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廣東出生的名人偉人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宋維靜(1910-2002),廣東省高明縣人,1927年1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5月轉為共產黨員。1927年5月至1929年9月任兩廣區委、廣州市委交通、組織幹事,廣州臨時市委書記,廣東省婦委書記,期間參加了廣州起義,年僅17歲。1936年,曾參加過廣州起義的宋維靜打入閻錫山控制下的婦女團體,她與丈夫溫健公配合默契,收集、傳遞情報,機智果斷,受到黨中央情報部的肯定。1938年,溫健公犧牲,這一年宋維靜才28歲。儘管此後有無數次機會可以再婚,宋維靜都放棄了,直到去世,整整64年。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她難以忘卻革命中患難與共的丈夫。
肖向榮(1910年9月6日-1976年3月23日),原名蕭木元,廣東梅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開國中將。紅軍時期曾任總政治部秘書長兼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直屬隊總支書記,中革軍委秘書長、中共中央秘書處處長,紅軍陝甘支隊第3縱隊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和紅一方面軍長征以及直羅鎮、東征、西征等戰役。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平型關、廣陽、午城井溝等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遼瀋、平津、廣東等戰役。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楊輝圖(1911-1987),廣東省大埔縣人,開國少將 。1932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剿匪等。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鬥爭中,他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何寶松(1911年-2002年),字勵操,廣東梅州興寧人。1929年春考入國民革命軍第11軍軍官教導隊學生隊,結業後派往十九路軍六十一師,先後任參謀、營副、團副。曾參加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和1933年"福建事變"。1949年率部隨傅作義起義,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二十四師師長、第四野戰軍兩廣縱隊第二師師長,從北京一直打到海南島,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盧勝(1911.11.05~1997.09.23),廣東省樂會縣(今屬海南省瓊海市)人,開國中將。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柯正平,又名柯平,生於1911年4月,廣東海豐人,1927年在廣東海豐縣參加工農革命軍。1929年在香港從事愛國進步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為當時的東江縱隊提供後勤服務。1934年到澳門繼續從事抗日救亡工作。創辦南光公司,為解放海南島和抗美援朝、打破帝國主義對新中國的封鎖做出重要貢獻。
蒲風(1911年9月9日~1942年8月13日),原名黃日華,出生於廣東梅縣隆文鄉坑美村,著名革命詩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春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受中共組織派遣,到國民黨陸軍154師922團任上尉書記。1940年秋參加新四軍,曾任皖南文聯(當時稱"總文抗")副主任等職。在艱苦的環境中,他一手拿筆,一手拿槍,隨軍轉戰,堅持抗日。1942年8月13日因病逝世於安徽天長縣,年僅31歲。
鄭思群(1912-1966),廣東海豐人,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魯豫軍區抗大分校及陸軍中學政委,第二野戰軍第一縱隊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豫皖蘇八分割槽副政委兼地委書記,第二野戰軍女子大學副校長兼副政委。建國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教育長,重慶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校長。
羅又倫(1912- 1994),廣東梅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羅又倫將軍曾參與了中國遠征軍兩次赴緬作戰,並先後擔任第5軍代理參謀長、第49師師長、第200師師長,經歷了同古保衛戰、臘戌保衛戰、穿越野人山、光復騰衝等多場重大戰役,為遠征軍最後成功解放滇西,完成戰略大反攻做出了突出貢獻。曾獲寶鼎 、雲麾 、景星 、忠勤 、洛書 、勝利 、光華 、干城 、金甌 、弼亮 、景風 、二星 、海勳 、海風及海績等50多枚勳章。
王作堯(1913年-1990年7月3日),廣東省東莞縣厚街人。1935年10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外圍革命組織中國青年同盟,193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在家鄉組建抗日武裝,後任東江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員,廣東軍區副參謀長,防空司令部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廣東省軍區顧問。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喜歡就點贊關注小編,謝謝大家!