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喝酒來說,有的人滴酒不沾,連聞上一聞都難受,那是天生不善飲酒。
而有的人卻是能喝而堅持不喝,非常節制,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做到不喝酒的人。康熙皇帝就自稱屬於這種人。
禁酒自律的康熙
他在《庭訓格言》中曾說到:“朕自幼不喜飲酒,然能飲而不飲。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
康熙還認為喝酒的人要麼心志被酒所亂而變得昏庸愚昧,要麼導致疾病,所以酒真不是什麼好東西。因此乾脆就不喝酒。
不僅如此,鑑於歷朝歷代因酒誤政的故事,他還特地寫了一篇《酒戒》和戒酒御製詩,刻於元朝遺留下來的黑玉酒甕上,用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酗酒。
在康熙皇帝的膳桌上,是從來不允許擺放酒具的,而且他還提倡文武百官戒酒。
一場瘧疾帶來的改變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40歲的康熙不幸患上了瘧疾,當時叫“寒熱症”,俗稱“打擺子”。身體忽冷忽熱,不停打寒顫,全身發抖,牙齒打顫,面色發白,痛苦不已。太醫院的御醫們嘗試了各種藥物均不見效果,對此束手無策。
法國傳教士洪若翰奉上西藥金雞納霜(就是今天的“奎寧”),聲稱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康熙皇帝沒敢立即使用,在讓別人試過確認效果後,才開始服用,沒想到很快就病癒了。
金雞納樹
經過此事,康熙對西醫開始深信不疑,並開始對西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還變得十分信任這些傳教士,賜給他們房屋居住,並允許他們在中國傳教。
討厭巧克力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皇帝突然給當時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發了道諭令:讓他找最近來到京城傳教的義大利人多羅討要利亞噶和巧克力。
原來康熙聽說這兩種東西都是西方奇特的藥物,希望可以試用一下它的功效。
多羅表示自己沒有利亞噶,但卻有巧克力,並將自己隨身攜帶的150多塊巧克力全都獻了出來。
在經過幾番試用後,赫世亨精選了50塊巧克力呈送給康熙皇帝,並特意寫了份奏摺,對巧克力作了簡要介紹:巧克力屬熱,味甜苦,產自阿美利加(美洲)、呂宋(菲律賓)等地。共有八種配料,飲用時倒入煮白糖水的銅罐或者銀罐內,用黃楊木的碾子攪和而飲。
康熙看了赫世亨的奏摺,望著一塊塊黑黑的巧克力,生氣地質問赫世亨:你只在奏摺中說巧克力味甘苦而性溫,但卻沒說對身體有何益處,治何病,此舉欠妥。命你仔細詢問明白了再來回復朕。
赫世亨收到康熙批覆的奏摺後驚慌不已,趕緊詢問多羅巧克力的具體功效,多羅無奈地告訴他:巧克力不是藥,而是一種飲料,類似中國喝的茶。一天飲一到兩次。胃不好的人喝了助胃消食,大有好處,但是內熱發燒、有癆病氣喘或者拉肚流血等人,則概不可飲用。
赫世亨將這些情況報上去之後,康熙只是淡淡回覆了三個字:“知道了!”此後便再沒有下文了。
大概是康熙品嚐過巧克力之後,發現實在太難喝了,遠不如中國的茶葉清香,而且功效也有限,因此就對巧克力失去了興趣。從此徹底拋棄了巧克力。
而赫世亨的一番辛苦也成了無用功。直到清末時期,巧克力在中國才逐漸流行開來。
愛上葡萄酒
只是有意思的是,康熙拋棄了義大利人進獻的巧克力,卻愛上了法國人的葡萄酒。
康熙四十七年(1708)時,因為第十八子胤祄不幸夭折和廢除太子胤礽兩件事,康熙備受打擊,身心俱疲,開始變得萎靡不振,精神狀態越來越差。
此時法國傳教士適時建議康熙皇帝飲用一些他們從法國帶來的波爾多葡萄酒,並聲稱可以驅寒氣、通血脈、身心舒暢,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狀況。
康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飲用了一小杯,頓覺神清氣爽,心情大為好轉,身體也變得舒暢起來。
此後,康熙皇帝就將喝葡萄酒作為保健的良方,養了每日喝一點葡萄酒的習慣,身體也漸漸恢復。
《康熙起居注》裡記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時,康熙皇帝突然傳旨內務府,索要西洋進獻的葡萄酒,把內務府官員們搞得手忙腳亂,差點交不了差。
康熙五十一年時,當時康熙收到大量的西洋物品後,特意下發了一道諭旨“嗣後倘得西洋葡萄酒,繪畫顏料送來,其餘俱停。”可見康熙對葡萄酒的喜愛。
禁教令導致葡萄酒短缺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皇帝因為“中西禮儀問題”與羅馬教廷發生了爭執。
當時羅馬教廷頒佈了禁止中國教徒祭祖、祭孔的教令,康熙皇帝很是不滿,派人與羅馬教廷進行交涉。可羅馬教廷固執己見。
於是康熙一怒之下,將羅馬教徒驅離京城,並頒發禁教令:“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國之大理。……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此後法國、英國等國的傳教士也都被趕出中國。
這樣一來,造成葡萄酒短缺,康熙皇帝再想喝到來自法國的葡萄酒,就不容易了。
據記載,康熙後來還曾派人在全國範圍內四處尋找葡萄酒。
康熙曾說:“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補之物,高年飲此,如嬰兒服人乳之力。”
康熙對葡萄酒的高度評價,而其實葡萄酒的保健功效並沒有康熙所說的那麼靈,康熙對葡萄酒之所以推崇和喜愛,還是由於他對西洋醫術的信賴,以及對西洋文化的興趣。所謂愛屋及烏,葡萄酒作為西洋文化的附屬,也自然受到了康熙的青睞。
曇花一現的西學文化
康熙雖然熱愛西方科學文化,但卻只是將其歸入個人愛好範疇,就如同他討厭巧克力,喜歡喝葡萄酒一樣,僅限於吸取有益於維護統治的成分,沒有深入瞭解西方的制度、思想等文化裡層,甚至禁止傳播。這一點完全失去了帝王風範。
而士大夫們也無法像明末一樣積極、主動而普遍的學習西方科學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阻礙了清朝的近代化程序。
康熙時傳入的西洋科學文化,就如同康熙喜愛喝的葡萄酒一樣,曇花一現,沒有落地生根,更沒有開花結果,一陣風一樣的消失了。
圖片來網路: 侵刪。
參考資料:《庭訓格言》、《康熙起居注》、《清史編年•康熙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