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不論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離不開螢幕,手機、電腦、平板更是無時無刻不伴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用眼的強度也越來越大。
有的人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到家後突然會有種視線模糊,看事物不清之感,再一看到燈光就感覺兩隻眼睛特別的乾澀,更有甚者,走在路上,迎面吹來一陣風,眼淚就流了下來。
這是什麼問題呢?
首先啊,這是心的問題。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中醫也講,淚為心之液,心氣有所傷,則淚液有所出。要想止淚,就要先養心;
再來,中醫還講,目開竅於肝。眼睛出現了問題,十之八九和肝息息相關,肝陰虧虛,自然目昏不明。舉個簡單的例子,眼睛呢,就像是油燈裡的燈捻子,肝陰就像是燈油,燈芯只露出那麼一小截,卻可以發光發亮好久,虧的即是燈油充足,一旦油盡,自然就會燈枯,眼睛和肝也是這麼個道理;
此外,中醫還有句常放在嘴邊的話,乙葵同源,說的就是肝和腎。中醫認為,肝主血,腎主精,精血本為同源,肝腎由此也為同源,因此,補肝和補腎這兩件事幾乎是繫結的,滋補一些腎陰,順帶的也把肝陰補起來了。
由此不難發現,眼睛的問題不僅需要養心,同時還需要補肝腎。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既可養心,又能補肝腎而利眼睛的方子——固根湯,出自清代名醫陳士鐸的《辨證錄》。
固根湯∶ 菖蒲、葳蕤、當歸、白芍、熟地、麥冬、菊花、柴胡
養心神: 菖蒲、葳蕤
菖蒲,因為它生長在溪邊的岩石縫裡,所以也叫石菖蒲。
石菖蒲是一味辛溫偏苦的藥材,
辛能發散,苦能燥溼,溫可通脈,加之石菖蒲本身就有一股特別的香氣,善於走竄,
因此,我們說,石菖蒲具有開竅醒神,化溼,豁痰,闢穢之功效,把體內鬱閉不通的孔竅都開啟。
石菖蒲入心經,可開心竅,具有醒神益智、聰耳明目的功效,多用於治療健忘症。
《本經》:"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
《別錄》:"聰耳目,益心智。"
葳蕤,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玉竹,
《名醫別錄》,"主目痛眥爛淚出。"
可見玉竹尤善止淚。
此外,玉竹味甘,性微寒,養陰而不滋膩,清熱而不甚寒涼,藥性緩和,為清潤之品,具有養陰而不戀邪的特點。
補肝血:當歸、白芍
當歸長於養血,素有“血中聖藥”之美譽,為補血要藥,主入肝經,
多用於血虛諸證,尤善補肝血,但凡是補血的方子,多有用到當歸,因此,也有“十方九歸”之說。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血,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癥癖。"
《本草再新》:"治渾身腫脹,血脈不和,陰分不足。"
白芍味偏酸澀,主入肝經,
酸主收斂,因此,白芍既可養益肝血,又具收斂肝陰之功效,以防體內肝血虧虛太過,
肝血充足,則無油盡燈枯之虞。
簡單說,白芍這味藥,補中有守,實為養肝血之良藥。
滋腎陰:熟地、麥冬
熟地為生地經酒燉或酒蒸後而得,味甘厚,性微溫,色黑而質地柔潤,
中醫講,腎五色主黑,由此,黑色的藥材也更易入腎經,
熟地功善補血而滋陰,益精而填髓,為滋補肝腎陰血之要藥,但凡是血虛、腎陰虛或是肝腎精血虧虛所致的各種證候,用點熟地準沒錯。
《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本草從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麥冬味甘,性微寒,入肺經,具有養肺陰,清肺熱,潤肺燥之功效,
中醫講,肺五行主金,腎五行主水,金生水,則金為水之母,肺陰得以滋潤,腎陰自然也得以充足,是故金水相生是也。
此外啊,麥冬入胃經,善益胃生津,清熱潤燥;入心經,有養心陰,除煩安神之效。
《別錄》:“主療虛勞客熱,口乾燥渴。”
《本草拾遺》:“去心熱,止煩熱。”
《本草正義》:“其味大甘,膏脂濃郁,故專補胃陰,滋津液,本是甘藥補益之上品。”
清內熱:菊花、柴胡
菊花味辛、苦,性微寒,有一股芳香之味,主入肝經,
中醫認為,辛可發散,苦能降洩,寒善清熱,菊花善清肝經風熱,既善治療肝火上攻之目赤腫痛,又多用於腎陰虛所致的目暗不明。
《珍珠囊》:"養目血。"
《用藥心法》:"去翳膜,明目。"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輕清升散,宣透疏達,主入肝、膽經,
柴胡升散之性既能清利頭目,以助清陽之氣上升;
又善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以清內熱。
《綱目》:"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及頭痛、眩暈,目昏、赤痛障翳,耳聾鳴,諸瘧。"
最後,作一簡單總結,全方既養心神,又補肝腎,同時又兼瀉內熱,補中有瀉,病根自除,眼疾而自愈,實為養目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