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質量的定義及論證
定義:元質量就是兩個元電荷的質量之和,元質量是變化的。
元質量的大小和一對正、負元電荷相互繞轉半徑開平方成反比。元質量是粒子存在質量的原因,元質量空間大小的變化是質量變化的原因。下面詳細論述:
在上篇文章《最基本的粒子——元電荷》中論述了:元電荷的質量和繞轉的速度成正比:m=kv,k是比例常數,並且兩個元電荷繞轉的速度平方和它們繞轉的半徑乘積是一個常數:T=Rv^2,T是常數,同時也推出:光子質量的平方和繞轉半徑的乘積是一個常數:Rm^2=Tk^2=Q,Q是常數,每一類這樣變化的系統都存在這樣的常數。光子就是相互繞轉的正、負元電荷。我們仍然以紅光粒子為例研究,元質量的變化規律及其暗物質引數。
假設損失質量m形成一個紅光粒子,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得:E=mc^2,其中c是光速,則紅光粒子的能量就是E=mc^2,根據光子量子能量的表達E=hγ,其中,h是普朗克恆量、γ是頻率。所以我們可以得到:mc^2= hγ——(1),我們分析一下這個等式的變數,左邊是損失的質量,右邊是光子的頻率,損失的質量不同,頻率不同,就不是同一類光子,損失的質量相同,頻率就相同,是同一類光子。將m=kv及紅光粒子的頻率代入等式mc^2= hγ得:kv c^2= hγ=3.05×10^-19焦耳。變化表示式(1)得:v(k c^2)=hγ,普朗克常數是光速的平方和質量變化常數的乘積。我們可以看出,v的數值等於光子的頻率,k=h/c^2。我們代入紅光粒子的數值:可見紅光的頻率約4.6×10^14, 可見紅光的波長約6.5×10^-7,則繞轉半徑R=3.25×10^-7,紅光粒子的繞轉速度4.6×10^14米/秒,我們可以求出k=h/c^2=6.62×10^-34/(3×10^8)^2=7.36×10^-51,所以這種狀態下,元質量是m=kv=7.36×10-^51×4.6×10^14=3.39×10^-36千克。元電荷粒子形成質量的運動和形成能量的運動是不同的,質量是由相互繞轉的元電荷形成的,和直線運動的速度沒有關係,能量是直線運動形成的。
我們根據紅光粒子的現有資料,推算一下這三個常數的數值,即元質量的三個常數,三個常數控制著元質量的變化規律。T=Rv^2=(3.25×10^-7)(4.6×10^14)^2=1.5×10^22 ;k=h/c2=6.62×10^-34/(3×10^8)2^=7.36×10^-51;Q= Rm2=Tk^2=8.13×10^-80。
常數Q= Rm2^就是元質量變化規律。從這個常數Q我們可以看出,元質量存在於原子、原子核內部,質量較大、半徑較小,元質量在原子、原子核內部質量按照Q= Rm^2規律發生變化,元質量變化到外部光子的質量時(也就是輻射物質將要損失的質量),以光子能量的方式輻射到外部空間,在外部空間也遵循這個規律。
二、元質量、元宇宙、元電荷的關係
由上面的論述可知:元質量是由元電荷構成的,一般情況下,元質量是不可分的,宇宙中不存在單獨的元電荷(我們測量電子的質量也是透過荷質比測量的),所以元質量應該是組成宇宙的最小單位。元電荷是電荷的最基本的單位,所有電荷都是由元電荷組合而成的。元宇宙也一樣,即元宇宙是組成宇宙最基本的單位,元宇宙就是元質量,由於元質量的大小(包括質量的大小和空間半徑的大小)不確定,這樣由元質量組成的粒子、物質會千差萬別,進而形成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宇宙。也就是說,元宇宙就是元質量。元質量、元宇宙、元電荷的關係:元電荷組成元質量、元宇宙,元宇宙——元質量透過不同形式的組合,形成不同的存在方式、運動狀態(例如質子、中子等基本粒子,星球、星系等宏觀物體),從而形成整個宇宙。元宇宙是組成宇宙最基本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