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風華桐鄉路小學的老師在教小學生製作月餅。新華社發
中秋節臨近,各類機構紛紛“跨界”推出“潮品”月餅:有醫院結合專業所長,推出營養改良的新品月餅;有高校融合特色元素,推出融情懷和團圓為一體的專屬月餅;有博物館以珍藏文物為靈感,推出賞心悅目的文創月餅……品類豐富、創意滿滿的月餅,增強了節日氛圍,也讓傳統文化煥發新光彩,靠實力“圈粉”。
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詩詞歌賦到民俗活動,從經史子集到典章文物,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在千百年的歷史嬗變中,融匯著人們對團圓的守望、對豐收的期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名篇佳句在代代傳頌中凝聚起中華民族豐厚的情感意蘊和浪漫的文化氣息。看花、賞月、吃月餅等文化活動也成為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記憶。
今天,伴隨中國現代化建設步伐鏗鏘前行,國人日常生活早已發生巨大變遷,人們慶祝中秋佳節也展現出更多新形式,人們或是出行賞景,或是詠唱歌舞,或是“雲上團圓”。但無論形式如何多樣,人們對家國的依戀始終不曾改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從《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熱播到河南衛視《唐宮夜宴》《端午奇妙遊》等節目“出圈”,從李子柒、阿木爺爺在影片平臺走紅再到戴建業、王珮瑜“吸粉”無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各大博物館推出的文創產品引發眾人搶購,傳統戲曲在短影片平臺上出現“全員”秀唱,三星堆考古發掘的線上直播也吸引著成千上萬網友的觀看熱情,中華悠久文化正以現代化的鮮活形式深入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給人們帶來更多豐富的文化大餐。
曾幾何時,面對歐美電影、日本動漫等海外文化的流行和日常生活的巨大變遷,有人悲觀地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正慢慢喪失吸引力,將在時代的浪潮中被掩埋。事實上,中華傳統文化深深紮根於中華大地,擁有無比強大的生命力,從來不缺乏市場。中國人的日用常行中一刻不曾斷離傳統文化的精髓,很多青少年以不同方式傳承發展服飾、舞蹈、詩歌、音樂等傳統文化。溫潤的“中國風”散發愈發醇厚的中國美,也為中國人的生活增添一份詩意。
無數的事實充分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擁抱現代生活,才能激發更多活力;不斷創新表達方式,才能煥發新的光彩。中秋佳節,讓我們一起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把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推動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孟慶川)
來源: 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