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華早報》報道,清華大學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成功地利用播雲技術控制天氣,減少汙染,改善首都北京的空氣質量指數。
人工增雨是一種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它將化學物質引入雲層,比如碘化銀顆粒。這導致水滴聚集在它們周圍,增加了降雨的可能性。
這篇由環境科學家Wang Can教授發表在同行評議的《環境科學》雜誌。鄰近山區的居民報告稱,他們目睹了運載碘化銀的火箭騰空而起,實現人工降雨。
研究人員說,由此產生的人工降雨使空氣汙染物PM2.5的水平降低了三分之二以上,並使空氣質量從世界衛生組織的“中等”標準變為“良好”標準。
人工降雨的歷史
這並不是中國第一次進行人工降雨。
預期2025年,中國將擁有“發達的人工影響天氣系統”, 人工降雨可覆蓋超過550萬平方公里,防雹系統可涉及約58萬平方公里。
最新技術的應用為該技術的成功提供了大量科學證據。由於近年來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惡化,其他國家也投資了人工降雨技術;然而,它的有效性仍然存在疑問,科學家們仍在爭論:是否操縱一個地區的天氣系統會干擾其他地區的天氣系統。
“人工影響天氣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也是一個與國家利益、環境和責任密切相關的社會工程,”徐在一篇發表在中國《氣象科學技術進展》雜誌上的論文中寫道。他補充說:“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規或國際條約。”
這項技術能被廣泛應用嗎?
這項技術也在美國使用,其中一個主要的例子是愛達荷電力公司,這是一傢俬營公用事業公司,服務於愛達荷州南部和俄勒岡州東部的50多萬客戶。據《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道,近二十年來,愛達荷電力公司一直使用人工降雨來補充其水力發電。
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惡化,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各國也在考慮採用其他技術來獲取降雨。今年夏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利用無人機技術來扭轉高溫的趨勢。在迪拜溫度可高達48℃,他們將無人機飛到雲層中,然後放電引發降雨,這可以降低溫度並提供急需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