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間,我們評測了兩款 RTX 3060 遊戲本, 分別是搭載 intel 11 代 H45 移動端處理器的拯救者 Y9000P,和 R9000P。當時得出的結論是,兩臺遊戲本都是非常均衡優秀的產品,但 Y9000P 在絕大多數專案中都要略微領先 R9000P,同時雷電 4 介面和硬碟也有優勢。因此在供貨已經穩定的今天,Y9000P 的市場價仍然比 R9000P 高 1000 多元。
但當時的測試有個遺憾,就是上半年並沒有什麼新款 3A 大作上線,只能用一些老遊戲測試。而 11 月《使命召喚: 先鋒》、《戰地 2042》、《光環: 無限》和《極限競速:地平線 5》等新款 3A 大作陸續上線了。在新遊戲中兩臺電腦又會有怎麼樣的表現呢?在本文中IT之家就給大家展示一下。
一、差異介紹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酷睿 i7-11800H 的硬體規格,酷睿 i7-11800H 為 10nm 工藝,8 核 16 執行緒,2.3GHz 的主頻,4.6GHz 的睿頻,24MB 的三級快取,TDP 功耗為 45W(H45)。
由於微架構相同,那麼 i7-11800H 也會有之前 Tiger Lake 上的新特性,比如原生支援 PCIe 4.0 硬碟、整合雷電 4 介面、全系列支援 AVX512(外加 VNNI、DP4a、GNA 2.0)等等。
首先是 PCIe 4.0 的硬碟。R9000P 的硬碟採用的是 PCIe 3.0 規範,它的訊號速率為 8GT / s,而 Y9000P 的 PCIe 4.0 硬碟訊號速率為 16GT / s,理論最高速度快了近一倍。在 PCIe 3.0 固態硬碟時代,由於 PCIe x4 傳輸頻寬限制的原因,最快的硬碟速度也就 3500Mb / s 左右,R9000P 自帶的硬碟已經是 PCIe 3.0 固態硬碟中的旗艦了。但 Y9000P 搭載的三星 PM9A1 固態的跑分就突破了這個限制,表現是目前消費級固態的第一梯隊水平。
接下來是雷電 4 介面,雷電 4 是一種基於 USB-C 介面的協議,不僅傳輸速度高達 40Gbps 是傳統 USB3.0 的 2 倍, 而且還可支援兩塊 4K 或者一塊 8K 螢幕的外接,並且它是直連處理器的,可以快速進行資料交換,因此有了雷電 4 的加持,就可以實現在外連線高速硬碟,在家裡連線顯示卡拓展塢和顯示器。
i7-11800H 還有一個特別的機制就是記憶體分頻。由於目前記憶體頻率已經普遍可以做到 3200MHz 甚至 4266MHz,現有的記憶體控制器已經開始跟不上了,分頻是為了讓 CPU 能夠支援更高的記憶體頻率。對於 i7-11800H,Intel 提供了 3 種分頻模式:Gear 1,Gear 2,以及 SAGV。Gear 1 即 1:1 不分頻,延遲更低;Gear 2 即 1:2 分頻,頻率更高延遲也更高;SAGV 即根據需要動態調節效能,以達到省電的目的。以下測試我們會在預設的 Gear1 模式下執行。
i7-11800H 的介紹到此為止,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 AMD 的 R7-5800H。R7-5800H 的硬體規格為 7nm 工藝,8 核 16 執行緒,3.2GHz 的主頻,4.4GHz 的睿頻,16MB 的三級快取,TDP 功耗為 45w。
R7-5800H 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升級了 AMD 最新的 Zen 3 架構,Zen 3 架構轉變為全新的統一複合設計,將 8 個核心和 32MB L3 快取記憶體整合為一個資源組。透過在晶片上實現各資源相鄰以充分減少通訊時間,大幅降低了核心到核心和核心到快取記憶體的延遲。這種改進給電腦遊戲等對延遲非常敏感的任務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因為任務現在可以直接訪問 L3 快取記憶體,速度是原來“Zen 2”的兩倍。並且全新的臺積電 7nm 工藝也能帶來更好的能耗比。
R7-5800H 搭載的是 AMD“祖傳”的 Vega 8 512sp 核顯,相比 i7-11800H 的 32EU 殘血核顯還是有優勢的,這就意味著外出做一些輕度任務的話,可以手動關閉獨顯,依舊能用核顯玩一些輕度遊戲,續航表現也更加優秀。
除此之外,R7-5800H 基本就沒有什麼優勢了,眾所周知,AMD 在製程和核心方面往往比較激進,但在一些標準的制定和新功能的開闢上就不是很積極,比如最近幾年火熱的光追、雷電 4、Dynamic Boost 等功能,AMD 都需要第二年才能跟上。
總結一下,從直面數據上來看,i7-11800H 的頻率要更高,且支援很多新特性,R7-5800H 的 7nm 製程更先進,能耗比也更高一些,那麼具體效能表現如何,就讓我們跑個分看看吧。
二、理論跑分
前面有提到,雖然 i7-11800H 和 R7-5800H 的 TDP 都是 45W,但實際功耗是有不小差距的。拯救者 9000P 系列由於散熱非常出色,因此實際功耗會比 TDP 高不少,剛開始單烤 FPU 的時候 Y9000P 的 PL2 可以飆到 105W,隨後保持在 80W 左右。
而 R9000P 的整體功耗會低一些,全程在 75W-80W 之間浮動。溫度方面倒是差不多,在 15 分鐘的烤機後都能維持在 90℃上下。
IT之家為大家制作了包含 CPU-Z、R15、R20、R23、3Dmark 與 PCmark10 的成績表,可以看出在大多數專案下,Y9000P 都要比 R9000P 強 5% 左右。
總的來說,從理論資料來看,Y9000P 是要比 R9000P 強的,無論是處理器、硬碟還是介面都是全面領先,但領先的幅度也並沒有太大。R9000P 雖然效能比不上 Y9000P,但在功耗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優勢,此外核顯效能也會強一點,必要時可以遮蔽獨顯,僅用核顯也能玩玩英雄聯盟之類的輕度遊戲,還能實現超長續航。
三、實際體驗
在這個環節先給大家展示一下之前測試的老遊戲的成績。在絕大多數老專案中,Y9000P 都有著 5%-10% 的優勢,而且是幀數越高的遊戲優勢越明顯。
接下來我們測試一下最近推出的 3A 大作,首先是《戰地 2042》,這遊戲確實令人失望了,一改一直以來戰地系列神最佳化的特性,幀數特別低。由於首次引入了 128 人大戰場的設定,對 CPU 也提出了新的考驗。解析度設定為 2.5K,畫質中,開啟 DLSS 平衡檔,在萬花筒這張圖上開飛機,Y9000P 可以達到 120 幀左右,流暢遊玩不成問題。
R9000P 則低了近 20 幀,開飛機平均 100 幀左右,也能流暢遊玩,但和 Y9000P 差距不小。
不玩載具當步兵的話,Y9000P 平均 102 幀左右。
R9000P 這裡則是平均 95 幀。看來 9000P 系列暢玩高解析度暢玩《戰地 2042》是沒啥問題的,但 Y9000P 顯著領先 R9000P。
在趕工大作《使命召喚:先鋒》中,我們開到 2.5K 高畫質,DLSS 平衡,Y9000P 這邊可以達到平均 125 幀左右。雖然遊戲內容不咋地,但 COD18 的最佳化還是相當不錯的,甜品級電腦也能實現高分高刷高特效暢玩。
R9000P 在同樣畫質下,幀數在 100 幀上下徘徊,這個表現與戰地 2042 那邊是類似的,兩臺電腦差了 20% 左右。
由於前面兩款 FPS 大作集體擺爛,《光環: 無限》免費開放的多人模式莫名其妙成了最大贏家。我們開到 2.5K 高畫質執行訓練模式,實測 Y9000P 可以達到平均 75 幀。
R9000P 這邊在相同位置下也能達到平均 70 幀左右。需要注意的是,9000P 系列需要在 Windows 設定中開啟 HDR 才能顯示正常的畫面,否則就會像下圖一樣發黑。
接下來我們測試一下《極限競速: 地平線 5》,這款遊戲有自帶的 BenchMark,我們開到 2.5K 超高預設,Y9000P 達到了平均 98 幀,爽快飆車不成問題。
R9000P 這邊,成績為 87 幀,同樣比不過 Y9000P。
最後我們還測試了一下之前沒能趕得上測試的新網遊《永劫無間》,最近這款遊戲在網上重點宣傳它的優化出色,在我們的測試中,2.5K 解析度下開啟最高特效,在訓練場中捱打,實測 Y9000P 平均 82 幀,可以流暢遊玩。
R9000P 則是平均 75 幀左右,仍然比不過 Y9000P。
四、購買建議
總的來說,在上述 5 款新遊戲中 Y9000P 都領先於 R9000P,並且幀數越高領先幅度越大。11 代酷睿尚且如此,相信明年的 12 代移動端酷睿會有更大的領先幅度。如果你熱愛遊戲的話,建議還是優先考慮 intel 處理器的遊戲本吧。
缺點也是有的,11 代酷睿處理器的功耗,特別是低負載下的功耗是比較高的,此外 Y9000P 仍然比 R9000P 貴不少,至於是要更好的體驗還是更高的價效比就看各位的需求和預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