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用兩個詞,概括了消化系統。
還講了闌尾的問題。
留下一個問題。
只要不切割我們的闌尾,就能夠消化芹菜中的纖維。
這能證明什麼?
這能夠證明闌尾有消化分解纖維的功能,主要是分泌消化液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誤認為纖維不被消化吸收呢?
主要原因,確實在長期的飲食改變中,我們闌尾已經退化了。
我們從這件事中,能夠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
即消化液的分泌,需要食物的刺激,才會分泌出來。
這個結論的重要意義:
一是我們不要偏食,需要雜食。
豐富的食物,能夠刺激相對應的消化液的分泌。
二是長期吃單一食物,會讓分泌功能喪失。
又有一個大家常聽到的故事。
就是和尚下山吃肉,就像中毒了一般。
原因就是他沒有了分泌功能,消化不了,肉類對應的消化液沒有分泌。
這一結論的應用。
雜食從小孩子開始養成。
小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呢?
小孩子有一個階段,什麼東西都往口中塞。
有這樣的表現,就可以用多種食物讓他吃。
從而培養孩子的雜食習慣,同時,促進了消化液分泌的種類豐富性。
另外,孩子的零食,不能夠用主食代替。
孩子的零食不能少,要豐富。
孩子想吃什麼,就給他吃點什麼。
只要在什麼東西都往口中塞的階段,
滿足孩子對多種食物的需求,
不可能偏食,或者營養不良,也不可能肥胖。
孩子為什麼會肥胖?
單一食物過量是根本原因。
食物單一太多,消化吸收之後,身體內使用不完之後,剩下的都轉化成了脂肪。
三大營養物質都可以轉化成脂肪。
只要誰有富餘,都向脂肪轉化。
如果是雜食,吃飽了,也不會過剩。
不過剩就會囤積,不囤積就不會轉化成脂肪。
不轉化成脂肪,如何變胖?
人的味覺建立起來的時間,大約在十歲之前。
十歲之後,基本定型。
也就是口味有了地方特徵。
某些地方的辣,某些地方的鹹,還有地方是甜等現象出來。
為什麼孩子們愛吃父母做的菜?
因為十歲之前,基本上是吃父母做的菜。
也就形成的穩定的口味。
實際上,能夠帶著孩子到處吃,比在家裡父母做著吃要豐富。
當然,這樣也不現實,這裡不提倡。
在家裡,變換著菜的品種和製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雜食除了營養豐富之外,還有什麼作用?
各消化器官如何維護和保養呢?
這是後面立即要講到的。
歡迎大家關注並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