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詞被我們用了幾十年,一直在告訴大家,只要勤勞能幹,只要辛苦打拼,就能發家致富。
過去農村要出一個萬元戶,十里八鄉都會轟動,必然會成為遠近聞名的名人。但擱到現在,別說萬元戶,哪怕100萬,放在農村裡也不算什麼事兒。
從這個角度講,農民確實勤勞致富了,日子越過越好,收入越來越高。但是,在面臨農村改革升級調整的關鍵階段,在全面實現脫貧以後,農民還能依靠雙手勤勞致富嗎?未來農村還有多大希望?
過去靠雙手致富
改革開放之初,農村分田到戶,不管是外出打工還是留在農村種地,只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吃得了苦,拼得了命,就能依靠自己的雙手,打出一片天地。
很多農村第1批出去打工的人,在城市站穩腳跟,實現了從農村向城市的跨越,讓他們的子女從農二代變成了城裡人。
在家種地的農民,依靠自己的努力,開荒種田,擴大生產,不僅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問題,還創造性地透過增加副業來改善生活。
那個時候,中國處於積極蓬勃向上發展的時期,不管工業也好還是農業也好,都在吃人口紅利。
只要你有力氣,只要你肯幹活,確實能找到工作,而且能掙到錢。
如今很多腰纏萬貫的大商人,大企業家,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也不過是走街串巷的小商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雞毛飛上天》這樣的反映改革開放之後,人民發家致富的故事,其實這就是當時的一種真實寫照。
未來不僅要靠雙手,更要靠腦子
但是改革開放40年後,國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工業農業科技經濟各個領域發展都進入新的篇章。
工業發展已經從初級加工進入到深加工和高新技術產業。農業生產從分產到戶積極開荒擴大種植,到如今田地荒廢無人耕種。
這是城市化程序加快,也是工業發展,經濟騰飛的結果。中國實行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在快速的工業化面前的徹底重構。
農民想要依靠雙手勤勞致富,只能勉強混個溫飽,不能解決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
現在社會變得快,想要抓住機會,想要獲得一手的資訊,光靠勤勞的雙手肯定是不夠的,還必須得擁有智慧的腦袋。
如果腦子不好使或者說從來沒有關注社會的大方向大趨勢,只是悶頭種地,在未來的發展中根本無法站在先機,甚至要拖後腿。
如果外出打工,光靠出賣體力已經無法獲得任何優勢。工業機器人的出現,正在一步一步蠶食勞動力的就業機會,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被它們替代。
人們想要找到工作,就必須承擔那些無法被替代的工作。而這些工作,不僅需要勤勞的雙手,還需要智慧的腦子,要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未來的農業生產,肯定會與工業化接軌,實現農村的產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小農分散種植模式,肯定還會存在,但會越來越弱化。
農村8億多農業人口,如今已經有近3億人在外面打工。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更多的農村人放棄土地種植進入城市。
因此農村的土地出現大量拋荒,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只有透過流轉租賃承包等多種方式,並引進的新型農業種植管理經驗和機械化水平,來提高農業的種植收益,降低農業的生產成本。
所以說,未來農村人僅僅依靠雙手勤勞致富是不夠的,還必須引進人才,擁有資訊科技的綜合分析能力,能夠明確目標,找到符合農村發展的那條通道。而這一些,都要求必須有一顆智慧的大腦,也就是說未來農村想要發展,不吸引人才迴流是做不到的。
你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您覺得未來農村還能透過雙手勤勞致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