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尋覓
藏在國博◇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中
的“禾·稻·源”字在
一同探尋藏在字在“禾·稻·源”的人文歷史、博物知識
一起去國博◇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尋“稻·源·啟明”——
去“上山”尋一把“禾·稻·源”
你將進入一個“禾·稻·源”主題文化世界,
瞭解“禾·稻·源”作物人文博物知識。
帶著人文博物的問題去尋“禾·稻·源”,
讀懂“禾·稻·源”的人文博物——
上山尋稻
——走進國博◇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農業起源和人類起源、國家起源
一道構成考古學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三大課題。
水稻至今養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
稻作農業的發展,
徹底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從某種意義來說,
水稻起源,
可以說就是農業文明的起源。
你將瞭解漢字中“禾稻”知識,
認知漢字中“禾稻”及關聯字詞詩句
認知漢字中“禾稻”等關聯漢字
等等
瞭解“水稻”作物的歷史演化,
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化。
漢字博物主題內容:
“禾·稻·源”的漢字文化表達
一、 人文歷史:禾稻的源起歷史——
那一粒米,那一群人,那一村落
那一粒米—
迄今考古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米
是那一粒米,又是怎麼成為最早的那一粒?
如何從野生成為人工馴化栽培種植?
成熟了,如何收割?
收割了,如何變成稻米?
那一群人—
種植水稻的萬年上山人
是那一群人,最早開始人工種植水稻,加工稻米,
是那一群人,用最早的陶罐、陶缽、陶盆等來煮食稻米;
那一村落——
種植水稻定居萬年村落
有了最早的那一粒米,那就可稻作種植了;
有了稻作種植,就該定居啦!
也就有了那最早的村落——
萬年上山,中華第一村落
進而,可關聯瞭解一下,
上萬年前的“稻作”還有——
考古告訴我們,
一萬兩千年前,江西仙人洞和湖南玉蟾巖的先民也吃大米;
湖南玉蟾巖古栽培稻的年代距今約1.4萬年-1.8萬年,
江西仙人洞遺址出土最古老的稻穀化石,距今12000年;
等
進而,還可關聯瞭解——
為什麼是“禾”而不是“麥”在漢字構成中有眾多表述?
瞭解中國農業文明“南稻北粟”的不同農作格局,
還可關聯認知“五穀雜糧”;
等。
二、“禾”稻思維:認知“禾”“稻”漢字構成思維,
瞭解“禾”之漢字關聯表達
瞭解“禾”,認知其從自然的“無中生有”產生;
瞭解“禾”,認知“禾”稻的漢字生長過程——
認知“私秧稿委秀禿穗”等分別表達“禾”稻生長的那個狀態;
認知“禾”識“兼”,
瞭解為什麼“兼”和“並”可以組詞“兼併”,
他們有什麼樣的相同自然特性?
瞭解“兼”在“謙歉嫌廉賺蒹-搛慊縑鶼”等不同漢字表達;
等等。
三、瞭解“禾稻熟了”的自然特性:越成熟,越低頭
瞭解“禾”稻的自然人文特性表述,你能有什麼的人生感悟?
你能從自然中感受並悟到先人們常說的
“謙和,謙卑,和氣生財”等的真正含義嗎?
四、 瞭解“米”,認知“稻穀(榖)”去殼加工成“米”過程,
認知“米”,認知其在“粱粟糧”等不同品類表述;
認知“米”,認知“粘粥糊糕糖”等米食構成表達
認知“米”,可“粒料粉粗精糟糠”不同加工狀態表達;
認知“米”,為什麼“眯”眼、“迷”路等表述;
等
五、 瞭解“禾、稻、米”在文字詞詩句的關聯理解及應用
瞭解“禾、稻、米”在不同古詩文句以及成語中的理解——
小學古詩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宋·楊萬里《憫農》
小學古詩詞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紳《憫農》(其二)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先秦 佚名《詩經·伐檀》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清·袁枚《苔》
當家才知鹽米貴,養子方知父母恩。
——《增廣賢文·上集》
在“風禾盡起、禾黍故宮、
十米九糠、為五斗米折腰
無米之炊、魚米之鄉”等成語中;
等等
欲探個究竟——
不妨本週末
一起到國博◇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來尋“稻源”一把,
上一堂“禾·稻·源”的人文博物實踐課。
瞭解“禾·稻·源”作物的人文歷史記錄……
配有“漢字博物指導手冊”
走進古代“禾·稻·源”作物文化主題博物世界
看什麼?怎麼看?如何理解?
有“漢字博物指導手冊”一同陪伴指導——
▲ 漢字博物指導手冊封面
▲ 漢字博物指導手冊內頁示例一
▲ 漢字博物指導手冊內頁示例二
瞭解更多漢字博物
我是@漢字谷主,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