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去世時,葬禮的過程是什麼?複雜嗎?它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衰。可以說,他的死與這個朝代的每個人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讓我們以清朝為例來了解清朝皇帝死後的喪葬過程
一、停殯
作為一個國家唯一統治者的清朝皇帝的葬禮。他的生死關係到這個國家的每個人。因此,皇帝的死也被稱為“駕崩”。舉國上下都應該悼念“駕崩”的皇帝,也就是電視劇中的“國喪”,而“駕崩”的皇帝也將被稱為“大行皇帝”。
由於是全國性的葬禮,葬禮的禮儀和規模也非常宏大。皇帝去世後,王位的繼承人,即新皇帝,將立即繼承皇位,儘管皇位尚未被正式冊封。但新皇帝實際上是新的掌權者,新皇帝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主持“大行皇帝”的葬禮
在“大行皇帝”去世的當天,在停殯環節中,要進行一次小殮,即在葬禮上為死者加上壽衣。在新皇帝的領導下,所有的皇子,公主,親王,親王的福晉和所有的官員都需要穿著喪服。男人需要將帽纓摘掉,剪掉一部分頭髮。女人需要脫下她們的裝飾品,擦去她們的化妝品,剪掉她們的一部分頭髮。
在中國古代,注重身體、頭髮和面板都是父母給的,只有在大型葬禮上才能剪頭髮。在《如懿傳》中,由周迅扮演的乾隆的皇后烏拉那拉被廢除,只因為他在乾隆皇帝在世時弄斷了頭髮。這種行為是在詛咒健康的皇帝,因為斷髮是國喪時的葬禮禮儀。
小殮之後的幾天或是當天就是“大殮”。此時,“大行皇帝”的遺體將被放入梓棺,這是“大殮”的喪禮。“大殮"期間,九品以上的官員,親王以下的,皇子嬪妃,公主以及朝廷命婦,內務院的人都要到乾清宮去看"大行皇帝"的面容,進棺。
“大殮”葬禮儀式結束後,“大行皇帝”的靈柩將停放在乾清宮內,一般用於清朝皇帝的辦公室,以表達“壽終正寢”的含義。在此期間,新皇帝必須在早上、中午和晚上親自進行舉哀祭拜。宗親大臣,皇子命婦等都應該為“大行皇帝”哀悼。
"大行皇帝"駕崩一個重要環節,自然是向世人通報"大行皇帝"之死訊,而向世人通報的方式是遺詔。如果“大行皇帝”沒有留下“遺昭”,內閣需要為他寫一份“遺昭”,並將其送到所有地方。在這個時候,整個國家都應該哀悼。
在向各地宣佈遺詔時,官員們應該穿著喪服摘纓到郊外跪迎,一直迎向衙門正殿致敬。每天早晚哀悼兩次。除了把它們送到全國各地外,還要把它們送到蒙古各部和鄰國,以示敬意。
作為“國喪”,哀悼也有嚴格的制度。皇室在2年零3個月內不能結婚或舉行宴會。所有的人都穿著便衣。他們不能在100天內演奏音樂和結婚。首都的寺廟需要敲響30000個鐘聲來表示哀悼。朝廷奏本27日內一律用藍色印章,100天內的紀念館官方回覆由“硃批”改為“藍批”。
二、出殯
“大行皇帝”的梓宮不能總是放在乾清宮內。在正式安葬之前,梓宮應該在景山的殯宮放一段時間。清代景山殯宮為永佑殿、壽皇殿、觀德殿。至於皇帝陵園的選擇,沒有固定的制度。
“大行皇帝”的梓宮是從乾清宮抬到殯宮的。它需要在暫停期結束後的“吉日”舉行。新皇帝帶領王子和他的妃子在乾清宮行禮和哀悼。行禮結束後,內務官拿著“大行皇帝”的神帛,諡冊寶放入車內。
之後起靈。起靈後按照“大行皇帝”生前儀仗、諡冊寶車、神帛車、真亭、銘旌、和載有梓宮的龍輾。在東華門外參加葬禮的武裝部隊中,皇室親屬、文武官員都跟著殯儀車。在送葬隊伍中也有道教喇嘛誦經。沿途建有“蘆殿”以供停靈休息。沿途所有官員和民眾都跪下表示哀悼。
梓棺到達殮宮後,每到清明節、百日、滿月等節點為“大行皇帝”舉行“祭祀儀式”。王公大臣、后妃、命婦等隨新帝到殮宮行禮、祭酒,頌文。並將所頌之焚燒,用以表示悼念。
三、下葬
“大行皇帝”陵墓建成後,選擇“吉日”將“大行皇帝”梓宮葬在陵墓內。這也是清朝皇帝葬禮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這一環節的禮儀也很複雜,主要包括祭奠天地先祖、安葬、遺書題名、牌位等。
安葬前,清朝的“觀天象”部門選定了一個吉祥的日子。告訴新皇帝。在正式埋葬前三天,特別官員將前往太廟、奉賢殿和國壇祭拜天地祖先。在正式禮儀前一天由專人規劃從殮宮到黃陵的路程並進行實地勘察。
在正式葬禮當天,新皇帝需要親自出席並主持葬禮儀式。"大行皇帝"的梓宮到達帝陵後,新皇帝扶棺將“大行皇帝”送入皇陵的地宮之中,並安放在寶床上,在地下宮殿的所有儀式完成後。每個人都要撤離地宮,地宮的上石門要有專人封閉。
清朝皇帝葬禮的另一個重要步驟是撰寫遺書。雍正皇帝以後,“大行皇帝”的牌位和遺書都是由新皇帝親自書寫的。寫完後,大臣將其刻在石碑上,然後將石碑帶回太廟安置。享受子孫後代的供奉。之後新皇進行祭祀後禮畢清朝皇帝的喪禮才算告一段落。
總結清代皇帝的葬禮可以說是非常隆重和莊嚴的。古代帝王的葬禮不僅關係到當時的世界,也關係到子孫後代。因此,葬禮的過程也很繁瑣。整個葬禮過程和時間都圍繞著“吉”這個詞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