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歌》第三季已經收官。
作為一檔頗受大眾關注的現象級音樂綜藝,總體而言,《我們的歌3》在口碑上與《我們的歌2》大致相當。
但與第一季相比,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金聲拍檔被林子祥與胡夏組成的“牛奶小鬍子”組合收入囊中,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但必須指出的是,從《我們的歌》第一季到第三季,該綜藝也明顯體現出一些不同的特徵。
這種發展,是好還是不好,很難三言兩語概括之。
對於觀眾和網友而言,因各人的個性特點、審美取向等不同,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
但無論如何,《我們的歌》節目要想再現第一季的收視與口碑的雙贏,也貌似成為極為困難的事。
從音樂為主變為強調綜藝感
《我們的歌3》的嘉賓中,有兩位中堅力量,是熟悉華語樂壇的歌迷特別喜愛的歌手。
除了因為他們擁有強勁的演唱實力、業務能力,也因為他們具備頗帶喜感的綜藝能力。
這兩衛就是被娛樂圈稱為“南薛北張”的薛之謙與大張偉。
在本季“我們的歌”中,尤其是大張偉,把自帶“流量”的綜藝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然,這並不是印證《我們的歌》逐漸變得強調綜藝感的主要“證據”。
但縱觀《我們的歌3》的十二期節目,再與第一季節目做出比較,會發現諸如參與歌手的花絮、歌手演唱前後的“侃大山”,明顯增多。
再拿作為音樂盛典的最後兩期節目來說,《我們的歌》第一季最後兩期共演唱了15首歌曲,第三期則減少為11首。
《我們的歌》的發展變化,由此可以管窺一般。
從經典為主變為強調個人性
許多人都會說,《我們的歌》第一季好經典啊!
這裡的經典,除了指節目本身,也是指舞臺上演繹的歌曲而言。
老歌不一定會成為經典,但所謂的經典一定是指老歌。
如果一首歌,不經過時間的沉澱與歲月的醞釀,就不可能有足夠的時光“長度”被作為大眾的“我們”所共同認定和欣賞。
那麼,“我們的歌”之說,不就變成了“無病呻吟”的“牽強附會”的說法嗎?
對於第二季,許多人都有改編經典痕跡過重、力度太大之感。
但到了第三季,把屬於我們的歌唱成“他自己的歌”的情況倒並不多,但過於強調個人特質的“他的歌”,卻著實不少。
所以,“牛奶小鬍子”成為今年的金聲拍檔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因為在大眾眼裡,“我們的歌”與經典老歌是密切相關的。
看完了整季節目的親們,你們怎麼看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