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三週,2021年就要結束了。還有幾天,中超第二階段就要開始了。還有一個半月,世預賽第六輪客場與日本隊的比賽也要開始了。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2021年度的中國足球,我覺得“一地雞毛”還是合適的。
不好說是一無是處,地上有點雞毛說明還是做了些事情,但是效果不咋地。
一、委屈的聯賽
為什麼說他委屈呢?這要從聯賽的定位說起,其他國家的聯賽都是國家足球發展的基礎、根基,只有中國足球,聯賽就是“受氣的小媳婦”,有點小地位,但是總是處於被欺負的物件。
因為疫情防控,因為世界盃預選賽這個重中之重,聯賽被放在了可有可無不得不做的位置。
沒有主客場?好吧,那就集中比賽。雖然按照前任國家隊主教練的說法,主場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球迷不讓入場?好吧,現場不看就不看。雖然後來放開了,但是外地球迷總是有多個不方便,多數球迷還是蹲在電視機前看直播。
分為兩個階段?好吧,為了國家隊讓路!可是兩個階段間隔時間如此之久,雖然中間插了個足協盃比賽。從8月12日到12月12日,整整四個月時間,很多球員都盼著比賽儘快開始,沒有比賽的日子真難熬。
至於廣州隊、重慶隊、河北隊等陷入經營危機,面臨解散。甚至青島隊球員還提出不解決8個月欠薪就不走進比賽場地。這麼多嚴峻生存問題,現在想起來,當初的中性名新政確實是有點超前和不合時宜了。
二、憋屈的國足
這裡的國足包括男足、女足。先說說女足,在奧運會鎩羽而歸,賈秀全無奈下課。作為被國家體育總局作為奧運戰略提級管理的女足,小組賽最後一輪,2-8慘敗給了荷蘭隊,3戰只有1分小組出局,3場比賽,中國女足丟了17球,這是奧運會史上最差戰績。取得這樣的成績,奧運金牌榜排名第一與三大球全軍覆沒的鮮明對比,讓體育人情何以堪。
所以所有人對於2022年世界盃預選賽就格外看重,裡皮辭職後,李鐵帶領國家隊在剩下的四輪40強賽突圍成功,激動地個別足協領導手舞足蹈,似乎已經獲得了世界盃參賽資格。
到了十二強賽,中國隊現出了原形,前六輪比賽輸給了澳大利亞(第一輪)、日本、沙特,與阿曼、澳大利亞(第六輪)打平,只是3:2險勝越南。一勝兩平三負的戰績排在小組第五,基本沒有出線可能。
這個成績並不是不可以接受,本來出線就是奇蹟。人們不能接受的是李鐵的新聞釋出會事件、社媒帶貨、與武漢隊藕斷絲連、神奇經紀公司等嚴重問題。國家隊都這樣了,你作為主教練還有心思軟文帶貨?還把成績不好原因歸結到沒有出場?多找找自己原因多好,五年合約呢。
在這種情況下,換帥是中國足球唯一的自救措施。於是李霄鵬成為新一任國家隊主教練,而且是國家體育總局高層直接確定的主教練,足協已經沒有了話語權。實際上男足和女足一樣,都已經提級管理了。
這是對足球的重視,更是對足協的不滿!
三、窩囊的足協
足協窩囊不?媒體也罵,球迷也罵,甚至從業人員也罵!
可是這個窩囊是怎麼來的?還不是自己找的!
聯賽被壓縮的支離破碎的,可能是沒有辦法,現實情況決定了必須這樣去做。但是有些問題就是屬於足協的不作為、亂作為。比如國家隊以及國家隊主教練李鐵的管理、比如不合時宜的新政等等,都是不作為或者拍腦袋決策的亂作為。
如果有效管理或者是經常溝通,那麼李鐵會在新聞釋出會上胡說八道嗎?如果是經過調研分析,那麼在疫情大環境下,匆忙推出中性名,讓投資企業無利可圖,本來就資金鍊有問題,不願意投資打水漂的俱樂部,在沒有了廣告效應的情況下,緊縮投資戰線的蘇寧、恆大等紛紛退出就是必然的結局。
所以,體育總局收回成年國字號球隊的管理權決策權,只能讓足協感覺到窩囊,而無法改變。
四、不破不立,期待大動作
當一件事情到了最低谷,沒有任何解決辦法的時候,那就不如推動重來,不破不立,修修補補解決不了問題。
這個大動作,既可以是足協領導決策層的變化。就比如姚明的籃協主席,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這個大動作,也可能是足球政策的改變,從更高層推動的改革。中國足球可以學習五大聯賽,當然近鄰韓國日本的經驗教訓我們也要借鑑,同樣是疫情影響,為什麼韓日並沒有出現我們這樣大面積的俱樂部生存困難,只有幾家俱樂部不欠薪?這就是行業出了問題,而不是單個俱樂部。
這個大動作,還可能是管理體制的變化。比如更高層直管國字號,足協輔助,比如說過多年的職業聯盟、管辦分離等等。
總之,“享受看球”認為,沒有大的動作,就發生不了大的變化,中國足球估計還是會繼續走在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