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平衡分為三種狀態:穩定平衡、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
在太極拳的練法中,“穩定平衡”的練法是錯誤的,不符合太極拳的理念、內勁與用法,是一種重滯、笨拙的練法,而且只能侷限於“穩定平衡”之中,無法過渡、進入隨遇平衡狀態之中。
只有“不穩定平衡”的練法,才是純淨的、正統的太極拳。因為看起來的“不穩定平衡”可以用腳下的輕靈步法變轉成為“隨遇平衡”,所以“高架活步、小步輕靈、兩腿併為一腿”的練法才是唯一純淨的太極拳,是把不穩定平衡與隨遇平衡打成一片、合為一體的高階拳術。
OO一
穩定平衡的練法,打拳如坐凳,心中有了“穩定”之義,就已經是鬆懈的精神狀態了
先看圖
穩定平衡的練法,就是大弓步、大馬步、大僕步,重心落在兩腳之間,步步求穩定。穩定則是懶散、沉重、鬆懈、靡靡之氣的溫床,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
穩定平衡只有重心的移動,完全以重力與反重力的蹬地之力為主導。而沒有虛實變換的自主、主動、能動的輕靈如意,只有上輕下重、步法不靈,不足尚也。
OO二
不穩定平衡練法,始終處在“變轉虛實”的路上,打拳如走路,始終處在單腿著地的“三虛抱一實”身法,步步都是“邁步如臨淵”,激發本能內勁,《五字訣》字字有著落
先看圖
太極拳十三勢八法五步,是始終處於動態、變動之中的,才能維持自身的平衡,並且在此過程之中完成順勢、借力,四兩撥千斤。
今日所見的定步推手,全是表演,毫無使用價值,原因就在於處於穩定平衡、不敢動步,一動步就全露陷了,這就是穩定平衡練法的缺陷、低階、錯誤的原因。
正統的推手、大成只有活步一種,也就是不穩定平衡練法的實用法、高階法,動態中發勁,借力打力。那種“穩定平衡練法”的人只要一動步就會重心升高而不穩,就是“物將掀起”而被人借力、借勢之時。
不穩定平衡的練法就是永遠走在虛實變轉的動態之路上,呈現為隨遇平衡的效果。站樁都是在練穩定平衡的,絕不是太極,站樁只能練僵力,而不是陰陽相濟的活勁、動態中的勁。
打拳始終處於“不穩定平衡”狀態之中,則《五字訣》的“心靜、身靈、氣斂、勁整、神聚”自然就體現出來,種瓜得瓜,求仁得仁,豈是偶然的?實在是古典的太極拳就是如此,而今日的大弓步、大馬步練法實在是大錯而特錯。
OO三
不穩定平衡的練法才符合古典拳譜拳論,十三勢的含義就是不穩定平衡,八法五步就是維持動態平衡的手段,才能練出輕靈的內勁,極柔軟又極堅剛。
OO四
結論,不穩定平衡練法腳下活步、五行騰挪, 穩定平衡練法就是未入門的兒童學步、步步求穩
不穩定平衡的練法,才能練出本能的內勁,是周身一家的全體大用整體大成練法。
穩定平衡的練法,只是未入門的低階、幼稚階段,是武學的初級階段。內家拳由外家拳發展而來,怎麼能說沒有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區別?好像以前的“武聖人”就說過“無內外家之別”,呵呵,武聖人這一次就不對了吧。
先以手領腰、以腰領腳,全身之勁路捋順貫通,分清虛實。然後才是腳下五行步的不穩定平衡練法,太極十三勢是也——頭如波浪、身似楊柳、腳如醉漢、出於心靈、發於效能,久練自化,熟極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