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屬於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齋”所有。行政區域以現在劃分,備註引用於新華社,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轉載需經本人同意方可!
吳縣五六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可點選開啟),結合看效果更佳!
編輯不易,若君喜歡打個賞!
吳縣越溪公社認真貫徹“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出現了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是越溪公社的幹部和社員在田間總結小麥豐產經驗。
吳縣越溪公社一大隊新建的機械化養豬場。這個大隊已基本上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或半機械化。
越溪公社社員用機動插秧機插栽水稻。
吳縣農機修造廠在農忙季節派出巡迴維修小分隊,為社隊及時修理各種農機具。這是小分隊在金山公社靈巖大隊田間焊接農具。
吳縣洞庭公社楊灣大隊社員在收春繭。洞庭公社實行科學養蠶,由一年放養一季發展到一年放養四季,產量不斷提高。
吳縣農科所經常舉辦專題訓練班和短期輪訓班 1978年 張劉仁攝
吳縣,積極學習湖南華容縣經驗,建立和健全四級農科網,全縣形成了一支6萬多人的農業隊伍,帶動廣大群眾實行科學種田,加快農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蘇州地區認真落實黨的各項農村經濟政策,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社員的積極性。這是吳縣裡口公社一個大隊的財會人員向社員公佈帳目。
這是吳縣車坊公社的社員正在向國家踴躍交售糧食。
回鄉知識青年吳火金當選省吳縣縣委副書記後,仍做到不脫離群眾,不脫離勞動。
蘇州地區多年來改造老河網,建設新水系,農田建設取得顯著成績。這是吳縣金山公社的農田景色。
1982年4月間,吳縣太平公社林馬大隊的幾十名女社員組成旅遊團,自費來到杭州觀光。
上海無線電二廠在改革中與吳縣無線電廠搞聯營,5個月建成了一條年產3萬臺“紅燈”牌收錄機的生產線。
上海電視機十一廠通安分廠生產“百合花”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 1986年 戴紀明攝
通安鄉電器廠廠長楊景明和上無二十六廠的技術員一起用電腦測試定時器的質量
吳縣通安鄉的鄉村工業積極走橫向經濟聯合道路,有33個工廠與上海、蘇州、無錫等地的一些國營大廠聯合後,出現了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年年增產的趨勢。1986年第一季度全鄉工業完成產值1437萬元,比1985年同期增長73.17%,上交稅金46萬元,比1985年同期增加21萬元。
上海市絲綢進出口分公司時裝科、上海第一綢緞煉染廠與吳縣印染廠於1986年7月24日在吳縣成立上海第一綢緞煉染廠吳縣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