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只是一種本能,更是一種能力。”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告知,如果想要獲得成功,那麼需要具備智商、情商和財商。
但在當代人心目中,除了追求“成功”以外,還要追求“幸福”。
追求幸福的重要能力中,除了我們熟知的智商、情商和財商外,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能力:愛商。
什麼是愛商?
其實就是愛的商數或者愛的智慧,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提出,隨後流行於全世界。
很多人之所以人際關係差,很難跟家人、愛人、朋友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可能並不只是因為情商差,更重要的其實是缺乏“愛商”這一重要的社交能力。
很多人智商和情商都線上,但卻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也不懂得如何享受被別人愛。
那麼這個人或許會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但在生活幸福感方面卻很欠缺。
這就是低愛商的表現。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物質上的富裕並不代表他真的就過得很幸福,健康的親密關係才是更好提升和增強個人幸福感的關鍵。
而決定了這種親密關係程度的核心,便是“愛商”。
通常來說,一個愛商高的人,具備以下3種常人所不能及的能力,遠比智商更重要。
01:化解負面影響的能力。
不管是跟父母相處,還是跟戀人交往,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不滿意,甚至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的事情。
當我們在面對與人交際過程中產生的負面情緒時,是否能夠輕鬆化解負面情緒所帶來的影響,是我們每個人“愛商”高與低的明顯表現。
一個愛商高的人,可以用正確的愛的方式,來克服和化解負面情緒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愛商越高的人,個人誠信度和美譽度就越高,就越會受到他人的尊敬。
這樣的人,在處理和化解負面影響時,往往能夠比常人更輕鬆,且更有說服力。
如果說情商高的人,在對自我負面情緒的處理上更厲害,那麼愛商高的人,則是在個體和他人關係的負面影響化解方面更勝一籌。
所以我們會認為,愛商其實說是一種愛的“智慧”會更為恰當。
每個人的一生都必然會有負面情緒出現,也一定會遭遇到負面的挫折、困難。
如何讓自己不被負面情緒所困擾,如何快速走出負面的情緒,這是透過一個人的情商來解決的。
但如何在負面情緒或者負面事件產生了負面影響時,能夠輕鬆化解,便是需要透過一個人的愛商來決定的。
而這也是為何“愛商”能夠與智商、情商和財商並列為“四大能力”之一的關鍵。
02:選擇合適伴侶的能力。
“愛商”的本意,實際上是指戀愛智商,之後被心理學家衍生為人們在愛情、親情、友情等情感中的處理能力。
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當下這個流行唯物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時代背景下,“愛情”成了衡量一個人愛商的重要依據。
據調查,202年我國全國平均離婚率高達39.33%。也就是說,全國每十對夫妻結婚,同時就有四對夫妻離婚。
一對夫妻從相識相知,再到結婚離婚,必然會經歷很多事情。
但無論是因何而離婚,歸根結底大多都是三個字:不合適。
對於很多離婚的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便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最初做選擇時,或因為不太理智,又或者因為沒能看清對方本質,其實都是歸結於沒有選擇到合適的伴侶導致的。
而這,其實也是“愛商”缺乏導致的。
一個愛商高的人,具備較強的對愛的覺察能力。
愛商高的人,不僅因為對愛的情緒感受及時且準確,從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伴侶。
還能在與伴侶交往過程中,因為具備超高的戀愛智商,減少錯誤情緒的釋放和影響,從而把自己的感情經營得很好。
03:斷舍離的能力。
雖然我們說愛商高的人,能夠比常人更能處理好人際關係,也更容易選擇到合適的伴侶,經營好一段感情。
但不代表愛商高的人一輩子就不犯錯,也不代表愛商高就一定能“遇到某個人,陪伴自己一生”。
然而,愛商高的人往往在“斷舍離”方面更加果斷,也更容易快速釋放自己因此而帶來的不愉快情緒。
簡而言之,愛商高的人,在愛的時候懂得如何去愛和被愛,在放手的時候也會不糾纏、不優柔寡斷。
有的人在結束一段感情之後,會陷入長時間的低迷和哀傷之中難以自拔。甚至會因此而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交際、工作。
這類人往往就是缺乏愛商的代表。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或者是朋友、或者是戀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陪在我們身邊走完這一生的。
不一定就是誰對誰錯,只不過可能在你成長的某個階段,對方不再適合你了而已。
分別之際難免有不捨,這是人之常情。但如若因此而長時間萎靡不振,那就不值當了。
懂得放手,不因他人的離開而折磨自己,這也是一種“愛商”的能力體現。
結語:“愛”是個氾濫成災的字,但我們最缺乏的就是愛。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很多人反而活得更焦慮,更不幸福。
小時候總以為有錢就很幸福,但物質水平不斷提升之後,我們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幸福。
“愛”在這個時代是一個氾濫成災的字眼,到處都在說“愛”,隨處也能見到“愛”,但實際上我們內心最缺乏的就是愛。
我們不僅缺乏愛的勇氣,也缺乏被愛的坦誠。
歸根結底,我們缺乏的是“愛的能力”。
馬雲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現在的孩子除了要培養智商和情商外,還應該培養愛商。
在未來的社會中,只有愛商強大的人,才能在機械化、智慧化的時代背景下,懂得如何去愛,懂得如何被愛。
如此,才能真正在“冰冷”的社會競爭中,感受到“溫暖”,尋找到幸福的存在。
—END—
文/知陽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