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鯽魚,有人認為好釣,頻頻能碰到大鯽魚,釣得挺過癮。找到了魚窩,鯽魚出死口的機率是四季中最大的,釣得多也是自然。
多數釣友認為不好釣,則是不好判斷出釣天氣,出釣時機總把握不對,而且找魚難,看漂抓口更難。浮漂半天都沒動靜,偶爾看到一些細微的動作,介於打不打的猶豫中,不打怕錯失良機,打了又抬竿不中魚。有些時候甚至漂相輕得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出來,給自身垂釣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常常空軍而歸也屬正常。
冬季想要釣好魚,就要從魚的習性特點上出發。冬季水溫低,魚的活性低,動作遲緩身體僵硬,釣友們常說的“魚口輕”也是特指冬季魚咬鉤時,吸食鉤餌的力量輕,且嘴巴開口幅度小。魚口的開合程度,如果平時是10分開口,那麼在冬季可能僅是6-7分的程度,因此如果鉤大了或是餌料狀態不好,很容易造成擋口現象。
魚咬鉤的後續動作也輕,如吸餌後轉身,抬頭,後撤,乃至微微遊動,甚至是原地不動,懶得動彈。這類動作輕反應在浮漂上,則是漂相明顯減弱,漂相輕,幅度小,更加細微一些,甚至是微微沉一目半目,便沒了後續,浮漂又恢復到一動不動了。
在冬季,鯽魚面對餌料其實是有很強的進食慾望的,尤其是活餌,一口吸不進,就吸上兩三口,一旦吸進嘴裡就不輕易吐出來,咬鉤較實,出死口的機率大。往往可能抬竿晚點,慢點,魚鉤都是鉤在了上膛子或鉤進嗓子眼裡了。
漂相輕,很細微,感覺冬季的鯽魚更像是在無力地細嚼慢嚥一樣。作釣時適當地放口,也是極大的考驗我們抬竿時機的把握是否得當。有時候魚咬鉤後不動彈,我們也不要忽視這種情況,天氣越冷,越容易出現這種現象,雖然有時候釣上來的是趴地虎或小麥穗一類的小雜魚。
如何應對吃口輕
1. 精準找底
精準找底是很有必要的,儘量把浮漂調出目數的精準找底,利於訊號傳遞。冬季一般情況下,沒必要釣靈,調低目釣低目,更利於觀察漂相。調出目數的釣鈍,只要釣目比調目高一點就可以了(如調1目釣2目,調2目釣3目)精準找底後,鉤餌躺底,子線彎曲的程度,心裡能夠有一個大概的估計。在觀察魚口和上魚情況我們可以做適當微調,這一點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
把浮漂調出目數,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發現魚離地時,及時低去找口應對(“魚離底”詳見上一篇文章)。
2. 子線長度
都知道冬季要釣鈍,同樣的鉤餌躺底利於魚兒吸食,不同的釣法,子線的長短
直接關係到,傳遞到浮漂上的靈與鈍。如果釣跑鉛,短子線可以及時,適當地放大浮漂的訊號。如果用長子線,最好不要用跑鉛,不要把八字環觸底。
3. 紅蟲
大雪節氣過後,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我個人認為逐步該把蚯蚓轉換成紅蟲作釣
了,天氣越冷紅蟲的效果則會越明顯。蚯蚓釣大鯽魚的威力已顯現,紅蟲上場了,好比接力賽跑,各有各的強項和階段。當然,如果你認為蚯蚓依舊給力,接著用沒毛病,關鍵是看魚情。
感謝您的閱讀,用最樸素的語言,分享最實用的野釣經驗,希望廣大釣友多提寶貴意見,並在此交流分享,點贊關注不勝感激。祝每位釣友都能大鯽大鯉。
宣告:內容為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