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不得已才工作。
也有人說,人不得已才面對困境,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置於困境之中。
我深以為然。
但是,一個人若是沒有經歷過困境,就很難變得成熟,更難成大器。
甚至可以說,真正能成大器的人,大都有過“劫後餘生”的經歷。
為什麼如此說呢?
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繼續探討,即:
一、何為成大器?
所謂“成大器”,其實每一個人的定義,可能都不一樣,如有些人認為發財就是成大器,也有些人認為官當得越大,就越成大器,甚至有些人認為成就自己的事業,才是真正的成大器。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然不是,因為雖然以上所講並沒有錯,但卻沒有提及重點。
言外之意,“成大器”這一說法,其實還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
而這一內涵,對於個人來說,就是心智的成熟以及迴歸真正的自己,這才是可以稱之為“成大器”。
當然,這種成熟,需要足夠的閱歷、見識、格局以及真正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懂得如何實現自己的需求,並且胸有成竹,如同那句話講的那樣“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更重要的是“成大器”並不是別人眼中的某種成功,而是自己從內至外獲得之滿足以及自在。
這就是“成大器”這一概念的本義。
二、經歷“劫後餘生”在人生當中的積極意義
所謂“劫後餘生”,在這裡指的是經歷苦難,並戰勝苦難,從而完成蛻變。
當然,苦難本身並不是什麼好事,但是,苦難並非完全沒有意義。
我們舉一些例子。
明代王陽明若是沒有歷經過官場失意,倍受打壓以及後來被追殺、流放,甚至多次瀕臨死亡,那麼,很難想象僅三十幾歲的他,能夠在“龍場”這個地方悟道。
其實歷代以來,那些真正成大器的人,不僅是王陽明,就算是孔子以及後來的曾國藩,都曾有過“劫後餘生”的經歷,甚至可以說,正是“劫後餘生”這種經歷,讓他們認識自己,成為真正的“大器”。
而這其實就是“劫後餘生”在人生當中的積極意義。
三、在“溫室”成長的弊端
有一句話講,從未有人是在父母長輩的呵護下成才的。
而事實正是如此。
因為在“溫室”當中成長,儘管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但“溫室”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弊端。
何以見得?
因為人生若只是順境的話,那麼,人就很難真正的成熟——沒有經歷過挫折與苦難的體驗,即便是可以成長,也不可能成為真正“大器”。
這就是在“溫室”中成長的弊端。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些內容,其實正是我們為什麼講 成大器的人,大都有過“劫後餘生”的經歷的真正原因。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選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王弼集校釋》《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