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15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1],無草木,多金玉。
【註釋】
[1]瞿父之山:瞿父山,在今浙江境內。
【譯文】
再往東三百七十里,有座瞿父山,山上不長草木,有很多金和玉。
【原文】
1.16 又東四百里,曰句餘之山[1],無草木,多金玉。
【註釋】
[1]句餘之山:句餘山,在今浙江境內。
【譯文】
再往東四百里,有座句餘山,山上不長草木,有很多金和玉。
【原文】
1.17 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1],北望具區[2],東望諸[3]。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於其陰[4],北流注於具區,其中多魚[5]。
【註釋】
[1]浮玉之山:浮玉山,即今浙江境內的天目山。[2]具區:水名,今太湖。[3]諸(pí):一說為山名,一說為水名。[4]苕(tiáo)水:苕溪。[5](jì)魚:刀魚。
【譯文】
再向東五百里,有座浮玉山,北面能看到太湖,東面能看到諸。山中有獸,形狀像老虎,尾如牛,聲如狗吠,它名為彘,會吃人。苕水發源自此山的北面,向北流入太湖。水中多魚。
【原文】
1.18 又東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壇[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2]。水出焉[3],而南流注於虖勺[4],其中多黃金。
【註釋】
[1]三壇:像三個重疊的罈子。[2]青雘(huò):可做青色顏料的礦物。[3](shǐ)水:水名。[4]虖(hū)勺:水名,疑為浙江境內的富春江。
【譯文】
再往東五百里,有座成山,此山為四方形,像三個重疊的壇,此山多金和玉,山下有很多可作青色顏料的礦物。水發源於此,向南流入虖勺,水中多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