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是一個夢幻世界,花花世界。這裡沒有固態的文化,卻有無止境的仕途和落魄悲傷。”網紅考古大咖齊東方說,正如《北京人在紐約》中的一句臺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這兒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這兒是地獄。唐朝時候的長安也是如此,有帝王將相功成名就,有才子佳人比翼雙飛,更有普通百姓的雞零狗碎。
9月18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央視《國家寶藏》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國寶守護人”齊東方老師,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館一樓新聞釋出廳,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講述隋唐長安的故事和生活。
這是金沙遺址博物館“回望長安——陝西唐代文物精華展”的首場講座,邀請到了網紅考古大咖齊東方。他從長安城的特點開始切入,講述了長安城的佈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仕女們的審美流行,以及有史料記載的唐朝最大規模的聚會。他的講解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全場座無虛席,觀眾不時隨著他通俗預定的講解發出一聲鬨笑,繼而是雷鳴般的掌聲。
說法很不嚴謹
無論是熱門電視劇,還是敦煌壁畫或者彩繪侍女俑,唐朝的女子給人一種珠圓玉潤的豐腴之美。這讓“苦減肥久矣”的微胖星人羨慕不已,在大眾的潛意識裡,唐朝似乎是個“以胖為美”的時代。
齊東方教授糾正道:“我堅決反對這樣的說法,而且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嚴謹的說法。”在他看來,唐朝歷經不到300年,“以胖為美”的審美並非貫穿始末,只能說某一個時期、某一類人群當中以胖為美。
為何在大家的印象中,壁畫或者陶俑中的唐朝女性體態豐盈?齊東方教授坦言,學術研究需要進行量化,如果把所有唐代的壁畫和陶俑找出來加以統計,“胖妞”佔比不高,只是胖胖的侍女陶俑給人留下可愛敦厚的感覺,令人印象格外深刻,這就造成了對唐朝審美的誤讀。
如果用大資料統計之後,就可以從出土文物中窺見唐朝女性審美的變化:早唐時期的女性一般身材苗條,面部清秀;唐玄宗開元時期的女性豐滿,天寶時期的女性只能叫臃腫;晚唐時期,考古發現的女性形象減少,也並非都是肥胖型別。
為何唐玄宗時期的文物女性形象豐腴呢?楊貴妃無辜“躺槍”,傳說中唐玄宗喜歡身體豐滿的楊貴妃。齊東方從文獻中找到三處提及楊貴妃體胖,一處說她“微有肌”,更為人知的是她“苦夏怕熱”,還有小說借唐玄宗之口調侃“風吹不走”。不過,親眼見過楊貴妃長袖善舞的李白,曾有詩云“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感嘆只有漢代身輕如燕的趙飛燕才能與其媲美,楊玉環應該胖不到哪兒去。
唐朝人都愛騎馬?
騎驢是“共享經濟”
在描述大唐盛世的影視劇裡,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文人墨客,一言不合就上演“策馬奔騰,瀟瀟灑灑”的橋段。唐朝時候的人們普遍可以騎馬嗎?齊東方教授笑言,這是又一個誤讀,唐朝人騎馬是非常奢侈的事兒,不僅因為馬匹太貴,更因為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騎馬,《唐會要》裡提到“禁工商不得乘馬”。
那個時候的馬匹主要用於戰爭,一匹馬能夠多貴?據不完全統計,唐朝的詩人之中,白居易、劉禹錫、李白、張祜都提到了“愛妾換馬”,李白的詩中寫道“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長安城那麼大,五品以上的官員如果不能騎馬,如何保證上朝不遲到呢?答案顯而易見,騎驢是個不錯的選擇。“驢也很可愛,吃苦耐勞,任勞任怨,騎驢才是接地氣的出行方式。”齊東方教授說。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酒鬼”何監,騎著一頭白驢就進了靖安司,以一種十分拉風的方式出場。其實,驢背上盛產詩人,孟浩然認為騎驢踏雪尋梅是他靈感的來源,賈島騎驢琢磨“推敲”衝撞了韓愈儀仗,杜甫“騎驢十三載”,白居易甚至“泥深同出借驢騎”。
於是,在唐朝興起了租賃驢的生意,有點類似當下的“計程車”。在敦煌文書中發現了顧客和驢主簽好的僱驢契約,顧客交了押金後,可以長期租賃“驢的”。服務方便到什麼程度?齊東方透露,你可以在這兒租驢,還可以在另外的地方歸還,“就像現在的共享單車一樣,非常方便”。
張豔供圖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