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一個人,做人做事,能夠給他人留下一點餘地、留一條出路,其實,也是給自己留後路。
《孫子兵法》中說:“圍師必闕,窮寇勿迫。”
對別人步步緊逼,即使是“兔子”,急了也會咬人。
能夠對別人“大度”一點,既是一份善良,也是一份智慧。
事不做絕,好事不佔盡
《菜根譚》中說:“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
一個人的成敗,天意居半,人謀居半。
愚昧的人,過分誇大自身的能耐,於是,當他們志得意滿之時,就貪得無厭,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在透支自己今後的福氣。
等到他們一朝落敗,必然是牆倒眾人推。
而智者則不然。
他們懂得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的道理,所以,越是在志得意滿的時候,他們就越是謙虛謹慎,謙遜待人,儘量把福氣分享給眾人,不敢獨享。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愚昧的人,窮則胡作非為,達則仗勢欺人,所以,他們的“達”,難以長久。
智者,窮則安貧樂道,靜待時機,達則兼濟眾人,自立立人。所以,他們即使有朝一日“掉入谷底”,他們也會有一個軟著陸,並且能夠得到眾人的支援。
這便是種善因,得善果。
事不做絕,責人留餘地
古人云:“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人非聖賢,誰能不犯錯呢?一個人,只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決心改正,那麼,就不必過分苛責了。
有的人,就是喜歡過分苛責別人。
是因為他們對別人的過錯,深惡痛絕嗎?
未必。
只是因為,責備別人,就是他們的樂趣。他們透過批判別人、甚至以別人的小過為支點,大肆指責別人,來獲得心理快感。
善良的人,助人為樂。
而他們,則是以欺辱別人為樂趣。
如此行為,必然會導致眾人疏遠。
當然,有的人,並非以苛責別人為樂,而是控制不住自己憤怒的情緒,所以苛責別人超過了度。
一個人,能夠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緒,責人不必苛盡,是一份自律,更是一份善良。
事不做絕,壞事不可做盡。
有一個詞,叫“欺軟怕硬”。
其實,怕硬,是人之常情。但是,欺軟,卻是一種可恥、懦弱的行為。
魯迅說:“勇者憤怒,抽刀向更強者;怯者憤怒,抽刀向更弱者。”
欺負比自己弱的人,不能證明他的強大,只能證明,他也是一個弱者。
真正的強者,在弱者面前,反而會表現出溫和的一面。在他們看來,在弱者面前顯露鋒芒,就如同成年人,在小孩面前,誇耀自己的武力一樣,令人恥笑。
再者,一個人再懦弱,他的忍耐力,也是有限度的。
如果把一個人,逼到退無可退,再懦弱的人,也會爆發。
富貴者,如果不願兼濟天下,那麼,安分守己,不欺人,也是一份善良。
如果仗勢欺人、仗財欺人,步步緊逼,那麼,再貧賤、卑微的人,也會變得勇敢起來。
郭德綱說:“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十分能耐都使盡,後輩兒孫不如人。”
做人做事,能夠留下一點餘地,自己吃肉,也讓別人有喝湯的機會,那麼,今後的路,便能走得更遠;
反之,如果自己吃肉,一點肉渣都不給別人留,那麼,今後的路,也就漸漸斷絕了。
與人為善,即是與己為善;愛人者,即是愛己者。
願你我,都能“路徑窄處,退一步與人行。”,讓自己走,也讓別人行。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