證明現在沒有危險,但是作者的心卻早就飛回了家。所以課題答辯會一結束,作者馬上就訂了返家的機票。
這次的變故讓作者想到了那句話:“我們誰也不知道幸福和意外究竟哪一個會先來敲門。”
作者這時才發現自己並不瞭解父母,從沒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關心他們的喜怒,去了解他們的經歷,去理解他們的不易。
從那之後,作者每一年都要帶著父母去旅遊,在祖國的山山水水之間錄製屬於自己的影片。
作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九歲就失去母親的小女孩,是如何用笑容來堅強地面對生活;又看到了一個因為家庭困難,原本品學兼優的男孩兒不得不輟學賺錢,從而讓自己在生活的不順中變得鬱鬱寡歡,只能借酒消愁。
但是他們卻依然用肩膀為自己撐起了一個無憂的生長空間。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面臨許多的第一次,做父母也是這許多第一次中的一次。沒有經驗,不知道怎樣做對孩子才是對的,才是好的。
然而每一位父母都用盡了自己的力量,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因此即使他們犯了錯誤,我們也應該進行包容。
因為那是我們的根系所在,只有我們學會包容、諒解,我們才能更好地愛自己。
2、同父母和解,學會愛自己
狄更斯說:“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
秋是個女企業家,可以說是別人眼中成功的女強人,但是隻有秋自己知道,自己的心底總是空落落的,沒有歸屬感。
那一年,只有十六歲的秋獨自一人離開了家,當時只有母親來送行的單薄身影,父親竟然連照面都沒打。
原來秋的父親重男輕女,一心只想要個兒子,而秋是家中的第二個女兒。
當年大姐出生時,父親還說:“沒關係,下一次會是兒子。”
可是天不隨人願,當秋生下來,父親連名字都懶得取,還是母親看當時是秋天,才取名叫秋。
然而秋卻成了父親眼中的透明人,直到弟弟出生,秋才知道父親也會愛人,也有父愛。所以當家中供不起兩個孩子上學,即使秋的成績十分優秀,依然成了必須讓路的棋子。
秋不樂意和大姐一樣在家務農,因為她受不了家中的冰冷。她只能逃離了那讓人窒息的家。
秋說她從成都到北京,經歷了太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是自己從離開家再也沒有回去過。但是每個月一定會往家中郵錢,因為她想讓父母知道,那個他們最輕視的女兒才是最孝順的孩子。
父母住進了秋買的房子,卻再也沒到看女兒一面。2008年,汶川地震奪走了他們的生命。秋也永遠無法知道父親到底為何會對他視而不見。
直到秋與前夫離了婚,前夫走出民政局後說的話讓秋被深深地震撼了。
前夫說:“想要自己能過得幸福,就和父母,和童年和解,不要用自己的傷痛再去傷害其他人。”
秋這時才發現,自己與前夫只要有矛盾,自己一定會採取冷戰。自己對前夫冰冷的樣子,正是當年父親對待自己的方式。
秋直到這時才明白,選擇與父母的和解,其實也是選擇與自己和解,更是學會愛自己的前提。
可父母的突然離世,讓秋再也沒有辦法知道他們的真正的想法。
3、正視分離,讓愛永久續航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離別,而我們也終將生離死別。”
著名歌手韓紅從小跟在奶奶身邊長大,奶奶是第一個發現韓紅唱歌天賦的人。當時韓紅在歌唱道路上一次次碰壁,但是奶奶堅定地站在韓紅的背後。
韓紅是不幸的,她並沒有幸福的家庭,也沒得到過父母的關愛;可是韓紅又是幸運的,因為奶奶一直陪伴著她。奶奶的愛支撐起了韓紅整個的世界,這也是韓紅面對外界的底氣。
奶奶教會了韓紅怎樣去愛、怎樣去堅持。當面對挫折、面對質疑,如何才能勇敢地走下去。
韓紅說奶奶就是自己的支撐,所以當奶奶離世的時候,自己曾一度抑鬱。
那時自己就躲在家裡,一個人痛哭,哭累了睡,醒了又會落淚。
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但是奶奶卻把信仰刻到了自己血液裡,無論是自己鋒芒畢露,還是面對爭議,奶奶教會我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這是做人的根本。
走過了那段歷程,韓紅才認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應當怎樣走。
認真做人,認真做事,韓紅將身心整個撲在了公益事業上。雖然有人對她做公益提出質疑,但是韓紅從來沒有想過停下腳步。
她彷彿是在一次次的公益事業中,與自己不完整的童年和解。她又彷彿是想用奶奶的愛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更像是一場彼此之間的相互救贖。
人生的過往,其實就像一個行色匆匆的過客,卻往往會在某些人的心底留下濃墨重彩。
寫在最後:
無論我們如何不捨,可是我們卻擋不住分離的腳步。因此坦然面對離開的親人,我們還可以讓愛續航。畢竟愛一直都在。
這也正像作者在書中說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天生的宿命。因此不要吝嗇說出你的愛,這是彼此關係的天然潤滑劑。
同時作者也不希望父母是為自己而活,作者只希望在父母的餘生,他們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活出自己的精彩。
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在書香中尋找溫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