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婆婆今年75歲,前段時間突發疾病,在成都打工的幾個兒女立即把她接到成都,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如今代婆婆的病總算好的差不多了。於是老人提出想要回到老家居住,然而,當兒女把母親送回老家時卻傻眼了,自己回家的路竟然被人堵死了。
因為鄰居建房,圈佔道路,把原來的路用牆圍起來做成了院子,鄰居的這個牆,也把代婆婆回家的唯一一條大路都給堵死了。現在回家,代婆婆他們只能走田坎兒或其它泥濘的小路。晴天還可以勉強通行,要是一旦下雨,行走起來便是危險重重。兒女們不敢想象,母親代婆婆一個人生活在老家會是什麼情況。
代婆婆居住的院子裡有四戶人家,自從鄰居把圍牆圍起來之後,這個院子就成了村裡面唯一一個不通車的院子。為了解決母親和其他鄰居的通行問題,代婆婆的兒子陳大哥決定自己出錢建一條路。陳大哥打算從原來的入戶路旁邊接一條小路,從自家的田裡修過去通往自己家。然而,這卻遭到了鄰居陳某的阻攔,不准他們從原來的入戶路上接新路。
據瞭解,之前那條入戶路原本是土路,鄰居陳某建房後,就把路面硬化了做成了水泥路。陳大哥就想著可能是錢的問題,於是就主動找到陳某,要求分攤修路的費用。然而鄰居卻獅子大開口,刁難陳大哥。陳某說,分攤修路的費用可以,他得要15萬,陳某的老婆更狠,說要20萬,少一分都不行。
陳大哥一家人就感到納悶兒了,他們幾代人下來,都沒有和鄰居陳某發生過矛盾。而且這鄰居陳某還是他們一個祖宗下來的血緣親戚,陳某和陳大哥去世的父親是平輩兄弟,兩家人世代和睦相處。陳大哥想不明白,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叔叔一家人會這樣對他們。
實在沒辦法,陳大哥本打算讓代婆婆跟他們一起回成都生活,可是代婆婆不願意,說什麼也要在老家住。代婆婆還給陳大哥下命令,讓他無論如何也要修條路通往家裡。為了滿足母親的心願,代婆婆的兒女直接叫來施工隊修路,可沒多久,他們的叔叔陳某和妻子就出來阻止了。陳某夫妻認為路是他們重新修過的,就是屬於他們的,就不允許代婆婆他們從自家路這裡另接一條新路。陳大哥他們認為這路不應該屬於哪一個私人的,應該是大家共同的。兩家人見面就爭吵,扭打起來。
讓代婆婆一家想不明白的是,這條路他們走了幾十年,怎麼就成了陳某口中的私人道路了。代婆婆說,以前這是一條只容得下一人行走的小路,1998年的時候,他們為了建房,於是舉全家之力將那條小路擴充套件成為3.5米左右寬的土路,直到陳某建房的時候把那條路硬化了。代婆婆表示,那條路是經過兩代人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樣子,我們修路基,你硬化路面,這應該可以相互抵消了吧。然而陳某卻有不同的說法,陳某說,那條路是村裡規劃給他們家的入戶路,代婆婆家的入戶路並不在此。對於路的歸屬問題,雙方各執一詞。那麼那條路究竟是條什麼性質的路啦?
從當地村主任口中瞭解到,從主幹道到每戶村民的入戶路,是由村集體規劃,入戶路是按照誰使用就由誰修建維護的原則執行。代婆婆所處院子的規劃路,因為地勢險峻,所以一直沒有修整。而現在這條路離主幹道近,地勢平和,所以多年來大家都由此通行。但那條路最開始是規劃給陳某一家使用的。可現在不管用什麼辦法,都只有從陳某家的入戶路接一條路進去到達代婆婆家最為合適。陳大哥也願意分攤叔叔陳某硬化路面的費用。作為長輩的陳某夫妻怎麼就不同樣啦?
陳某說,這路本來就是大家在使用,費用也該共同平攤,而且他和代婆婆一家本來也沒有矛盾,只要大家把協議談好,他也不是不同意他們接路。但侄兒陳大哥當時說了一句:“你要好多錢嘛?”就因為這句話讓陳某當時氣憤不已。原本陳某打算過段時間,等他自己氣消了也就算了。然而侄兒的做法卻越發得過分,不僅把他告了,還在沒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強行修路。對於侄兒這樣惡劣的態度,陳某心裡就更難接受了。
最後經相關工作人員的協調下,方法達成一致,代婆婆一家補償陳某修路費用25000元錢,陳某也同意代婆婆一家在入戶路上新接公路。
因為一句話,世代和諧相處的兩家人僵持了近一年時間,實在是有些不值得。作為晚輩,對長輩謙虛一些,恭敬一些,作為長輩,大度一點,不要過分解讀晚輩的話語,此事也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