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年9月,也就是漢哀帝剛剛繼位之初,議郎耿育上書說道:
甘延壽、陳湯這兩位老臣,當年為我大漢立下了不世之功,後來卻遭到了善妒之臣的排擠與迫害,以致下獄、流放,晚年悽慘。
他們這樣的結局,不僅讓有功之臣寒心,更讓那些被我漢軍打敗的蠻夷所恥笑。
所謂,居安思危。
現在我大漢王朝雖說也是盛世,但是,深究起來,一沒有孝文皇帝時的富饒,二沒有孝武皇帝時可以征伐萬里的猛將如雲;如今,我大漢王朝可以震懾諸夷的王牌,也就是一個陳湯了(甘延壽此時已過世)。
故而,臣下以為,為國家社稷著想,應該將流放在外的陳湯接回京師,讓其安享晚年。
雖說,這位漢哀帝在中國歷史上的名聲著實不怎麼樣,但是,剛剛繼位的他,還是有著些許的“革故鼎新”意願的。
於是,曾經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卻一生坎坷的陳湯被召回長安,並於一年之後安然離世······
—01—
在五千多年的華夏曆史上,從來不缺少英雄,更不缺少豪言壯語!
然而,私以為,貌似沒有一句話,能比“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更讓我們華夏兒女自豪與提氣的了!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這句給中華民族注入了豪氣與膽氣的“雖遠必誅”,以及它的主人陳湯的故事。
陳湯,字子公,西漢時期山陽瑕丘人(今山東省鉅野縣附近)。
像所有草根逆襲一樣,陳湯的少年時期,用兩個詞語就可以概括:貧窮、好學。
史書說其是“少好書,博達善屬文。家貧丐貸無節,不為州里所稱。”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陳湯天資聰明,且酷愛讀書,而且涉獵廣泛、寫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呢,由於其家境貧寒,常常以借貸度日,估計時常還有沒錢還債的情節出現,所以名聲一直不怎麼好。
最終,當州縣官吏向朝廷舉薦“賢良文學”時,頗有才幹的陳湯就這樣被“一票否決”了。
然而,立志要改變命運的陳湯並沒有就此認命——他孤身一人來到了帝都長安,以求謀得一官半職。
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幾經周折之下,毫無背景的陳湯獲得了一個叫作“太官獻食丞”的官職。
這是個什麼工作呢?
通俗點說,可以大致翻譯為:大漢皇宮內廷食物採購員。
很明顯,這是一個職位不高,卻油水很足的位置。
雖然,青史君很佩服陳湯後來的所作所為,但是,結合此人一生的種種來看:“太官獻食丞”這個官職,多半是陳湯自己“運作”而來的。
至於具體原因,我們後面再說。
不論如何,“西漂”的陳湯終於算是在帝都長安扎下了腳跟。
幾年之後,已經有了一定經濟實力的陳湯,憑藉著出色的交際能力,竟然和富平侯張勃打得火熱。
朋友們,這個富平侯張勃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的祖上是漢武帝時期,最受重用的酷吏張湯;他的爺爺是輔佐了昭宣兩代明主的車騎將軍、位列麒麟閣功臣第二位的張安世。
有了這樣的靠山,陳湯的“出仕”之路,自然再無阻礙。
漢成帝初元二年,經富平侯張勃推薦,素有大志的陳湯終於被漢廷認可,獲得了“待遷”的孝廉資格。
可是,好巧不巧!
正當陳湯沉寂在即將“一展拳腳”的喜悅之中時,他的家人卻託人給他帶來了噩耗——陳湯的父親病故了。
從漢武帝時開始,儒家早已成為大漢帝國最高的、且是唯一的道德準則;儒家禮法、以孝治天下那一套也早已深入人心,所以,當時朝廷從民間甄選官員時,又稱“舉孝廉”。
也就是說,在尊奉儒家的大漢天下,要是想做官,起碼得具有“孝順”和“廉潔”這樣兩個基本素質。
而且,按照儒家的標準:作為一個孝子,在父母死後,最少得去墳前守孝三年。
換句話說,就是:陳湯必須放棄好不容易才獲得的官員候選資格,然後回家,在父親的墳前蹲守三年!
這真是要了親命了。
三年!黃花菜估計都涼了!
一直在迫切希望改變命運的陳湯,把心一橫——決定先把這個訊息隱瞞下來,等官職到手了再說。
但是,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
沒過多久,監察部門就發現了陳湯的這一重大違規行為。
最終,陳湯被下獄論罪;而富平侯張勃也因為舉薦失當,被朝廷削去了兩百戶的封邑;並在不久之後,就氣死了!
湯待遷,父死不奔喪,司隸奏湯無循行,勃選舉故不以實,坐削戶二百。會薨,因賜諡曰繆侯。湯下獄論。
在這裡,青史君真心地奉勸大家一句:交友需謹慎,謹防“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02—
我們接著往下說:
陳湯這個人啊!雖然德行確實有待商榷,但是,能力還是有的。
故而,不久之後,由於有人保舉,陳湯竟然出獄了。
當然,陳湯也知道自己頭頂上揹著“不孝之名”,以後想要在大漢朝堂上混一個好前途,基本上是沒希望了。
所以,他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西方——不久之後,經過一番打點,陳湯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官職:西域都護府副校尉。
這個官職,用現在的話語基本可以翻譯為:大漢帝國任命的、專門巡視西域諸國的特派員(副的)。
久之,遷西域副校尉,於甘延壽(正使)俱出。
朋友們,千萬不要以為,大漢朝堂上的那些大佬們都糊塗了——會將位高權重的特派員一職,平白無故地授予一個有“汙點”的人。
其實,在此事之後,有著極為複雜的歷史淵源:
想當年,由於一代雄主漢武帝以及衛青、霍去病等猛人的相繼現世,曾經雄踞北方草原的大匈奴部落,硬是被按在地上摩擦了半個世紀之久。
再強悍的身子,也經不住這麼折騰啊!
到後來,“身子垮掉的”匈奴分裂成了五個部分;雖然,這五個部落都相互不服氣,為了草原霸主的名位一再大打出手,但是他們有一點卻做得出奇的一致:漢朝實在是惹不起,我投降!
而為首投降的兩個匈奴王,一個叫呼韓邪單于、一個叫郅支單于。
以後來的情形來看,呼韓邪單于是真心實意地想要和大漢王朝放下干戈,共同發展的;而那個郅支單于則更多的是出於“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妥協之心。
所以,後來由於呼韓邪單于帶著大部分的族人遷徙到了漢朝境內,郅支單于就動起了歪心思——他趁機將呼韓邪單于的老地盤給佔領了。
大漢朝堂一琢磨,不管是出於維護小弟的道義之心,還是出於讓匈奴各部落保持實力相等的制衡權謀之心,都必須得管這件事啊!
於是,就出兵幫著呼韓邪部落將郅支部落給揍了一頓。
樑子就這麼結下了!
本來就不怎麼情願歸附漢朝的郅支單于,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出使自己部落的漢使谷吉等人給殺了!然後,一溜煙地跑到了西域,佔領了一個叫作康居國的城池,開始稱王稱霸!
由於,當時的漢朝名將凋零、國庫疲憊,縱然漢廷想要收拾了這個禍端,卻苦於現實原因,無法實施。
故而,漢廷在此時將陳湯等人派遣到西域巡視,其實也算是“沒安好心”!
—03—
不過,事在人為!
能乘風而起的不一定都是英雄,但是,能夠逆勢突圍的卻一定是豪傑。
毫無疑問:陳湯就是這樣的一位豪傑。
史書上說陳湯“沉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每過城邑山川,常登望。”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陳湯為人冷靜果敢、善於謀劃思考,專門喜歡去完成那些有難度的任務;雖然是一個文官,卻酷愛軍事,每次經過山川、城池,常常登高檢視,以求瞭解當地的戰略位置。
我們有理由相信,陳湯對於自己西域之行的潛在危險,是有著明確的預期的;但是,“喜奇功”的他,早已謀劃好了一切。
這不剛剛達到西域沒多久,陳湯就對頂頭上司甘延壽說道:這些蠻夷部落,天生就是欺軟怕硬、畏懼服從大部落。
現在郅支單于,在這裡到處欺凌烏孫、大宛等小部落,想要降服它們;如果匈奴人一旦成功,我大漢的西域地區就會不保。
不如,我們趁著匈奴人還沒徹底收服西域諸部,而且他們的防守工事也不牢靠之際,徵召這裡的大漢屯田軍隊,一鼓作氣滅了他。那樣的話,千秋功業就可一朝而成。
正使甘延壽也非常認同陳湯的觀點,但是,比較懂規矩的他,卻堅持要先上報朝廷,然後再行動。
陳湯心想:你個憨憨,即便是朝廷同意了我們的計劃,肯定也會派遣其他的將領,來具體實施此事,是斷然不會讓我們這兩個“外交官”去立下奇功的;那豈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所以,陳湯又勸說道:朝廷那些大佬都太保守了,是斷然不會同意我們的這個機會的。
陳湯的意思很明顯,我們先幹了再說。
甘延壽很猶豫,一直下不了決心。
恰在此時,也許是水土不服的原因,甘延壽竟然病倒了。
心心念念想著立功的陳湯,再次把心一橫——他偽造了一副假的召書,開始集結西域地區的所有大漢兵力。
尚在病中的甘延壽聽聞訊息之後,本想阻止。
但是,陳湯知道,自己已經無路可退;於是,他拔出佩劍,指著甘延壽大聲呵道:“現在大軍已經集結到位,你是想壞掉我們的功業嗎?”
甘延壽認慫。
最終,陳湯和甘延壽一邊帶領著私自集結的四萬軍隊(漢朝的屯田兵和歸降漢朝的西域兵);向郅支單于的大本營進軍,一邊上書向朝廷謝罪,坦白自己的矯召行為。
陳湯剿滅郅支單于的具體戰鬥過程,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簡直是一邊倒的屠殺。
據陳湯後來自述,由於生產力的差距,漢軍的單兵作戰力對匈奴兵是碾壓性的,至少可以以一敵三。
湯曰: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所以,儘管郅支單于拼死抵抗,幾次想突圍而出,但終究是徒勞無功。
最終,郅支單于被斬首,他的幾十位夫人也被漢軍射殺,西域徹底平復。
漢朝周邊那些以前還有點小心思的部落,立馬嚇破了膽,表示永遠歸附漢朝,絕不敢再起異心。
呼韓邪單于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稽首來賓,願守北藩,累世稱臣。
—04—
赫赫戰功是立下了,但是矯詔的彌天大罪還在那擺著呢!
陳湯等人自然不敢造次,於是,“博達善屬文”的他,寫下了那段千古名言: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於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段話很好理解,青史君就不再逐句翻譯了!
簡單說來,就是陳湯好好地給大漢天子拍了一頓馬屁——將其比作上古聖王唐堯虞舜,而陳湯自己呢,只不過是藉助天子的威儀,斬殺了不臣之賊。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天下:我大漢國威神聖不可侵犯,不然,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也得滅了你!
雖然,朝廷上有許多人,嫉妒陳湯的功績,建議對其“不予獎勵、也不予處罰”。
但是,陳湯的所作所為實在是為漢元帝出了一口惡氣,最終,陳湯被封為關內侯(最高階的侯爵),而跟著划水的甘延壽也被次爵義成侯。
不過,正如青史君在前文所言:陳湯這個人啊,雖然是個人才,但是也許是由於從小窮怕了的原因,所以他一直對金錢特別的執著。
就連一直在誇讚他的班超,也不得在《漢書》寫下了這麼幾句話:
湯素貪,所虜獲財物入塞多不法。
常受人金錢做章奏,卒依此敗。
最終,由於被政敵抓住這個小辮子,陳湯便被剝奪了一切爵位,扔到了監獄裡待罪,雖然後來又被啟用;但是由於迫害,又被髮配邊疆,好好喝了幾年西北風。
可謂一生坎坷。
好在最終,議郎耿育上書直言(文章開頭),臨終之際的陳湯,終於回到了故土長安,勉強算是得了一個善終。
結語:
縱觀陳湯的一生,他雖然私德有虧,卻不負大義!就憑他從不向命運低頭的決心,就憑他能夠逆勢突圍的能力,以及那一句明耀千古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個複雜的人,也值得我華夏兒女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